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式输送机的轨道校正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8262发布日期:2023-02-18 00:0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槽式输送机的轨道校正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校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槽式输送机的轨道校正工装。


背景技术:

2.槽式输送机是水泥窑熟料生产线的重要输送设备,承担着水泥窑熟料的转运工作;如图1-2所示,常见的槽式输送机有一个机架1,机架1上装有驱动轮2和尾链轮3,在驱动轮和尾链轮上安装有环形链条4,环形链条4外侧面装有多个槽斗5,槽斗5两侧边底面安装有滚轮6,在驱动轮和尾链轮之间的机架1上通过可升降的托板7装有支撑滚轮6上行的上轨道8和支撑滚轮6下行的下轨道9,槽式输送机经长时间运行后,存在上轨道8和下轨道9变形、磨损的现象,需要停车更换安装新轨道。
3.目前,轨道的更换方法为:首先调整降低托板位置,拆卸旧轨道,然后由专门的起重设备将新轨道放置在机架两侧的托板上,从驱动轮中心和尾链轮中心拉一根中心线,至轨道弯段部位时,在中心线上悬挂配重,使中心线保持弯曲度,并且处于悬空状态,最后由测量员利用线坠和直角尺配合调整上、下轨道至合适位置后,对进行轨道固定;但是使用直角尺测量难以保证轨距始终相同,并且轨道的水平度需要反复测量校正,费时费力、操作难度高、校正精度差,容易出现轨道中心线与驱动轮、尾链轮的中心线不一致、滚轮与轨道不吻合的问题,使槽式输送机在运行中容易出现异响、振动、跑偏和磨损现象,严重时会造成脱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槽式输送机的轨道校正工装,解决了人工使用直角尺测量时难以保证轨距始终相同,轨道的水平度需要反复测量校正,费时费力、操作难度高、校正精度差,容易出现轨道中心线与驱动轮、尾链轮的中心线不一致、行走轮与轨道不吻合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槽式输送机的轨道校正工装,其包括上工装、下工装和线坠;所述上工装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一角钢,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中点处通过吊线悬挂所述线坠,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角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角钢的竖直段固定连接;所述下工装包括第二横梁和第二角钢,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部件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角钢,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角钢的水平段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均为倒l形。
7.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固定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角钢的竖直段固定连接。
8.优选的,其还包括有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所述第一水平仪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水平仪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的上表面。
9.优选的,其还包括有与所述下工装配合使用的直角尺。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上工装、下工装、直角尺、线坠、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通过上工装的第一角钢卡接两个上轨道,下工装的第二角钢卡接两个下轨道,始终保证轨道的轨距相同;下工装与直角尺配合使用,通过直角尺测量下工装的第二横梁的中心与驱动轮、尾链轮的中心线的对齐程度,调整下工装和下轨道位置,保证下轨道的中心线与驱动轮、尾链轮的中心线竖直对齐;通过线坠判断上工装的第一横梁的中心与下工装的第二横梁的中心的对齐程度,调整上工装和上轨道位置,使线坠与下工装的第二横梁的中心对齐,保证上、下轨道的中心线均与驱动轮、尾链轮的中心线对齐;通过第一水平仪、第二水平仪分别测量两个上、下轨道的水平度,进行快速校正,具有操作简单、校正精度高的优点,能够避免出现轨道中心线与驱动轮、尾链轮的中心线不一致、滚轮与轨道不吻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槽式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槽式输送机的a-a剖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6.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机架1、驱动轮2、尾链轮3、环形链条4、槽斗5、滚轮6、托板7、上轨道8、下轨道9、上工装10、第一横梁10.1、第一角钢10.2、第一连接部件10.3、第一方钢管10.3.1、第二方钢管10.3.2、下工装11、第二横梁11.1、第二角钢11.2、第二连接部件11.3、第三方钢管11.3.1、第四方钢管11.3.2、第五方钢管11.3.3、线坠12、第一水平仪13、第二水平仪14、加固板15、直角尺16。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如图3-4所示,一种槽式输送机的轨道校正工装,其包括上工装10、下工装11、线坠12、第一水平仪13和第二水平仪14;上工装10用于卡接上轨道8,下工装11用于卡接下轨道9,始终保证轨道的轨距相同;上工装10包括第一横梁10.1和第一角钢10.2,在第一横梁
