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滚花铆接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2856发布日期:2022-12-14 05:4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滚花铆接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套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滚花铆接套筒结构。


背景技术:

2.滚花套筒通常用于压入铝型材中其支持隔套作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铝型材与其他零部件装配位置,内孔可带内螺纹也可不带螺纹,带螺纹的后续与螺栓紧固连接,不带内螺纹的仅起支撑隔套作用。
3.现有的套筒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其中的下承接板结构与型材之间直接接触,从而导致其产生的压力施加到型材表面,便于导致型材上表面出现凹陷和破坏。
4.传统的套筒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其产生的压力施加到型材表面,便于导致型材上表面出现凹陷和破坏,使用效果不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滚花铆接套筒结构,在完成铆接之后,其中的下承接板与型材接触,产生压力不会施加到型材表面,有效保护型材上表面,同时增强铆接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下滚花铆接套筒结构,包括套筒外壳、滚花齿、翻铆套、上承接板机构和下承接板,滚花齿固定设置在套筒外壳的底部位置,翻铆套固定设置在套筒外壳的底端,上承接板机构和下承接板均为位于套筒外壳的顶部位置,上承接板机构中包括有上承接板、第一转动板、连接环台、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板和上承接板固定连接,连接环台和第一转动板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均和连接环台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第一转动板和连接环台两者配套设置,侧剖图呈“t”状设置,连接环台呈环状突出设置在第一转动板表面,而第一转动板整体呈环状突出设置在上承接板表面。
9.进一步的,第一转动板和连接环台表面居中位置均贯穿开设同尺寸通孔。
10.进一步的,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分别位于连接环台的外侧位置,且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均各自设置两组。
11.进一步的,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分别呈三角状和半圆形水平设置,且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分别位于连接环台外侧的顶部和底部位置,设置深度位置不同,第一转动块高于第二转动块设置。
12.进一步的,下承接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下承接环台,下承接板的表面固定开设有第二定位槽和第一定位槽,下承接板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弹簧圈。
13.进一步的,弹簧圈位于下承接环台内,弹簧圈下表面与下承接环台下表面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承接环台整体内侧呈水平内扣设置,同时位于定位槽结构的下方位置。
15.进一步的,第二定位槽和第一定位槽分别对应第二转动块和第一转动块设置,同
时对应第二转动块和第一转动块的设置高度进行对应深度开设。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转动板和连接环台使得上承接板机构和下承接板进行对应嵌合,通过突出设置的第一转动板和连接环台从而达到和下承接板进行嵌合对接完成铆接的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在上承接板机构完成和下承接板之间的嵌合对接的时候,通过高于第二转动块的三角状第一转动块首先达到对下承接板和上承接板机构之间定位对接的效果,在完成初步定位之后,通过较低位置的第二转动块进行承接板机构之间的完全对接操作,完成铆接。
19.本实用新型通过,承接环台对应连接环台和第一转动板,从而达到便于上承接板机构和下承接板对接嵌合的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在两组承接板机构需要进行对接嵌合的时候,通过第二定位槽和第一定位槽与对应的转动块结构嵌合,从而增强对接稳定性和完成铆接。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承接板机构连接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承接板连接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
27.1-套筒外壳,2-滚花齿,3-翻铆套,4-上承接板机构,5-下承接板,6-上承接板,7-第一转动板,8-连接环台,9-第一转动块,10-第二转动块,11-弹簧圈,12-下承接环台,13-第一定位槽,14-第二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参阅图1-4所示,一种下滚花铆接套筒结构,包括套筒外壳1、滚花齿2、翻铆套3、上承接板机构4和下承接板5,滚花齿2固定设置在套筒外壳1的底部位置,翻铆套3固定设置在套筒外壳1的底端,上承接板机构4和下承接板5均为位于套筒外壳1的顶部位置,上承接板机构4中包括有上承接板6、第一转动板7、连接环台8、第一转动块9和第二转动块10,第一转动板7和上承接板6固定连接,连接环台8和第一转动板7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块9和第二转动块10均和连接环台8固定连接。
30.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板7和连接环台8两者配套设置,侧剖图呈“t”状设置,连接
环台8呈环状突出设置在第一转动板7表面,而第一转动板7整体呈环状突出设置在上承接板6表面;
31.第一转动板7和连接环台8表面居中位置均贯穿开设同尺寸通孔;
32.通过第一转动板7和连接环台8使得上承接板机构4和下承接板5进行对应嵌合,通过突出设置的第一转动板7和连接环台8从而达到和下承接板5进行嵌合对接完成铆接的效果。
33.第一转动块9和第二转动块10分别位于连接环台8的外侧位置,且第一转动块9和第二转动块10均各自设置两组;
34.第一转动块9和第二转动块10分别呈三角状和半圆形水平设置,且第一转动块9和第二转动块10分别位于连接环台8外侧的顶部和底部位置,设置深度位置不同,第一转动块9高于第二转动块10设置;
35.在上承接板机构4完成和下承接板5之间的嵌合对接的时候,通过高于第二转动块10的三角状第一转动块9首先达到对下承接板5和上承接板机构4之间定位对接的效果,在完成初步定位之后,通过较低位置的第二转动块10进行承接板机构之间的完全对接操作,完成铆接。
36.本实施例中,下承接板5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下承接环台12,下承接板5的表面固定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4和第一定位槽13,下承接板5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弹簧圈11。
37.弹簧圈11位于下承接环台12内,弹簧圈11下表面与下承接环台12下表面固定连接;
38.承接环台12整体内侧呈水平内扣设置,同时位于定位槽结构的下方位置;
39.通过承接环台12对应连接环台8和第一转动板7,从而达到便于上承接板机构4和下承接板5对接嵌合的效果。
40.第二定位槽14和第一定位槽13分别对应第二转动块10和第一转动块9设置,同时对应第二转动块10和第一转动块9的设置高度进行对应深度开设;
41.在两组承接板机构需要进行对接嵌合的时候,通过第二定位槽14和第一定位槽13与对应的转动块结构嵌合,从而增强对接稳定性和完成铆接。
42.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套筒外壳1与外部下铆模对齐,套筒外壳1整体由外部型材上孔插入,穿过外部型材上孔和下孔,并与下孔过盈锁紧,将套筒外壳1压入铆模时,铆模在型材下端支持,铆模导向区迫使套筒翻边包裹型材,起到铆接作用,滚花齿2与型材的下孔锁紧,滚花齿2和翻铆结构,起防转和推出作用,之后转动下承接板5,使得第一定位槽13和第二定位槽14与对应设置的第一转动块9以及第二转动块10嵌合,之后向下压动套筒,在翻铆完成之前,下承接板5整体与型材接触,压力不会施加到型材表面,从而有效保护型材上表面,而当完成翻铆时,上承接板4将与下承接板5贴合,可以从套筒外壳1的上端看见翻铆完成。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