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5579发布日期:2022-12-31 10:5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复合带后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2.金属复合带,以铜铝复合带为例,其厚度通常会大于3mm且呈卷筒形式包装。切割后的金属复合带,其表面及侧壁会存在毛刺、凹凸不平等表面瑕疵,需要通过专用设备进行去毛刺及抛光,以便金属复合带的后续使用。当为金属复合带进行去毛刺及抛光作业时,自卷筒释放的金属复合带,因较厚且弹性较大,难以以平整的状态进行去毛刺及表面抛光,不利于高效率进行去毛刺及表面抛光,也会因金属复合带的非平整状态而影响表面抛光的均匀性,使部分金属复合带的表面难以被抛到,或者存在抛光过渡的区域。
3.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使金属复合带以平整的状态进行去毛刺及表面抛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即采用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矫直辊,对成卷释放的金属复合带进行矫直,结构简洁且矫直效率高。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发明目的,提供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包括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所述第一矫直辊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共同在水平方向托举复合金属带;
6.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在第一矩形缺口内设置第一轴承座、第一连接块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支架设置第二矩形缺口,在第二矩形缺口内设置第二轴承座、第二连接块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矫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
7.优选地,所述第一矩形缺口和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为凹凸配合,所述第二矩形缺口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为凹凸配合。
8.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连接块之间通过螺丝或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连接块之间通过螺丝或者焊接固定。
9.优选地,所述第一丝杆底部设置大于第一丝杆直径的第一凸块,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的第一凹槽;
10.所述第二丝杆底部设置大于第二丝杆直径的第二凸块,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的第二凹槽。
11.优选地,所述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的直径相等。
12.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固定杆。
13.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丝杆顶部设置第一转动轮,在第二丝杆顶部设置第二转动轮。
14.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之间设置同步带。
15.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矫直辊表面对称设置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所述金属复合带被束缚于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之间。
16.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提供一种金属复合带表面抛光装置,包括第一发明创造所述的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复合金属带侧壁抛光组件和复合金属带表面抛光组件。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技术效果如下:采用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矫直辊,将成卷释放的呈弯曲的金属复合带进行矫直,因弯曲的金属复合带弹性较大,第一矫直辊施加矫直的压力,通过第一矫直辊的高度调节机构,调节第一矫直辊与第二矫直辊、第三矫直辊之间的间隙,该间隙最大时能够容纳操作人员的手,使弯曲的金属复合带放进间隙后,再缩小间隙至合适高度,实现高效地进行金属复合带的矫直。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抛光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矫直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矫直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矫直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23.其中,1、第一矫直辊;11、第一挡圈;12、第二挡圈;2、第二矫直辊;3、第三矫直辊;4、金属复合带;5、第一支架;51、第一矩形缺口;52、第一轴承座;53、第一连接块;531、第一凹槽;54、第一丝杆;541、第一凸块;542、第一转动轮;55、凸条;56、螺丝;57、固定杆;58、同步带;6、第二支架;61、第二矩形缺口;62、第二轴承座;63、第二连接块;631、第二凹槽;64、第二丝杆;641、第二凸块;642、第二转动轮;7、侧壁抛光组件;8、表面抛光组件;81、第一水平抛光辊;82、第二水平抛光辊。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1
27.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参见图1至图4,包括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第一矫直辊1、第二矫直辊2和第三矫直辊3,所述第一矫直辊1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矫直辊2和第三矫直辊3共同在水平方向托举复合金属带4;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所述第一支架5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51,在第一矩形缺口51内设置第一轴承座52、第一连接块53和第一丝杆54,所述第二支架6设置第二矩形缺口61,在第二矩形缺口61内设置第二轴承座62、第二连接块63和第二丝杆64,所述第一矫直辊1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62。