10.1的中点处通过吊线悬挂线坠12,第一横梁10.1中部的顶面上固定有第一水平仪13,通过第一水平仪13测量两个上轨道8的平齐程度,第一横梁10.1两端的顶部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件10.3,两个第一连接部件10.3相对于第一横梁10.1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连接部件10.3的端部分别与第一角钢10.2的竖直段固定连接,第一角钢10.2为倒l形,且两个第一角钢10.2相对于第一横梁10.1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10.3为由下至上呈阶梯状焊接的第一方钢管10.3.1和第二方钢管10.3.2,第一方钢管10.3.1、第二方钢管10.3.2均与第一横梁10.1平行设置,且第一方钢管10.3.1的底面与第一横梁10.1端部的顶面焊接固定,第二方钢管10.3.2的外侧端部与第一角钢10.2的竖直段焊接固定,第一横梁10.1设置在第一角钢10.2的下方,通过第一连接部件10.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件10.3使第一横梁10.1与第一角钢10.2在竖直方向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第一横梁10.1远离设置在第一横梁10.1上方的环形链条4,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上工装10的安装拆卸。
20.下工装11包括第二横梁11.1和第二角钢11.2,第二横梁11.1中部的顶面上固定有第二水平仪14,通过第二水平仪14测量两个下轨道9的平齐程度,第二横梁11.1两端的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二连接部件11.3,两个第二连接部件11.3相对于第二横梁11.1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件11.3的端部分别与第二角钢11.2的水平段固定连接,第二角钢11.2也为倒l形,且两个第二角钢11.2相对于第二横梁11.1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11.3为由下至上依次叠加焊接的第三方钢管11.3.1、第四方钢管11.3.2和第五方钢管11.3.3,第三方钢管11.3.1、第四方钢管11.3.2和第五方钢管11.3.3均与第二横梁11.1垂直设置,第五方钢管11.3.3的顶面与第二横梁11.1端部的底面焊接固定,第三方钢管11.3.1的底面与第二角钢11.2的水平段焊接固定,第二横梁11.1设置在第二角钢11.2的上方,通过第二连接部件11.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件11.3使第二横梁11.1与第二角钢11.2在竖直方向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第二横梁11.1远离设置在第二横梁11.1下方的环形链条4,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下工装11的安装拆卸;在第二横梁11.1与第二连接部件11.3之间固定有加固板15,起加固作用,加固板15的底部与第二角钢11.2的竖直段焊接固定。
2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与下工装11配合使用的直角尺16,通过直角尺16来测量下工装11的第二横梁11.1的中心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的对齐程度,调整下工装11和下轨道9位置,保证下轨道9的中心线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竖直对齐。
2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上工装10、下工装11、线坠12、第一水平仪13和第二水平仪14,通过上工装10的第一角钢10.2卡接两个上轨道8,下工装11的第二角钢11.2卡接两个下轨道9,始终保证轨道的轨距相同;下工装11与直角尺16配合使用,通过直角尺16来测量下工装11的第二横梁11.1的中心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的对齐程度,调整下工装11和下轨道9位置,保证下轨道9的中心线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竖直对齐;通过线坠12判断上工装10的第一横梁10.1的中心与下工装11的第二横梁11.1的中心的对齐程度,调整上工装10和上轨道8位置,使线坠12与下工装11的第二横梁11.1的中心对齐,保证上轨道8的中心线与下轨道9的中心线对齐;通过第一水平仪13、第二水平仪14分别测量上轨道8和下轨道9的水平度,进行快速校正,具有操作简单、校正精度高的优点,能够避免出现轨道中心线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不一致、滚轮6与轨道不吻合的问题。
23.使用说明:首先,调整降低托板7位置,拆卸旧轨道,由专门的起重设备将新的上轨道8、下轨道9放置在机架1两侧的托板7上,调整托板7至合适高度,从驱动轮2中心和尾链轮3中心拉一根中心线,至轨道弯段部位时,在中心线上悬挂配重,使中心线保持弯曲度,并且处于悬空状态。
24.然后,校正下轨道9:将下工装11安装在两个下轨道9之间,使两个下轨道9的内侧分别卡接在第二角钢11.2内,固定两个下轨道9之间的轨距;轨距固定后,通过直角尺16配合测量下工装11的第二横梁11.1的中心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的对齐程度,调整下工装11和下轨道9位置,保证下轨道9的中心线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竖直对齐;利用第二水平仪14测量下轨道9的水平度,以此来判断两个下轨道9的对齐程度,通过调节托板7升降保证两个下轨道9的高度平齐,轨道每间隔1米利用下工装11测量调整一次,保证两个下轨道9之间的轨距始终相同,下轨道9的中心线始终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对齐,两个下轨道9的上表面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
25.最后,校正上轨道8:将上工装10对应安装在下工装11正上方的两个上轨道8之间,使两个上轨道8的内侧分别卡接在第一角钢10.2内,固定两个上轨道8之间的轨距;上工装10的第一横梁10.1的中心悬挂有线坠12,通过线坠12判断上工装10的第一横梁10.1的中心与下工装11的第二横梁11.1的中心的对齐程度,调整上工装10和上轨道8位置,使吊线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相交,并且线坠12与下工装11的第二横梁11.1的中心对齐,保证上轨道8的中心线与下轨道9的中心线对齐;利用第一水平仪13测量上轨道8的水平度,以此来判断两个上轨道8的对齐程度,通过调节托板7升降保证两个上轨道8的高度平齐,同样,上轨道8每间隔1米利用上工装10测量调整一次,保证两个上轨道8之间的轨距始终相同,上轨道8的中心线与驱动轮2、尾链轮3的中心线对齐,并且两个上轨道8的上表面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
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