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8784发布日期:2022-11-03 08:1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水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2.水泵水轮机组是目前现有的且应用较多的新型抽水蓄能机组,主要包括座环蜗壳、励磁装置、转子和定子等结构,目前水电站的水泵水轮机组在运转发电时,水流经过座环蜗壳中产生巨大的振动和压力大部分由基础拉紧螺杆承载,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大,拉紧螺杆的数量及尺寸也随之增大,因此拉紧螺杆的装配精度及要求尤为重要。而现今抽水蓄能电站座环蜗壳拉紧螺杆安装多数属于在机坑内部作业,空间狭小,无专业安装工具,传统安装采用人工及千斤顶配合顶升,由于螺杆需要在顶升时旋转拧入螺孔,因此这种安装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通过设置在基座混凝土底部的可调支撑座,为操作所述提升组件,提供了支撑,方便提升组件对所述下承重梁施加作用力,在所述提升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所述下承重梁位置的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下承重梁上的拉紧螺杆的位置移动,可解决在狭小空间内将拉紧螺杆边顶升边旋转拧入螺孔内的问题,并且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全隐患、缩短施工周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座混凝土底部且布设在拉紧螺杆底端的可调支撑座、水平设置在拉紧螺杆底端的下承重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可调支撑座和下承重梁之间的提升组件;
5.所述可调支撑座包括水平设置在拉紧螺杆支撑环板底部的上承重梁和两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上承重梁底部的可调支撑腿;
6.所述下承重梁水平布设在所述上承重梁的下方,所述下承重梁水平布设在两个所述可调支撑腿之间。
7.上述的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重梁上开设有供所述拉紧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上承重梁的顶面和所述拉紧螺杆支撑环板的底面紧贴。
8.上述的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可调支撑腿对称布设在所述上承重梁的底面上,所述可调支撑腿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上承重梁底面上的上支撑腿和竖向设置在所述上支撑腿内且可沿所述上支撑腿的长度方向移动的下支撑腿,所述下支撑腿的底部水平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上支撑腿和所述下支撑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9.上述的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重梁为u字形结构,所述下承重梁的开口朝向所述上承重梁;所述拉紧螺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下承重梁的开口内,所述拉紧螺杆的底端和所述下承重梁紧贴;所述下承重梁的开口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挂钩。
10.上述的一种水泵水轮机拉紧螺杆辅助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承重梁和上承重梁之间的手板葫芦紧线器,所述手板葫芦紧线器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上承重梁上,所述手板葫芦紧线器的另一端通过钢丝绳挂设在所述下承重梁上。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基座混凝土底部的可调支撑座,为操作所述提升组件,提供了支撑,方便提升组件对所述下承重梁施加作用力,在所述提升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所述下承重梁位置的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下承重梁上的拉紧螺杆的位置移动,可解决在狭小空间内将拉紧螺杆边顶升边旋转拧入螺孔内的问题,并且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全隐患、缩短施工周期。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所述可调支撑腿将所述可调支撑座支撑在所述基座混凝土的底部,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所述可调支撑座的高度进行调整,支撑方便,可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施工工期,降低了安全隐患。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基座混凝土底部的可调支撑座,为操作所述提升组件,提供了支撑,方便提升组件对所述下承重梁施加作用力,在所述提升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所述下承重梁位置的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下承重梁上的拉紧螺杆的位置移动,可解决在狭小空间内将拉紧螺杆边顶升边旋转拧入螺孔内的问题,并且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全隐患、缩短施工周期。
