一种新型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5577发布日期:2023-01-06 22:0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夹头,尤其涉及手紧钻夹头。


背景技术:

2.钻夹头中设有钻体、夹爪、螺母,螺母和夹爪螺纹连接,手紧钻夹头中设置旋转套,旋转套和螺母直接或通过连接结构连接,通过手操作旋转套,旋转螺母从而带动夹爪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而使夹爪夹紧或松脱钻头。在实际使用中,当处于夹紧钻头进行钻孔工作时,有多种原因有可能会导致螺母反向松动,最终导致夹爪对钻头松脱或钻夹头的锁紧状态失效。
3.在钻夹头中设置碟形支撑结构,是以往对于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对于采用单一碟形圈作为储能元件的结构,以往的结构只能利用碟形元件的斜面作为支撑部位,对于碟形元件的势能利用还存在不足,影响这种储能结构的防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钻夹头,对于采用单一碟形圈作为储能元件的结构,能够提高对储能机构的势能利用,提高防松效果。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钻夹头,包括旋转套、钻体、螺母和夹爪,螺母和夹爪螺纹连接,旋转套和螺母直接或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钻体设置倾斜的夹爪孔而供夹爪沿夹爪孔前后滑动,在螺母的后方围绕钻体垫有一圈钢珠,所述钻夹头中设置碟形储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形储能元件为单一的碟形圈,所述碟形圈位于螺母的后方但不直接支撑在钻体的中部台阶上也不直接支撑所述螺母,而是在钻体中还设置垫圈,所述垫圈支撑在中部台阶上,所述碟形圈支撑在垫圈上;
6.所述碟形圈包括顶端支撑面,中部变形蓄能部和后端支撑部位,所述顶端支撑面的直径小于后端支撑部位的直径,所述后端支撑部位支撑在所述垫圈上,所述一圈钢珠支撑在所述顶端支撑面上;
7.所述钻夹头还设置有碟形圈的径向定位结构。
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9.所述碟形圈的径向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碟形圈和所述旋转套内圈之间。
10.在未工作时,所述碟形圈的外侧和所述旋转套内圈间隙配合,在工作中,所述碟形圈受力变形而与所述旋转套内壁紧密配合。
11.所述碟形圈的径向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碟形圈和所述垫圈之间。
12.所述垫圈的外侧设置向前的凸起,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碟形圈。
13.所述中部变形蓄能部呈圆锥形结构,其后端的直径大于前端的直径。
14.所述一圈钢珠设置在环形架上,所述环形架设置有钢珠孔,所述钢珠的前后侧顶
点均突出于所述环形架,其前侧支撑螺母,其后侧支撑在碟形圈的顶部支撑面上;所述环形架和螺母之间形成径向定位结构。
15.所述垫圈设置夹爪让位槽,所述后端支撑部位与垫圈的位于夹爪让位槽径向外侧的部位配合。
16.所述顶端支撑面位于中部变形蓄能部的顶端,所述顶端支撑面在中部变形蓄能部的顶端向碟形圈的中心弯折成顶部支撑平面。
17.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对于采用单一碟形圈作为储能元件的结构,安装方便,不干涉钻夹头的原有结构,能够利用储能元件可利用的全部势能作为防松之用,提高防松效果并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提供更为均匀的防松反作用力,并能够实现在轴承的后方利用支撑台支撑轴承而不直接位于螺母和轴承之间提供放松反作用力,对螺母的反作用力效果更好,不论对于普通手紧钻夹头还是有自锁功能的钻夹头,能够应对多种原因所产生的对钻夹头夹持钻头、保持锁紧状态的不利影响,显著改善钻夹头的性能,防止打孔工作中的松脱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20.图3为图2a部位在未工作时的状态示意放大图。
