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档拉索支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
背景技术:2.压铆是指在铆接过程中,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形变而联接在一起,实现两个工件的可靠连接。与焊接相比,压铆具有无需焊接辅料,成本低,而且可以避免焊伤等优点。汽车换档拉索与变速箱结合处设置有接头,通常来说接头通过换档拉索支座固定在变速箱上。现有的换挡拉索支座就常采用压铆制成。
3.目前,现有的铆接加工装置常采用人工操作,其定位采用人工目视,定位效果差,安全性差;固定和收口时通过工人的操作经验进行操作,力度和位置不易把控,极易使得管状的部件受力过大,收口直径不正确,进而导致换挡拉索运动不顺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夹持装置和限位柱,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滑动设置的夹持块,且两个所述夹持块可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柱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还滑动设置有推棒,所述推棒可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柱。
6.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板作为基体,用于承载其余部件;夹持装置中的夹持块用于夹持管状的零件一(图4左);限位柱用于限定阶梯状的零件二的位置(图4右);限位柱滑动设置用于实现压铆;推棒用于将管状的零件一推动至夹持块的位置。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夹持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上各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固定槽,且两个所述固定槽合拢时形成一整圆。
8.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槽用于固定零件一。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固定槽靠近所述限位柱的一端都设置有一塑形槽,且所述塑形槽的内壁呈圆弧形。
10.上述技术方案中:塑形槽用于对零件二进行塑形,使零件二收口,将零件一的一端的位置限定住,使两者铆接在一起。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还固定有一“匚”形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推动块。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框架用于固定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用于控制推动块向下移动。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推动块的位置与两个所述夹持块一一对
应,且所述推动块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第二斜面,且所述第一斜面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斜面的位置相互对应。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设置,使得推动块向下移动后,能推动两个夹持块相互靠近,且采用斜面,可以使得调节更加精密。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夹持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块接触。
16.上述技术方案中:弹簧用于在推动块上移后,夹持块上的第二斜面能与推动块上的第一斜面保持接触。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上还固定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位置与所述推棒的位置相对应。
18.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块以及限位槽用于对管状的零件一进行定位。
1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槽、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设置,实现对零件一的定位,通过限位柱的设置,实现对零件二的零位,从而使得两者铆接时的准确度更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液压缸、推动块和夹持块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液压缸的压力,实现对零件一的夹持力度的调节,减少零件一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和框架的主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换挡拉索支座铆接安装前的示意图;
26.图5为换挡拉索支座铆接安装后的示意图。
27.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底板;20-夹持装置;201-夹持块;202-固定槽;203-塑形槽;201a-第二斜面;30-限位柱;40-推棒;50-框架;501-第一液压缸;502-推动块;502a-第一斜面;60-弹簧;70-限位块;70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9.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包括底板10,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夹持装置20和限位柱30,所述夹持装置20包括两个滑动设置的夹持块201,且两个所述夹持块201可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柱30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底板10上还滑动设置有推棒40,所述推棒40可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柱30。其中,两个所述夹持块201通过第一滑轨与所述底板10滑动连接;限位柱30与一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限位柱30的形状与零件二图4右的内孔形状相对应;所述推棒40固定设置在一气缸的输出端上,推棒40呈阶梯状,第一阶梯的直径较小,且第一阶梯的直径与零件一图4
左的内孔的直径一致。
30.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两个所述夹持块201相互靠近的一侧面上各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固定槽202,且两个所述固定槽202合拢时形成一整圆。其中,固定槽202的直径与零件二的外径一致。
3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两个所述固定槽202靠近所述限位柱30的一端都设置有一塑形槽203,且所述塑形槽203的内壁呈圆弧形。其中,塑形槽203的外圈的直径略大于零件二需要压铆一侧的直径。
3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所述底板10上还固定有一“匚”形的框架50,所述框架50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501,所述第一液压缸501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推动块502。其中,第一液压缸501的输出方向为向下;且所述第一液压缸501位于所述夹持装置20的正上方。
33.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两个所述推动块502的位置与两个所述夹持块201一一对应,且所述推动块502上设置有第一斜面502a,所述夹持块201上设置有第二斜面201a,且所述第一斜面502a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斜面201a的位置相互对应。其中,第一斜面502a和第二斜面201a的倾斜角度一致,优选的,第一斜面502a和第二斜面201a的倾斜角度都为60度。
34.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两个所述夹持块201之间设置有弹簧60,所述弹簧6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块201接触。其中,两个所述夹持块201相互靠近的侧面上设置有让位槽,所述弹簧60的两端分别于所述让位槽的底部接触,以避免弹簧60阻碍两个所述夹持块201靠近。
3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档拉索支座一体化压铆装置,所述第一液压缸501的输出端上还固定设置有一限位块70,所述限位块70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槽701,且所述限位槽701的位置与所述推棒40的位置相对应。其中,限位槽701的宽度与零件一的外径一致,且所述限位槽701的中心线。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7.a)将零件一套设在推棒上,将零件二套设在限位柱上;
38.b)气缸伸出,使得推棒移动,从而带动零件一到达两块夹持块之间;
39.c)第一液压缸伸出,使得推动块下移,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接触,进而推动两块夹持块互相靠近;
40.d)同时限位块下降,限位槽将零件一限位,夹持块将零件一固定;
41.e)第二液压缸伸出,零件二靠近所述推动块,其端部与塑形槽接触,并被塑形,最终与零件一的端部一同被铆接;
42.f)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第一气缸分别回位,而后取下铆接后的产品。
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