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9342发布日期:2022-12-17 14:5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cn216911176u中公开授权了一种新型铜带辊压机,该专利通过设置清洗机构、辊压箱、辊压装置、排污盖以及除杂机构,辊压装置对铜带进行辊压作业的过程中,除杂机构先对铜带进行清理,然后再进行辊压作业,辊压作业完毕后通过清洗机构对辊压箱内部以及辊压装置进行清洗,从而替代手动清洗,增加了安全性;
3.但是该对比专利中的清洗机构,是通过清洗机构内部的电动推杆控制,使得喷头通过清洗孔插入辊压箱的内部,此时通过打开阀门使得清水从水箱中流入喷头中,对辊压装置进行喷淋清洗;
4.这个过程虽然是通过机械替代人工,起到了机械清洗的作用,但是由于辊压装置内部是存在上下两组转动辊的,因此喷头处喷出的水流无法直接喷射到下方转动辊的表面,并且喷淋的方式虽然可以清洗掉灰尘等便于清理的杂质和污渍,而遇到较为顽固的杂质和污渍则无法成功清洗下来,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较为粘稠的油污等杂质和污渍(这类较为顽固的杂质是十分常见的,特别是在机械设备当中,残留的润滑油也是其中的一种);
5.因此简答的喷淋存在无法清除顽固杂质和污渍的缺陷,故此提出一种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具备清除顽固杂质和污渍等优点,解决了对比专利中无法清楚顽固杂质和污渍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包括:
10.辊压箱;以及
11.清洗机构,其设置于所述辊压箱的顶部;
12.辊压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辊压箱的内部;
13.转动横杆,其与所述辊压箱活动连接,且延伸至所述辊压箱的外部;
14.压力机构,其与所述转动横杆活动连接,且与所述辊压装置相接触;
15.刮板块,其与所述压力机构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辊压装置相接触;
16.调节机构,其设置于所述辊压箱的后侧,且与所述转动横杆相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该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当铜带从左侧进入辊压箱的内部时,辊压装置内部的转动辊受力转动,这个过程中再通过清洗机构对辊压装置进行初步清洗,当转动辊转动时,
其与刮板块产生了相对运动,从而将转动辊表面的顽固杂质和污渍刮除,相对于对比专利中仅使用喷淋的方式清理而言,该装置在保留了其技术特征的前提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增加了其清理效果。
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20.进一步,所述辊压装置包括至少六个转动辊,六个转动辊分为上下两组,一组三个转动辊呈等距分布。
21.进一步,所述转动横杆至少有六个,六个所述转动横杆与六个所述转动辊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22.进一步,所述压力机构至少有六个,六个所述压力机构与六个所述转动横杆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23.进一步,所述压力机构包括:
24.活动套筒,其套接在所述转动横杆的外部,且与所述转动横杆活动连接;
25.压力扭簧,其一端与所述转动横杆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套筒固定连接;
26.两个连接架,其与所述活动套筒固定连接;
27.两个滚动轮,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架的内部,且与所述辊压装置相接触。
28.进一步,所述压力扭簧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压力扭簧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套筒的前后两侧,且套接在所述转动横杆的外部。
29.进一步,所述连接架包括:
30.连接架,其与所述活动套筒固定连接;
31.两个矩形开口槽,其开设在所述连接架的表面。
32.进一步,所述刮板块包括:
33.连接横块,其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
34.四个螺纹杆,其分别与所述连接横块的前后两侧壁固定连接,且贯穿矩形开口槽,并通过螺母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
35.硬性橡胶刮板,其与所述连接横块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辊压装置相接触。
36.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37.安装外壳,其与所述辊压箱固定连接;
38.蜗轮块,其与所述转动横杆固定连接;
39.蜗杆,其延伸至所述安装外壳的外部,且与所述蜗轮块相互匹配。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剖视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剖视图;
43.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44.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45.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3中c处放大示意图。
46.图中:1、辊压箱;2、清洗机构;3、辊压装置;4、转动横杆;5、压力机构;501、活动套筒;502、压力扭簧;503、连接架;504、滚动轮;6、刮板块;7、调节机构;701、安装外壳;702、蜗
轮块;703、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实施例中,由图1-6给出,一种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包括:
49.辊压箱1;以及
50.清洗机构2,其设置于所述辊压箱1的顶部;
51.辊压装置3,其设置于所述辊压箱1的内部;
52.转动横杆4,其与所述辊压箱1活动连接,且延伸至所述辊压箱1的外部;
53.压力机构5,其与所述转动横杆4活动连接,且与所述辊压装置3相接触;
54.刮板块6,其与所述压力机构5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辊压装置3 相接触;