21.图4为图2a部位在工作时的状态示意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垫圈的立体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24.图7为图6b部位的放大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垫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参照图1-4。
2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钻夹头,包括旋转套1、钻体5、螺母2和三根夹爪6,螺母2和三根夹爪6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套1通过键槽配合连接结构和螺母2 连接,驱动螺母转动,所述钻体5设置倾斜的夹爪孔51,夹爪6穿过夹爪孔51,在螺母2的驱动下能沿夹爪孔51前后滑动。在螺母2的后方围绕钻体5垫有一圈钢珠3,钻体5设置有中部台阶50。
28.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圈钢珠3可以与环形架30组合成轴承圈件,所述环形架30设置有钢珠孔,所述钢珠3的前后侧顶点均突出于所述环形架30,其前侧支撑螺母2,其后侧支撑在下述碟形圈7的顶部支撑面71上。所述环形架30的外周边可形成向上的凸起31而和螺母2之间形成径向定位结构,而使得轴承圈件不必依赖钻体1对其径向定位,有助于减小钻体1的直径。也可不设置环形架 30,所述钢珠3可包裹轴承用油脂。
29.所述钻夹头中设置碟形储能元件;所述碟形储能元件为单一的碟形圈7,所述碟形圈7位于螺母2的后方但不直接支撑在钻体的中部台阶50上也不直接支撑所述螺母2,而是在钻体中还设置垫圈4,所述垫圈4支撑在中部台阶50上,所述碟形圈7支撑在垫圈4上;
30.所述碟形圈7包括顶端支撑面71,中部变形蓄能部72和后端支撑部位73,所述顶端
支撑面的直径小于后端支撑部位的直径,所述后端支撑部位支撑在所述垫圈上,所述一圈钢珠支撑在所述顶端支撑面上;在工作中,通过中部变形蓄能部72整体的变形产生的势能,向前推螺母,增加螺母和夹爪的螺纹啮合力和提供缓冲,以防止松脱,在不工作时,可以迅速恢复。
31.所述钻夹头还设置有碟形圈7的径向定位结构。所述进行定位结构可以不一定设置在碟形圈7和钻体5之间,而是可以设置在碟形圈7与旋转套1之间,或者设置在碟形圈7与垫圈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碟形圈7的径向定位结构设置在碟形圈7与旋转套1之间,直接利用碟形圈7与旋转套内圈的间隙配合,使得所述碟形圈7能够被旋转套内圈约束在设定的范围内,钢珠3始终能支撑在顶端支撑面71上。优选地,该间隙控制在:在未工作时,所述碟形圈7基本处于自由状态,其外侧和所述旋转套1的内圈间隙配合,保证旋转套1的转动灵活以及碟形圈7的位置正中,在工作中,碟形圈7受到轴向压力,碟形圈7受力变形而向外扩张,直径会变大一些,而与所述旋转套1内壁紧密配合,不仅被径向定位,同时还能防止旋转套1因惯性反向转动。
32.所述中部变形蓄能部72呈圆锥形结构,其后端的直径大于前端的直径。所述顶端支撑面71位于中部变形蓄能部72的顶端。所述顶端支撑面71在中部变形蓄能部的顶端向碟形圈7的中心弯折成顶部支撑平面,也即该支撑面垂直或接近垂直于钻夹头的轴线,通过该平面支撑,能够避免钢珠3因斜面支撑所产生的轴向和径向位置均不稳定的问题。
33.所述垫圈4设置夹爪让位槽42,有助于减小钻体1的直径。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碟形圈7的前小后大的结构,所述后端支撑部位73能够与垫圈4的位于夹爪让位槽42径向外侧的部位43配合,获得支撑,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碟形圈7及其布置结构还有助于减小钻体1的直径。
34.实施例2,参照图6-7,同时也参照图1。
35.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碟形圈7的径向定位结构,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垫圈4 的外侧设置向前的凸起41,用于和碟形圈7的后端外侧边沿配合,径向定位所述碟形圈7。
36.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在附图5-7中,附图标号与图1-4相同的,代表相同的含义。
37.可以预见,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所示的不带自锁功能的钻夹头,也可以应用于带自锁功能的其它手机钻夹头,并均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取得上述的技术效果。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