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中定位压铆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4649发布日期:2023-02-04 03:1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中定位压铆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中定位压铆工装。


背景技术:

2.在电磁阀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档杆压铆到电磁阀的轴体表面,目前现有技术手段是通过手动压铆装置,并通过工人目测将档杆对准轴体,通过转动压杆,利用杠杆原理人力做功压铆档杆,此种生产形式,效率非常低下,已经跟不上现阶段生产的需要,成品速度慢,工人劳动负荷高,且压铆品质差;
3.而利用自动冲压设备配合人工上件的技术手段,由于机械设备的接入,生产速率得到提高,但任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人上件时任然采用目测进行预定位,从而导致压铆成品的质量和精度差,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并且人工上件物防护措施大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未解决上述问题各生产单位增加了定位工装,而大多的定位工装仅针对某一工件定制,结构固定,不能通用其他工件,如增加垫片,镶嵌铜销等手段,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调节,当更换产品型后,之前的工装将被整体报废,不能在利用,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定位精准、调节方便、并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定位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中定位压铆工装,具有定位精准、调节方便、通用性强等优点,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压铆精度差效率低,现有定位工装型号单一通用性差、可调性不高、调节费时费力等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对中定位压铆工装,用于对中定位工件,并将档杆与所述工件的轴体压铆连接,所述档杆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安装底板、左定位总成、右定位总成和压铆机构,所述左定位总成和所述右定位总成可左右调节的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中央且分别靠近左右两侧处,所述工件搁置于所述安装底板顶面并位于所述左定位总成和所述右定位总成后方的中间,所述工件限位于所述压铆机构正面,所述压铆机构与所述安装底板可调节的固定安装;
7.所述右定位总成包括右底座和联动杆,所述右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和定位销,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右滑块,所述右滑块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右定位块,所述定位销的顶部铰接于手柄靠近左端处,所述右滑块的右端开设有第一铰连孔,所述手柄的右端开设有第二铰连孔,所述联动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铰连孔和所述第二铰连孔内部,所述左定位总成包括左定位块,所述左定位块和所述右定位块完全相同,且以所述工件的垂直中心轴心为原点呈对称设置,所述左定位块和所述右定位块相对的一侧设置为所述档杆左右两侧的仿形面,所述右定位块通过转动所述手柄带动所述联动杆推拉所述右滑块从而远离或靠近所述左定位块,所述档杆处于所述左定位块和所述右定位块,且位于所述工件的轴体顶部之间。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连孔和第二铰连孔均由圆孔和一侧的直角梯形槽口组成,所述第一铰连孔和第二铰连孔的所述直角梯形槽口呈相对设置,且其斜边不在同一侧,所述联动杆为位于中部的长方体以及其长度方向两端的圆柱体构成的哑铃形结构,两个所述圆柱体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圆孔内部,手柄通过所述长方体与两个所述直角梯形槽口的直角边和斜边配合设置实现转动限位。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左定位总成还包括左底座,所述左底座的顶部右侧也设置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左滑块,所述左定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左滑块顶部的右侧,所述左底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右端穿过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左滑块的左侧抵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左滑块和所述右滑块相对的一侧中部均开设有弧形槽,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与所述工件的轴体弧面匹配。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压铆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轴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头,所述压头位于所述工件的轴体正上方,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可左右移动的插接于所述调节槽内并通过定位螺栓与所述安装底板紧固连接,所述支撑架正面底部的中央安装有限位块,用于定位所述工件,所述限位块的正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形状与所述工件四周的表面相契合。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中央且对应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处分别开设有两组长圆孔,每组所述长圆孔数量不少于两个,用于左右调节所述左定位总成和所述右定位总成的位置。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设置的左定位总成、右定位总成以及压铆机构,从而使得本装置具备灵活的调整功能,从而提升产品在压铆过程中的对中精准度,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防止了产品由于拉杆不对正铆压导致挡杆压接不合格,模块化的设计使得本装置能够根据合计生产需要针对性的调整某个或多个模块化零部件,从而实现快速更换工装匹配工件,通用性强,增加设备使用评率,从而缩短调整工装的时间,减低企业设备成本投入。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柄、联动杆和右滑块的结构设置,通过手柄的顺、逆时针转动实现左滑块、右滑块的远离和靠拢从而实现本装置的快速开合,从而在通过各部件限位结构能够在铆压过程中进行自动对正定位,且自动定位并通过压头下压档杆与工件轴体压铆连接,无需人工干涉,从而有效保障工人在作业时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右定位总成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右定位总成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底板;11、调节槽;12、长圆孔;2、左定位总成;21、调节块;22、调节螺杆;23、左底座;24、左定位块;25、左滑块;3、右定位总成;31、右定位块;32、右滑块;321、第一铰连孔;33、联动杆;34、手柄;341、第二铰连孔;35、定位销;36、右底座;361、滑槽;4、压铆机构;41、气缸;42、支撑架;43、压头;44、限位块;5、工件;6、档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实施例
