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2.在汽车拉延件的冲压生产中,为了减小板料尺寸,提高汽车拉延件的材料利用率,需要在汽车拉延件上成形出翻孔造型用于后工序定位。但翻孔造型的出现容易使汽车拉延件在冲压生产过程中出现卡料,在冲压成形完成后无法顺利从压机的拉延模具中脱离,进而造成压机的降速或停机,不利于汽车拉延件的稳定冲压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汽车拉延件在冲压生产过程中卡料,确保汽车拉延件在冲压成形完成后能够顺利脱离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与压机的上缸相连接,下模与压机的底座相连接,上模上设有避让孔,下模上开设有容置孔,容置孔从底部向外延伸出翻孔销,翻孔销上套设有弹性组件,翻孔销与避让孔插接配合,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容置孔的底部相抵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上模相抵接,上模与下模分离,弹性组件凸出容置孔,且翻孔销位于弹性组件内。
6.优选地,上模包括上模镶块和上模座,上模镶块与上模座可拆卸连接,上模镶块与下模相互配合,上模座与上缸相连接,避让孔贯通上模镶块并向上模座内部延伸。
7.优选地,上模还包括上模起吊件,上模起吊件分别设置在上模座的两侧。
8.优选地,下模包括下模镶块和下模座,下模镶块与下模座可拆卸连接,下模镶块与上模相互配合,下模座与底座相连接,容置孔贯通下模镶块并向下模座内部延伸,翻孔销设置在下模座上。
9.优选地,下模还包括下模起吊件,下模起吊件分别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
10.优选地,下模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分别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上模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的间隔空间内。
11.优选地,上模与下模分离,弹性组件凸出翻孔销的端部5mm-10mm。
12.优选地,弹性组件包括活动套筒和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容置孔的底部相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套筒相抵接,上模将活动套筒压入容置孔内。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进步:
14.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对汽车拉延件进行冲压成形时,先控制压机使上模和下模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然后将料片移动至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间隔空间内,之后,控制压机使上模与下模相互配合,此时,下模上的翻孔销与上模上的避让孔插接配合,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容置孔的底部相抵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上模相抵接,汽车拉延件被拉延成型,且成型的汽车拉延件上被下模上的翻孔销贯通出翻孔造型,然后,控制压机使
上模和下模相互分离,此时,弹性组件没有了上模的压迫从容置孔内凸出,并顶起汽车拉延件,使汽车拉延件从下模的翻孔销上脱离,避免了常规设计中因翻孔销处的阻力较大造成的汽车拉延件卡在下模上的情况,汽车拉延件在冲压成形完成后可以顺利从压机的拉延模具中脱离,避免了压机的降速或停机,有利于汽车拉延件的稳定冲压生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在上下模相互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在上下模相互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中,下模的弹性组件部分的剖视图。
18.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9.1、上模
ꢀꢀꢀꢀꢀꢀꢀꢀꢀꢀꢀꢀꢀꢀꢀꢀꢀꢀ
22、翻孔销
20.11、避让孔
ꢀꢀꢀꢀꢀꢀꢀꢀꢀꢀꢀꢀꢀꢀꢀ
23、下模镶块
21.12、上模镶块
ꢀꢀꢀꢀꢀꢀꢀꢀꢀꢀꢀꢀꢀ
24、下模座
22.13、上模座
ꢀꢀꢀꢀꢀꢀꢀꢀꢀꢀꢀꢀꢀꢀꢀ
25、下模起吊件
23.14、上模起吊件
ꢀꢀꢀꢀꢀꢀꢀꢀꢀꢀꢀ
26、限位板
24.2、下模
ꢀꢀꢀꢀꢀꢀꢀꢀꢀꢀꢀꢀꢀꢀꢀꢀꢀꢀ
27、活动套筒
25.21、容置孔
ꢀꢀꢀꢀꢀꢀꢀꢀꢀꢀꢀꢀꢀꢀꢀ
