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管盖板压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0971发布日期:2023-03-04 00:2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管盖板压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管盖板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钛材在化工、环保、危废处理等领域的应用逐步增多,其中钛-钢复合板制造的压力容器以其在高、低温工况对海水、湿氯气、醋酸、硝酸等腐蚀环境中具有比不锈钢、铝、铜等材质具有更优良的耐蚀性能、使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及相对与纯钛材压力容器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
3.钛-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制造中设备上各个管口组件(图5、图6)衬管盖板与壳体组装贴合间隙的控制至关重要,通常该间隙(尤其是r1’处)的允许公差为≤0.5mm,目前通常是针对间隙分布区域采用火焰烘烤后人工锤击、修磨等方式去减小盖板与壳体复层的贴合间隙,很难达到间隙≤0.5mm的效果,且通过人工锤击、修磨方式减小盖板与壳体复层贴合间隙的过程极易在钛材盖板表面形成影响其耐腐蚀性能的敲击凹坑、修磨划痕等。
4.目前使用模具对盖板进行冲压过程时需通过操作工人的经验去找三者的同心度,操作不慎有将接管盖板压偏心、接管盖板压制厚度不均匀、模具同心度不够造成接管盖板划痕较深、衬管盖板母材撕裂而报废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接管盖板压制模具,在使用压制模具时可自动调整模具部件之间的同心度,进一步的无需借助人工锤击、修磨等方式减少盖板与壳体复层的贴合间隙。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7.一种接管盖板压制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和冲压头,所述下模和上模的中央位置处均贯穿有一圆形通道,且两通道的直径相同,所述上模和下模上下分布时,其两者之间用于放置盖板坯料,且盖板坯料有部分位于两通道之间,所述冲压头用于自上向下的穿插于所述通道内,以冲压盖板坯料;
8.所述下模的内壁顶端拐角处呈倒角设置,且角度r1与容器封头上接管组件的接管法兰r1'一致;
9.所述下模的顶面sr1与容器封头上的封头复层板顶面sr1'一致;
10.所述冲压头包括有上下分布的筒体和冲压板,所述冲压板呈顶大底小的圆台结构,且所述冲压板的外周面的顶、底拐角处均呈倒角设置;
11.所述上模的通道顶部设置有限位同心管,所述限位同心管和上模呈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同心管的内壁顶端呈倒角设置,且所述冲压头穿插于所述上模的通道时筒体外壁贴于限位同心管的内壁,以使冲压板与上模同轴放置;
12.所述下模的外壁设置有限位连接板,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下模顶部的盖板坯料上方时上模的外壁贴于限位连接板的内壁,以使上模和下模同轴放置。
13.优选的,所述冲压头还包括有冲压杆,所述冲压杆设置于筒体的内侧,且所述冲压杆和筒体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板。
14.优选的,还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支撑筋板,所述下模设置于所述若干支撑筋板的顶部,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处贯穿有一通道,所述底板的通道与下模的通道同轴设置,且底板的通道直径大于所述下模的通道内径。
15.优选的,所述限位连接板包括有上下相邻分布的用于对下模导向的倾斜部和用于对下模限位的垂直部,所述倾斜部相对于垂直部向外延伸。
16.优选的,所述限位同心管的内壁顶端呈倒角设置。
1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接管,若干所述支撑筋板沿支撑接管外周面均布。
18.优选的,所述支撑筋板包括有第一支撑筋板和第二支撑筋板,且它们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支撑筋板的一侧均贯穿有圆形吊装孔,所述下模固定于六个所述支撑筋板和支撑接管的顶部。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制模具中的冲压头、上、下模部分之间彼此有能够达到自动调整同心度的效果,避免了工人靠操作经验调同心度操作失误导致接管盖板压制偏心、压制划痕过多的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内壁顶端拐角处的倒角角度r1与接管法兰r1'一致,确保接管盖板贴于接管法兰r1'处时符合要求,避免密闭独立腔体的出现。
21.2、在本实用新型中压制模具的三个主要部分:冲压头、上、下模部分均可相对独立,且冲压头在使用时与外部压机并非连接结构,接触给力面即可完成冲压过程,减少了难度较大的以冲压头为中心去调整上、下模几何中心的工序。
附图说明
22.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接管盖板冲压状态示意图;