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17.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基座混凝土;
ꢀꢀꢀꢀꢀꢀꢀꢀ
2—拉紧螺杆;
ꢀꢀꢀꢀꢀꢀꢀꢀꢀꢀ
3—下承重梁;
20.4—拉紧螺杆支撑环板; 5—上承重梁;
ꢀꢀꢀꢀꢀꢀꢀꢀꢀꢀ
6—上支撑腿;
21.7—下支撑腿;
ꢀꢀꢀꢀꢀꢀꢀꢀꢀꢀ
8—支撑板;
ꢀꢀꢀꢀꢀꢀꢀꢀꢀꢀꢀꢀ
9—手板葫芦紧线器;
22.10—钢丝绳;
ꢀꢀꢀꢀꢀꢀꢀꢀꢀꢀ
11—挂钩;
ꢀꢀꢀꢀꢀꢀꢀꢀꢀꢀꢀꢀ
12—座环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基座混凝土1底部且布设在拉紧螺杆2底端的可调支撑座、水平设置在拉紧螺杆2底端的下承重梁3、以及设置在所述可调支撑座和下承重梁3之间的提升组件;
24.所述可调支撑座包括水平设置在拉紧螺杆支撑环板4底部的上承重梁5和两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上承重梁5底部的可调支撑腿;
25.所述下承重梁3水平布设在所述上承重梁5的下方,所述下承重梁3水平布设在两个所述可调支撑腿之间。
26.实际使用时,本辅助安装工具在座环蜗壳12的下方使用,用于对承载座环蜗壳12的拉紧螺杆2进行安装。通过设置在基座混凝土1底部的可调支撑座,为操作所述提升组件,提供了支撑,方便提升组件对所述下承重梁3施加作用力,在所述提升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所述下承重梁3位置的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下承重梁3上的拉紧螺杆2的位置移动,可解决在狭小空间内将拉紧螺杆2边顶升边旋转拧入螺孔内的问题,并且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全隐患、缩短施工周期。
27.其中,通过两个所述可调支撑腿将所述可调支撑座支撑在所述基座混凝土1的底部,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所述可调支撑座的高度进行调整,支撑方便,可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施工工期,降低了安全隐患。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承重梁5上开设有供所述拉紧螺杆2穿过的通孔,所述上承重梁5的顶面和所述拉紧螺杆支撑环板4的底面紧贴。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可调支撑腿对称布设在所述上承重梁5的底面上,所述可调支撑腿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上承重梁5底面上的上支撑腿6和竖向设置在所述上支撑腿6内且可沿所述上支撑腿6的长度方向移动的下支撑腿7,所述下支撑腿7的底部水平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上支撑腿6和所述下支撑腿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30.实际使用时,所述上支撑腿6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支撑腿7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所述上支撑腿6内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下支撑腿7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板8上,所述下支撑腿7的顶部延伸至所述上支撑腿6内。
31.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承重梁3为u字形结构,所述下承重梁3的开口朝向所述上承重梁5;所述拉紧螺杆2的底端延伸至所述下承重梁3的开口内,所述拉紧螺杆2的底端和所述下承重梁3紧贴;所述下承重梁3的开口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挂钩11。
32.如图1和图2所示,实际使用时,将所述拉紧螺杆2的底端抵接在所述下承重梁3的开口内,既能对所述拉紧螺杆2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带动所述下承重梁3移动的情况下,实现所述拉紧螺杆2的移动。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承重梁3和上承重梁5之间的手板葫芦紧线器9,所述手板葫芦紧线器9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上承重梁5上,所述手板葫芦紧线器9的另一端通过钢丝绳10挂设在所述下承重梁3上。
3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钢丝绳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手板葫芦紧线器9上,所述钢丝绳10的另一端挂设在挂钩11上。
3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所述基座混凝土1的底部安装所述可调支撑座,使所述拉紧螺杆2的底端穿过所述上承重梁5上的通孔,利用两个所述可调支撑腿将所述上承重梁5抵接在所述拉紧螺杆支撑环板4的底部;然后将两个所述手板葫芦紧线器9安装在所述上承重梁5上,在两个所述手板葫芦紧线器9的底部水平安装下承重梁3,使所述拉紧螺杆2的底端位于所述下承重梁3的中间位置,并利用钢丝绳10将所述手板葫芦紧线器9和所述下承重梁3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操作手板葫芦紧线器9,顶升拉紧螺杆2,顶部使用专用扳手配合对拉紧螺杆2进行拧入直至旋转拧入螺孔内,拆除所述基座混凝土1底部的本辅助安装工具,再将螺母和所述拉紧螺杆2进行旋拧,完成安装。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