28.参照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对中定位压铆工装,用于对中定位工件5,并将档杆6与工件5的轴体压铆连接,档杆6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安装底板1、左定位总成2、右定位总成3和压铆机构4,左定位总成2和右定位总成3可左右调节的固定安装于安装底板1的顶部中央且分别靠近左右两侧处,工件5搁置于安装底板1顶面并位于左定位总成2和右定位总成3后方的中间,工件5限位于压铆机构4正面,压铆机构4与安装底板1可调节的固定安装;
29.右定位总成3包括右底座36和联动杆33,右底座36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361和定位销35,滑槽36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右滑块32,右滑块32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右定位块31,定位销35的顶部铰接于手柄34靠近左端处,右滑块32的右端开设有第一铰连孔321,手柄34的右端开设有第二铰连孔341,联动杆33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铰连孔
321和第二铰连孔341内部,左定位总成2包括左定位块24,左定位块24和右定位块31完全相同,且以工件5的垂直中心轴心为原点呈对称设置,左定位块24和右定位块31相对的一侧设置为档杆6左右两侧的仿形面,右定位块31通过转动手柄34带动联动杆33推拉右滑块32从而远离或靠近左定位块24,档杆6处于左定位块24和右定位块31之间,且位于工件5的轴体顶部。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第一铰连孔321和第二铰连孔341均由圆孔和一侧的直角梯形槽口组成,第一铰连孔321和第二铰连孔341的直角梯形槽口呈相对设置,且其斜边不在同一侧,联动杆33为位于中部的长方体以及其长度方向两端的圆柱体构成的哑铃形结构,两个圆柱体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圆孔内部,手柄34通过长方体与两个直角梯形槽口的直角边和斜边配合设置实现转动限位。
31.具体的,通过将本工装的各零部件模块化设置,通过设置左定位总成2和右定位总成3,定位工件5至压铆点的中心位置,其具体方案为采用安装底板1为基准平面,通过将工件5放入并通过贴靠压铆机构4进行对中,同时通过设置左滑块25和右滑块32,并在两者相对的一侧中部开设匹配工件5轴体的圆弧槽来定位并固定工件5,同时通过左定位块24和右定位块31设置的仿形面共同作用对中定位档杆6后进行压铆;
32.为方便快速装夹或拆卸工件5提高工作效率,本工装通过右滑块32、联动杆33和手柄34的配合,实现转动手柄34通过联动杆33带动右滑块32在右底座36顶部滑槽361内滑动从而实现其直线位移相对于左滑块25和左定位块24的靠拢和远离的动作,从而实现本工装装卸工件5的开合动作,其具体操作为将手柄34靠近左端处通过定位销35与右底座36铰接,并以定位销35为支点转动手柄34,通过手柄34的转动从而带动联动杆33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带动右底座36的滑槽361内的右滑块32沿轨迹滑动,而手柄34为长方体结构,分别通过两个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边或者两个斜边的配合进行转动限位,从而实现装置的开合的精确度,从而可实现档杆6精确稳定的夹持定位功能。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左定位总成2还包括左底座23,左底座23的顶部右侧也设置有滑槽361,滑槽361内部滑动连接有左滑块25,左定位块24固定安装于左滑块25顶部的右侧,左底座2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调节块21,调节块21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22,调节螺杆22的右端穿过调节块21与左滑块25的左侧抵触。
34.具体的,为贴合本工装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同时满足本工装的灵活可调性,通过在底座中部设置长圆孔12并配合紧固螺栓来整体调节左定位总成2和右定位总成3的横向位置,从而使其精准的对中,并通过设置调节块21和调节螺栓的配合,实现左滑块25位置的微调,各模块化零件的长度以及定位、限位面的形状均可根据加工工件5进行定制替换,通过调节模块化零件的位置,可轻松实现工件5与档杆6的对中夹持,同时配合本工装的快捷拆装结构,从而实现工件5与档杆6精准高效的压铆作业,提高生产速率和产品质量。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左滑块25和右滑块32相对的一侧中部均开设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的弧度与工件5的轴体弧面匹配。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压铆机构4包括支撑架42,支撑架4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41,气缸41的伸缩轴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头43,压头43位于工件5的轴体正上方,安装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调节槽11,支撑架42的底部可左右移动的插接于调节槽11内并通过定位螺栓与安装底板1紧固连接,支撑架42正面底部的中央安装有限位块44,用于
对中定位工件5,限位块44的正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形状与工件5四周的表面相契合。
37.具体的,通过设置模块化的压铆机构4,通过将支撑架42的底部插接入安装底板1中部开设的调节槽11内,并通过紧固螺栓与安装底板1固定,通过支撑架42在调节槽11内移动从而配合左定位总成2、右定位总成3的中心实现本工装的整体对中调节,同时,通过在支撑架42的正面底部设置限位块44,并参考工件5外形仿形制作定位面,从而实现工件5通过此限位块44实现快速对中,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本工装的装载速率,并进一步提高本工装的整体对中精准度,由于限位块44的模块化设置,通过更换不同的限位块44从而适配不同型号尺寸的工件5进行快速定位。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安装底板1的顶部中央且对应左底座23和右底座36处分别开设有两组长圆孔12,每组长圆孔12数量不少于两个,用于左右调节左定位总成2和右定位总成3的位置。
39.该一种对中定位压铆工装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逆时针转动手柄34,通过手柄34驱动联动杆33带动右滑块32以及右定位块31远离左滑块25和左定位块24,从而打开本工装进行档杆6的放置,然后将工件5搁置于安装底板1顶部,并移动其直至紧贴压铆机构4的限位块44的仿形面进行对中,然后顺时针回转手柄34使右滑块32以及右定位块31贴合左滑块25和左定位块24,从而使得左滑块25和右滑块32端部的弧形槽共同限位并稳定工件5的轴体,然后将档杆6放入左定位块24和右定位块31组成的仿形槽内,最后启动气缸41通过压头43垂直将档杆6与工件5轴体压铆,最后打开工装取件。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