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缝焊管焊接用的钢带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6572发布日期:2023-03-24 23:1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缝焊管焊接用的钢带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缝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缝焊管焊接用的钢带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直缝焊管,是用热轧或冷轧钢板或钢带卷焊制成的钢管在焊接设备上进行直缝焊接得到的钢管,由于钢管的焊接处成一条直线故而得名直缝焊管。在对钢带进行焊接时,首先需要将钢带通过上料装置输送至焊接设备上。现有的上料装置,通常包括上料盘和上料辊,钢带盘绕于上料盘中,并通过上料辊实现上料。由于钢带前端正在焊接设备中进行焊接,钢带后端盘绕在上料盘中,由于盘绕时反向折叠受力不均,钢带经常发生跳起。对幅宽较小的钢带通过在料盘上设置防错乱组件,可以防止钢带因跳起而发生错乱,但针对幅宽较大的钢带,在上料过程中,换向操作难度较大,且采用防错乱组件无法从根本解决钢带跳起的问题,钢带跳起时对防错乱组件和钢带本身都有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缝焊管焊接用的钢带上料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直缝焊管焊接用的钢带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钢带的上料盘,所述上料盘侧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上料盘的中心处设置有上料组件,所述钢带能够自所述进料口盘绕在所述上料盘内,并沿上料组件输送出去,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位于上料盘中心的上料柱,所述上料柱的外周上盘绕有螺旋向上排布的多个上料辊,所述上料辊绕自身轴心线方向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上料柱的外周侧面上,所述上料辊中包括沿上料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端辊、送料辊及出端辊,所述进端辊和出端辊均采用了双辊结构,所述送料辊包括多个单辊和多个间或排布的双辊,所述钢带从进料口进入上料盘上,而后穿过进端辊的两个辊柱间,经送料辊后从出端辊的两个辊柱间引出,完成上料输送。
6.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上料辊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安装在所述上料柱的侧壁上,所有所述上料辊上的上连接板位于同一圆周面内,所有所述上料辊上的下连接板均位于同一圆周面内,所述上连接板所在的圆周面与下连接板所在的圆周面相平行设置,所述双辊内的两个辊柱沿所述上料柱的径向方向平行排布。
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上连接板所在的圆周面的中轴线与上料柱的轴心线相交,所述上连接板所在的圆周面由下向上倾斜设置。
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上连接板所在的圆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在5
°‑
20
°
之间。
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盘包括外侧的外周挡和围绕于所述上料组件外侧的内周挡,所述内周挡与所述外周挡两者间设置有多个动力辊,多个所述动力辊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动力辊的轴心线相交于所述上料盘的中心点处,所述
动力辊绕自身轴心线方向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上料盘上。
1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周挡与内周挡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动力辊的上表面上,所述动力辊包括辊轴、套设在所述辊轴上的两个辊筒,两个辊筒沿辊轴的轴向方向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1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周挡和所述内周挡均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能绕自身轴心线方向旋转的挡轴。