2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的一种实施例。
31.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上模1与压机的上缸相连接,下模2与压机的底座相连接,上模1上设有避让孔11,下模2上开
设有容置孔21,容置孔21从底部向外延伸出翻孔销22,翻孔销22上套设有弹性组件,翻孔销22与避让孔11插接配合,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容置孔21的底部相抵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上模1相抵接,上模1与下模2分离,弹性组件凸出容置孔21,且翻孔销22位于弹性组件内。
32.当使用本实施例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对汽车拉延件进行冲压成形时,先控制压机使上模1和下模2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然后将料片移动至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间隔空间内,之后,控制压机使上模1与下模2相互配合,此时,下模2上的翻孔销22与上模1上的避让孔11插接配合,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容置孔21的底部相抵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上模1相抵接,汽车拉延件被拉延成型,且成型的汽车拉延件上被下模2上的翻孔销22贯通出翻孔造型,然后,控制压机使上模1和下模2相互分离,此时,弹性组件没有了上模1的压迫从容置孔21内凸出,并顶起汽车拉延件,使汽车拉延件从下模2的翻孔销22上脱离,避免了常规设计中因翻孔销22处的阻力较大造成的汽车拉延件卡在下模2上的情况,汽车拉延件在冲压成形完成后可以顺利从压机的拉延模具中脱离,避免了压机的降速或停机,有利于汽车拉延件的稳定冲压生产。
33.优选地,参见图2,上模1包括上模镶块12和上模座13,上模镶块12与上模座13可拆卸连接,上模镶块12与下模2相互配合,上模座13与上缸相连接,避让孔11贯通上模镶块12并向上模座13内部延伸。当上模1因长期使用而导致上模镶块12发生磨损而无法与下模2完成配合后,可以通过更换新的上模镶块12实现与下模2的相互配合,而不需要更换整个上模1,有利于减小本实施例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的维修成本。
34.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上模1还包括上模起吊件14,上模起吊件14分别设置在上模座13的两侧。当需要移动上模1时,可以通过在上模座13两侧的上模起吊件14上钩挂吊绳,由起吊设备吊起吊绳实现对上模1的吊运。
35.优选地,参见图2,下模2包括下模镶块23和下模座24,下模镶块23与下模座24可拆卸连接,下模镶块23与上模1相互配合,下模座24与底座相连接,容置孔21贯通下模镶块23并向下模座24内部延伸,翻孔销22设置在下模座24上。当下模2因长期使用而导致下模镶块23发生磨损而无法与上模1完成配合后,可以通过更换新的下模镶块23实现与上模1的相互配合,而不需要更换整个下模2,有利于减小本实施例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的维修成本。
36.优选地,参见图2,下模2还包括下模起吊件25,下模起吊件25分别设置在下模座24的两侧。当需要移动下模2时,可以通过在下模座24两侧的下模起吊件25上钩挂吊绳,由起吊设备吊起吊绳实现对下模2的吊运。
37.优选地,参见图2,下模2还包括限位板26,限位板26分别设置在下模座24的两侧,上模1位于两个限位板24之间的间隔空间内。当本实施例的减少卡料的拉延模具未装配到压机上时,上模1和下模2相互配合,下模2上的限位板26能够对上模1进行限位,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上模1和下模2发生脱离。
38.优选地,上模1与下模2分离,弹性组件凸出翻孔销22的端部5mm-10mm。由于汽车拉延件由薄料片拉延挤压而成,本身的质量较小,上模1与下模2分离,弹性组件凸出翻孔销22的端部5mm-10mm,可以保证汽车拉延件在冲压成形完成后能够从下模2的翻孔销22上完全脱离。
39.优选地,参见图3,弹性组件包括活动套筒27和弹簧28,弹簧28的一端与容置孔21的底部相抵接,弹簧28的另一端与活动套筒27相抵接,上模1将活动套筒27压入容置孔21
内。在汽车拉延件被拉延成型后,上模1和下模2相互分离,活动套筒27在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伸出容置孔21,且翻孔销22位于活动套筒27内。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