28.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4,图1是具有抛光装置的矫直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矫直机构的第一矫直辊靠近第二矫直辊时的剖视示意图,也就是矫直过程中的矫直机构剖视示意图;图3是矫直机构的第一矫直辊远离第二矫直辊时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矫直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29.参见图1至图4,成卷的金属复合带4被释放后放置入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第一矫直辊1、第二矫直辊2和第三矫直辊3之间,第一矫直辊1施加矫直的压力,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整第一矫直辊1的高度,实现对金属复合带4的矫直;因弯曲的金属复合带4弹性较大,通过第一矫直辊1的高度调节机构,调节第一矫直辊1与第二矫直辊2、第三矫直辊3之间的间隙,该间隙最大时能够容纳操作人员的手,使弯曲的金属复合带4放进间隙后,再缩小间隙至合适高度,实现高效地进行金属复合带4的矫直;高度调节机构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第一丝杆54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5的顶部,第二丝杆64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架6的顶部,第一支架5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51,第二支架6设置第二矩形缺口61,第一矫直辊1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62,通过旋拧第一丝杆54和第二丝杆64,通过第一连接块53带动第一轴承座52,第二连接块63带动第二轴承座62,实现第一矫直辊1高度的变化,进而实现调整第一矫直辊1与第二矫直辊2、第三矫直辊3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矫直辊1、第二矫直辊2和第三矫直辊3的直径相等或不相等,有助于高效率地对金属复合带进行矫直。
30.参见图2和图3,第一丝杆54和第二丝杆64调整第一矫直辊1高度的原理如下:所述第一矩形缺口51和所述第一轴承座52之间为凹凸配合,所述第二矩形缺口61和所述第二轴承座62之间为凹凸配合,凹凸配合是指,在第一矩形缺口51和第二矩形缺口61的侧边设置凸条55,而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62的侧边设置凹槽,通过凸条55与凹槽的配合,使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62沿着凹凸配合上下移动,而第一轴承座52和第一连接块53之间通过螺丝56或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座62和第二连接块63之间通过螺丝55或焊接固定,当旋拧第一丝杆54和第二丝杆64,通过第一连接块53和第二连接块63分别带动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62移动,从而实现调整第一矫直辊1高度。
31.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一丝杆54底部设置大于第一丝杆54直径的第一凸块541,在所述第一连接块53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块541配合的第一凹槽531;所述第二丝杆64底部设置大于第二丝杆直径的第二凸块641,在所述第二连接块63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块641配合的第二凹槽631,通过第一凹槽531与第一凸块541配合,实现第一丝杆54与第一连接块53的固定,通过第二凹槽631与第二凸块641配合,实现第二丝杆64与第二连接块63的固定。
32.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2至图4,在所述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之间设置至少一
个固定杆57,在矫直金属复合带使,矫直辊会受到较大的压力,需要在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固定杆57,作用在于加固矫直辊,以使矫直机构整体实现稳定。
33.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2至图4,在所述第一丝杆54顶部设置第一转动轮542,在第二丝杆64顶部设置第二转动轮642,通过旋拧第一转动轮542和第二转动轮642,分别调整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62的高度,实现调整第一矫直辊1的高度;为方便同步地调整第一矫直辊1的高度,在所述第一转动轮542和第二转动轮642之间设置同步带58,任意转动第一转动轮542或第二转动轮642,均能实现第一矫直辊1。
34.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2至图3,在所述第一矫直辊1表面对称设置第一挡圈11和第二挡圈12,金属复合带4在被矫直的过程中,所述金属复合带4被束缚于第一挡圈11和第二挡圈12之间,在没有第一挡圈11和第二挡圈12的情况下,金属复合带4被可能会发生跑偏,从而不能顺直地进行抛光,通过第一挡圈11和第二挡圈12,防止了金属复合带4跑偏。
35.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金属复合带表面抛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复合金属带侧壁抛光组件7和复合金属带表面抛光组件8。具体地,复合金属带侧壁抛光组件7包括设置于金属复合带4两侧的第一竖直抛光辊和第二竖直抛光辊,其目的是用于将复合金属带的两侧进行抛光,以去除毛刺;复合金属带表面抛光组件8包括设置于金属复合带4两面的第一水平抛光辊81和第二水平抛光辊82,其目的是用于将复合金属带的两面进行抛光,以去除毛刺和表面杂质等。
37.本实施例所揭示的金属复合带表面抛光装置与实施例1中具有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1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