23.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下模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模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冲压头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容器封头上接管组件i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容器封头上接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筋板,3-支撑接管,4-限位连接板,5-下模,6-第二支撑筋板,7-限位同心管,8-上模,9-吊耳,10-冲压板,11-筒体,12-加强筋板,13-冲压杆,14-接管法兰,15-衬管,16-封头复层,17-衬管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30.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管盖板压制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冲压头,三者可相对独立,上模部分包括有上模8,下模部分包括有下模5;
31.下模5和上模8的中央位置处均贯穿有一圆形通道,且两通道直径,上模8和下模5
上下分布时,其两者之间用于放置盖板坯料,且盖板坯料有部分位于两通道之间,冲压头用于自上向下的穿插于两通道内,以冲压盖板坯料位于两通道之间的部分;
32.下模5的内壁顶端拐角处呈倒角设置,且角度r1与容器封头上接管组件的接管法兰r1'一致,确保接管盖板能够完美贴合于接管法兰r1'处;
33.下模5的顶面呈曲面结构,其顶面sr1与封头复层板顶面sr1'一致,确保接管盖板贴合于封头复层处后无缝隙,上模8曲面半径sr2加工尺寸为sr1-衬管盖板厚度δ,δ为衬管盖板的理论厚度,此处取值为理论厚度加板材厚度正偏差;
34.冲压头包括有上下分布的筒体11和冲压板10,冲压板10呈顶大底小的圆台结构,且冲压板10的外周面的顶、底拐角处均呈倒角设置,顶倒角r5、底倒角r4,筒体11外壁顶端呈倒角设置,为r6,有效的避免了接管盖板在压制过程及脱模过程中对接管盖板表面造成划痕,擦伤等缺陷;
35.上模8的通道顶部设置有限位同心管7,限位同心管7和上模8呈同轴设置,限位同心管7的内壁顶端呈倒角设置,其倒角可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且冲压头穿插于上模8的通道时筒体11外壁贴于限位同心管7的内壁,以便于冲压板10与上模8可以同轴放置,保证冲压头和上模组装过程中能通过限位同心管快速准确的自动调整同心度;
36.下模5的外壁设置有限位连接板4,限位连接板4设置有六个,且它们沿下模5外壁周向间隔分布,用于上、下模找同心,保证上、下模组装过程能够快速准确的自动调整同心度,且在上、下模压紧后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上模8位于下模5顶部的盖板坯料上方时上模8的外壁贴于限位连接板4的内壁,以使上模8和下模5同轴放置;
37.通过限位连接板4和限位同心管7自动调整上、下模及冲压头的同心度避免了操作工人靠经验调同心度的误差及人工调同心度时间较长造成冲压的接管盖板坯料热量损失过多而影响接管盖板的冲压质量。
3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冲压头还包括有冲压杆13,冲压杆13设置于筒体11的内侧,且冲压杆13和筒体11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板12。
3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底板1,底板1的平面度≤0.5mm,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支撑筋板,下模5设置于若干支撑筋板的顶部,底板1的中央位置处贯穿有一通道,即底板1位圆环板,底板1的通道与下模5的通道同轴设置,且底板1的通道直径大于下模5的通道内径,方便冲压结束后冲压头脱模。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筋板包括有第一支撑筋板2和第二支撑筋板6,第一支撑筋板2和第二支撑筋板6均设置有三个,且它们沿底板1的周长方向均布设置,它们用于加强下模5整体刚度,而且第二支撑筋板6上开有圆形吊装孔,在吊装下模部分时充当吊耳使用,第一支撑筋板2和第二支撑筋板6之间设置有支撑接管3,支撑接管3主要起支撑作用,下模5设置于第一支撑筋板2、支撑接管3和第二支撑筋板6的顶部。
41.在本实施例中,冲压头最大的特点是作为相对独立的部件,在冲压之前不需要与压机固定,只要在压制过程中与压机的给力面充分接触即可,减少了压机与下模找同心的环节。
42.在本实施例中,对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冲压头进行数控加工时,使下模5外直径d、内直径d2,上模8外直径d'、内直径d3符合要求,冲压头外直径d4以上模8内直径d3尺寸为基准进行加工,确保上、下模和冲压头三者的同心度,限位同心管7内径尺寸d3与冲压头外
径d4配合加工,且d3实际加工尺寸已减去模具与接管盖板整体加热时热膨胀量d3'对配合公差的影响,能够保证热冲压状态下,进一步的确保了冲压头10、上、下模三者的同心度。
43.在本实施例中,下模5顶部曲面sr1、下模5内壁倒角r1与接管法兰和壳体(为钛复合板压力容器的主体/壳体,如封头、筒体等部件)相贯线曲面及接管法兰倒角r1'在数控加工中心用同一个加工程序加工而成,确保了整体间隙最难控制的r1位置模具与钛复合板压力容器上的接管倒角r1'是一致的,从而保证了接管盖板压制成形后能够无间隙的与接管法兰贴合。
44.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制模具的三个主要部分:冲压头、上、下模部分均可相对独立,且冲压头在使用时与外部压机并非连接结构,接触给力面即可完成冲压过程,减少了难度较大的以冲压头为中心去调整上、下模几何中心的工序。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