1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内周挡的高度高出所述外周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处于中心的上料柱周围的上料辊设置为盘旋上升的结构,钢带在运送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减缓了钢带运送上升过程中的拉扯形变,使钢带稳定运送;在上料盘的底部中间设置有环形的底板,外侧的钢带向内侧缠绕过渡时,中间过渡的钢带在底板上不受底部动力辊的影响,跟随内侧钢带和外侧钢带的运转带动,实现同向的平稳过渡,解决了以前反方向弯折盘绕带来的起跳问题,省去了防起跳装置,整体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俯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图1-4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0.一种直缝焊管焊接用的钢带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钢带11的上料盘,上料盘侧部开设有进料口2,上料盘的中心处设置有上料组件,钢带11能够自进料口2盘绕在上料盘内,并且钢带11的进入端沿着上料组件输送出去,上料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位于上料盘中心的上料柱6,上料柱6的外周上盘绕有螺旋向上排布的多个上料辊。上料辊绕自身轴心线方向旋转的安装在上料柱6的外周侧部上。该上料辊中包括沿上料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端辊10、送料辊7及出端辊9,该进端辊和出端辊均采用了双辊结构,送料辊7包括多个单辊和多个间或排布的双辊,钢带11从进料口进入上料盘1上,而后穿过进端辊10的两个辊柱间,经送料辊7输送后从出端辊9的两个辊柱间引出,将钢带11由低处向高处平稳的过渡运送。
21.双辊的两个辊柱将钢带11夹在中间,对钢带11进行限位、导向,钢带11围绕在单辊的外侧上,可转动的单辊有助于钢带11的运送。
22.进一步的,每个上料辊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上连接板8和下连接板安装在上料柱6的侧壁上,所有上料辊上的上连接板8位于同一圆周面内,所述上料辊的下连接板均位移同一圆周面内,上连接板8所在的圆周面与下连接板所在的圆周面相平行设置,双辊内部的两个辊柱沿上料柱6的径向方向平行排布。上料辊均布在上料柱6的侧壁上,保证钢带11螺旋运送路线的稳定性。
23.本例中,上连接板8所在的圆周面的中轴线与上料柱6的轴心线相交,上连接板8所在的圆周面由下向上倾斜设置。具体的,上连接板8所在的圆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在5
°‑
20
°
之间。该倾斜角度顺应了钢带11向上运送的路线,有利于运送的顺畅。
24.另外,上料盘包括外侧的外周挡1和围绕于上料组件外侧的内周挡5,内周挡5与外周挡1两者间设置有多个动力辊3,多个动力辊3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多个动力辊3的轴心线相较于上料盘的中心点处,动力辊3绕自身轴心线方向旋转的安装在上料盘上。动力辊3受驱动力绕各自的轴心旋转时,带动钢带11移动盘绕。钢带11盘绕在上料盘内部时,动力辊3的旋转提供了钢带11盘绕的动力。
25.并且,在外周挡1和内周挡4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底板4,该底板4安装在动力辊的上表面上,动力辊3包括辊轴、套设在辊轴上的两个辊筒,两个辊筒沿辊轴的轴向方向位于底板4的两侧,辊轴朝向远离上料盘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在动力辊3旋转时,底板4上的钢带11能够从靠近外周挡1侧向内周挡4处过渡。当外周挡1一侧和内周挡4的一侧的钢带11随动力辊3旋转时,处于底板4上的连接外周挡1一侧和内周挡4的的钢带11被拖拽到内周挡4一侧,完成外侧的钢带11由外侧向内侧的过渡,避免了老式钢带11需要弯折反向运送,引起钢带11跳起的情况发生。
26.还有,外周挡1和内周挡5上均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挡轴,挡轴的侧壁与相邻的钢带11的侧壁接触。通过设置挡轴,钢带11传输过程中与挡轴接触时,减少了硬性摩擦力,方便运送。这里内周挡5的高度高出外周挡1,内周挡5靠近螺旋上升的上料组件,钢带11随上料组件向上运送时,位置逐渐提高,内周挡5需在钢带11向上输送时对钢带11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
27.上料柱6的高度设置为内周挡5高度的两倍,上料辊的螺旋盘绕在上料柱6上的圈数设置为一周。适当的上料螺旋高度和圈数有利于钢带11的平稳过渡,平稳的移动减少了钢带11内部的应力变化,减少钢带11的起跳。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9.按照图示3-4,钢带11的进入端由进料口2进入到上料盘内,钢带11盘绕在上料盘内,钢带11的进入端穿过内周挡5的挡轴之间的空隙,钢带11的进入端通过进端辊10盘绕在上料组件的上料辊上,钢带11的进入端从出端辊9导出后,运送给焊接组件;
30.其中,在钢带11的运送过程中,钢带11在上料盘内分别盘绕在外周挡1一侧、内周挡5的一侧,在动力辊3和底板4的作用下,中间相连的钢带11在底板4上由外周挡1一侧向内周挡5平稳过渡,不会发生起跳。
3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