55.调节机构7,其设置于所述辊压箱1的后侧,且与所述转动横杆4相连接。
56.优选的,所述辊压装置3包括至少六个转动辊,六个转动辊分为上下两组,一组三个转动辊呈等距分布;
57.辊压装置3是对比专利中存在的技术特征,同时也是传统辊压机中存在的结构之一,其起到了辊压铜带的作用;
58.优选的,所述转动横杆4至少有六个,六个所述转动横杆4与六个所述转动辊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59.转动横杆4起到了安装压力机构5的作用,并且转动横杆4与调节机构7 相互配合,对压力机构5提供的压力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60.优选的,所述压力机构5至少有六个,六个所述压力机构5与六个所述转动横杆4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61.六个压力机构5对应着六个转动辊,使得每个转动辊均能够在刮板块6的作用下进行清理作业;
62.优选的,所述压力机构5包括:
63.活动套筒501,其套接在所述转动横杆4的外部,且与所述转动横杆4 活动连接;
64.压力扭簧502,其一端与所述转动横杆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套筒501固定连接;
65.两个连接架503,其与所述活动套筒501固定连接;
66.两个滚动轮504,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架503的内部,且与所述辊压装置3相接触;
67.压力机构5起到了提供压力的作用,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压力扭簧502 提供压力,使得连接架503带动滚动轮504与转动辊紧密贴合,这个过程中刮板块6在压力机构5的作用下始终与转动辊相接触;
68.并且压力机构5使得刮板块6受到巨大外力时能够转动,避免其出现卡死的情况,增加了其使用的稳定性;
69.优选的,所述压力扭簧502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压力扭簧502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套筒501的前后两侧,且套接在所述转动横杆4的外部;
70.压力扭簧502起到了提供压力的作用,通过压缩压力弹簧502使得连接架503与滚动轮504始终与转动辊紧密贴合;
71.优选的,所述连接架503包括:
72.连接架,其与所述活动套筒501固定连接;
73.两个矩形开口槽,其开设在所述连接架的表面;
74.所述刮板块6包括:
75.连接横块,其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架503之间;
76.四个螺纹杆,其分别与所述连接横块的前后两侧壁固定连接,且贯穿矩形开口槽,并通过螺母与所述连接架503固定连接;
77.硬性橡胶刮板,其与所述连接横块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辊压装置3相接触;
78.连接架503为刮板块6提供了安装载体,其中矩形开口槽为螺纹杆提供了活动空间,当螺纹杆插入矩形开口槽的内部时,再通过安装螺母,使得螺母在螺纹杆的作用下向着靠近连接架503的方向运动,并且使得螺母与连接架503紧密贴合,此时刮板块6位置固定;
79.并且通过反向转动螺母,使得螺母与刮板块6分离,即可实现刮板块6的拆卸;
8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
81.安装外壳701,其与所述辊压箱1固定连接;
82.蜗轮块702,其与所述转动横杆4固定连接;
83.蜗杆703,其延伸至所述安装外壳701的外部,且与所述蜗轮块702相互匹配;
84.调节机构7起到了调节压力扭簧502弹力的作用,通过转动蜗杆703带动蜗轮块702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横杆4逆时针转动,转动横杆4逆时针转动时会压缩压力扭簧502,从而增加压力扭簧502提供的弹力;
85.在压力扭簧502长时间使用出现老化情况时,该装置使得压力扭簧502 仍然存在足够的压力;
86.并且通过调节压力扭簧502的弹力,使得刮板块6受到外力影响的能力也会发生改变,当压力扭簧502具有足够大的压力时,刮板块6需要受到较大的外力才会转动,当辊压机工作环境很复杂时,转动辊表面会残留较硬的杂质(包括但不限于硬化的机油等),此时则需要较大的外力才能将其清理掉,通过调节机构7使得刮板块6受到较大的弹力作用,对其进行清理。
87.具体实施过程:
88.该多组轧辊式立式辊压机,当铜带从左侧进入辊压箱1的内部时,辊压装置3内部的转动辊受力转动,这个过程中再通过清洗机构2对辊压装置3 进行初步清洗,以上为对比专利中存在的技术特征,由于该装置是在对比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因此其具有的技术特征并未在此赘述其具体结构和实施原理,这个过程中转动辊受力转动(转动辊转动是传统辊压机本身具有的功能,十分成熟和完善,转动辊在未插入铜带时也可以在电机的带动下自行转动,对比专利中也同样具有,因此未赘述其原理);
89.转动辊转动的同时与刮板块6产生相对运动,这个过程中由于铜带是从辊压箱1的左侧进入,因此上方转动辊转动的方向为逆时针,下方转动辊转动的方向为顺时针,这个过
程中转动辊转动的方向与压力扭簧502施加的弹力方向相反,从而使得转动辊转动时刮板块6能够对其表面起到清理效果,避免转动辊表面粘附顽固的杂质和污渍,并且不会因为力的作用相同导致刮板块6运动后卡住的情况出现;
90.通过控制清洗机构2对辊压装置3进行喷淋清洗,在喷淋清洗的同时辊压装置3内部的转动辊在电机(此为传统辊压机自带的成熟的功能,因此在上文中并未赘述辊压装置的具体结构)的带动下转动,这个过程中刮板块6与转动辊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对转动辊表面进行清理作业,有效的增加了清洗效果;
91.通过螺母使得刮板块6能够与连接架503分离,通过转动螺母,使得螺母与连接架503分离,此时即可将刮板块6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安装时则只需要将螺纹杆插入矩形开口槽的内部,并且转动螺母,使得螺母与连接架503 紧密贴合即可,增加了该装置的灵活性;
92.通过滚动轮504使得转动辊转动时,不会受到压力机构5的阻碍,保证了转动辊运动时的流畅性;
93.转动蜗杆703带动蜗轮块702转动,蜗轮块702转动时使得转动横杆4 受力逆时针转动,这个过程中压力扭簧502受力压缩,提供更高的压力,使得该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还能够保持较大的压力,使得刮板块6的位置相对恒定,避免压力扭簧502因为老化无法提供足够压力的情况发生。
9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