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数控加工中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加工中心换刀装置。
背景技术:2.数控加工中心是由机械设备与数控系统组成的适用于加工复杂零件的高效率自动化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7317099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快速换刀装置,包括u形座:所述u形座的后侧焊接有与数控加工机床连接的连接板,所述u形座内腔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臂,所述轴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转臂内腔的齿轮,所述u形座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长槽。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的铣刀与刀座的连接方式大多都是通过螺栓连接的,拆卸和安装需要两个扳手配合才可拆下,较为麻烦,而且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工人手动对铣刀进行拆卸,从而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同时工人在更换铣刀的过程中容易使得铣刀刮伤工人。
5.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数控加工中心换刀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刀装置需要工人手动更换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数控加工中心换刀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数控加工中心换刀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刀架,所述机架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安装架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转动电机动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架;
9.所述移动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滚珠丝杆,所述移动块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双向滚珠丝杆的右端贯穿移动块并与步进电机动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滚珠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内部卡接有铣刀主体,所述机架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
10.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l型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动力的输出端贯穿l型固定板并延伸至l型固定板的内部,所述旋转电机动力的输出端和连接板的左侧面均转动连接有固定轴。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右端与机架的内壁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腿,每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面均固定
安装有安装板。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移动架的内部。
14.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底面与安装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面与机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16.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滑柱,每个所述夹板的内壁均与滑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17.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置电动推杆和刀架,利用电动推杆提供的动力,实现了带动刀架进行左右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有转动电机、螺纹杆和移动架,利用转动电机提供的动力配合螺纹杆带动移动架移动,从而实现了带动移动块进行上下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有液压杆提供的动力,实现了带动移动块进行前后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有步进电机、双向滚珠丝杆和夹板,利用步进电机提供的动力配合双向滚珠丝杆带动两个夹板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了对铣刀主体进行夹持的目的,进而使得该装置无需工人手动更换铣刀主体,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尽量避免铣刀主体对工人造成的伤害,通过设置有控制器,实现了对该装置进行操控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架剖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块剖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机架;2、电动推杆;3、刀架;4、安装架;5、螺纹杆;6、转动电机;7、移动架;8、液压杆;9、移动块;10、双向滚珠丝杆;11、步进电机;12、夹板;13、铣刀主体;14、控制器;15、l型固定板;16、连接板;17、固定轴;18、旋转电机;19、气缸;20、支撑腿;21、安装板;22、滑杆;23、支撑台;24、固定座;25、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4,一种数控加工中心换刀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腿20,每个支撑腿20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1,利用螺栓将安装板21固定在地面上,从而尽量避免该装置发生移动的现象,进而保证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25.机架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2,电动推杆2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刀架3,刀架3的内部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铣刀,电动推杆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4,固定座24的底面与机架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固定座24的安装,起到了固定电动推杆2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电动推杆2发生晃动的现象,进而保证了电动推杆2稳定性。
26.机架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安装架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安装架4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电机6,螺纹杆5的顶端与转动电机6动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动电机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台23,支撑台23的底面与安装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台23的安装,起到了固定转动电机6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转动电机6工作时发生旋转的现象,进而保证了转动电机6的稳定性。
27.螺纹杆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架7,移动架7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杆8,液压杆8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块9,安装架4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滑杆22,滑杆22滑动连接在移动架7的内部,滑杆22的安装,起到了限制移动架7移动轨迹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移动架7移动时发生旋转的现象,进而保证了移动架7的稳定性。
28.移动块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滚珠丝杆10,移动块9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11,双向滚珠丝杆10的右端贯穿移动块9并与步进电机11动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双向滚珠丝杆10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方向相反的螺纹,机架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l型固定板15,l型固定板15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6,l型固定板15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18,旋转电机18动力的输出端贯穿l型固定板15并延伸至l型固定板15的内部,旋转电机18动力的输出端和连接板16的左侧面均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7,利用旋转电机18提供的动力带动固定轴17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带动工件进行旋转,进而便于对工件进行加工。
29.双向滚珠丝杆1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板12,两个夹板12的内部卡接有铣刀主体13,移动块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滑柱25,每个夹板12的内壁均与滑柱2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滑柱25的安装,起到了限制夹板12移动轨迹的作用,从而尽量避免夹板12移动时发生旋转的现象,进而保证了夹板12的稳定性。
30.机架1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4,连接板16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气缸19,气缸19的右端与机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利用气缸19提供的动力带动连接板16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对不同宽度的工件进行加工,从而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工人首先利用螺栓将安装板21与地面固定连接,从而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之后工人将电动推杆2、转动电机6、液压杆8、步进电机11、控制器14、旋转电机18和气缸19与电源相连通,当工人需要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人首先将工人卡接在两个固定轴17之间,然后利用气缸19提供的动力带动连接板16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工人可以根据工件的宽度调节两个固定轴17之间的距离,之后工人打开旋转电机18,利用旋转电机18提供的动力带动固定轴17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工人利用铣刀主体13对工件进行加工,当该装置需要更换铣刀主体13时,利用控制器14依次打开液压杆8、转动电机6、电动推杆2和步进电机11,利用液压杆8提供的动力带动移动块9向后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9与刀架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之后利用转动电机6提供的动力带动螺纹杆5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螺纹杆5带动移动架7向下移动,同时利用电动推杆2提供的动力带动刀架3向右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9上的铣刀主体13插入到刀架3的内部,然后利用步进电机11提供的动力带动双向滚珠丝杆10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两个夹板12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进行移动,进而解除对铣刀主体13的固定,之后利用转动电机6配合螺纹杆5带动移动架7向上移动,同时利用电动推杆2带动刀架3向右移动,之后再次利用转动电机6带动移动架7向下移动,同时利用步进电机11带动双向滚珠丝杆10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两个夹板12对新的铣刀主体13进行夹持,从而完成对铣刀主体13进行更换的过程。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