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料气动升降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0248发布日期:2023-03-15 00:4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承料气动升降台。


背景技术:

2.三辊轧机轧制过程中,轧件从下轧孔(中辊和下辊之间的轧孔)吐出后,进入升降台,工作人员利用凸轮机构将升降台升起,至升降台对接上轧孔(上辊和中辊之间的轧孔),然后利用升降台上的辊道驱动轧件喂入上轧孔。
3.但是由于凸轮机构位于升降台的下方,工状较差,易发生堵塞等事故而无法运行,从而不能有效升起升降台。
4.中国专利文献“cn101618404a”和“cn206028338u”设置了导向板,导向板铰接在上辊和中辊之间,用于将升降台上的轧机导入上轧孔内,这样可以取消凸轮机构。但是这时由于轧机需要顺着导向板爬入上轧孔内,导向板斜率较大而易造成爬坡失败,且也容易造成轧件在爬坡过程中变形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承料气动升降台,解决了如何避免凸轮故障导致升降台无法升降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料气动升降台,用于三辊轧机,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支撑于一个支撑轴承上,所述升降架的近端靠近所述三辊轧机,所述近端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对接三辊轧机的下轧孔和上轧孔,所述升降架具有分布在所述支撑轴承两侧的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上方设置有用于提拉近端部分的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来源,所述远端部分22设置有压块从而利用杠杆原理减轻所述气缸的负荷。
8.优选地,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支撑臂、升降臂、拉杆和气缸,所述升降臂位于所述支撑臂上方,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升降臂,所述拉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升降臂上,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支撑臂且所述拉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近端部分。
9.进一步地,所述提拉组件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连接于所述支撑臂上表面且上端用于支撑所述升降臂。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上端设置有缓冲垫。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两个,分布于所述气缸的两侧。
12.进一步地,所述拉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拉杆分布于所述气缸两侧。
13.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与所述升降臂和所述近端部分均为铰接。
14.优选地,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若干地辊,且若干地辊有多个电机分别驱动。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6.本实用新型的承料气动升降台,将凸轮取消,代之以气缸,气缸在上方拉动升降
台。且升降台的远端部分设置有压块,利用杠杆原理来减小气缸的负荷。取消凸轮是不容易想到的,因为行业中通常使用凸轮来驱动升降台,凸轮产生的推力较大,而气缸的驱动能力则稍有欠缺。利用气缸在上方拉动升降台则能够避免升降台下方的较差工况造成的凸轮故障,上方的气缸则不易发生故障。且想到利用杠杆原理来减轻气缸负荷也不是十分容易想到的,众所周知,如“cn101618404a”所公开的结构,升降台的支撑轴承通常设置在升降台的远端,升降台的远端预留的位置并不大,通常不能放置压块,且设置压块需要移动支撑轴承的位置,使得升降台上位于支撑轴承远侧的远端部分足够长以能够放置压块以及能够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且使用本领域常规的凸轮机构时,正是利用了凸轮能够产生较大的推动力,使用凸轮时无需想到给凸轮减负,因此在采用气缸的情况下,也不容易想到给气缸减负,更容易想到的是采用大功率的气缸。利用压块来减轻气缸的负荷,使得无需采用更大功率气缸,能够节约能源,且压块还能够稳定升降台,使得升降台在传输轧件时不易发生抖动。
附图说明
17.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承料气动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侧视图,显示出了图1中未显示的墙体等结构;
20.图3是图1中a处放大图;
21.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2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1、三辊轧机;11、下轧孔;12、上轧孔;13、上辊;14、中辊;15、下辊;
24.2、升降架;21、近端部分;22、远端部分;
25.3、支撑轴承;
26.4、提拉组件;41、气缸;42、支撑臂;43、升降臂;44、拉杆;45、支撑柱;46、缓冲垫;
27.5、压块;
28.6、地辊;
29.7、电机;
30.8、传动带;
31.9、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5.如图1所示的承料气动升降台,用于与三辊轧机1配合。三辊轧机1包括上辊13、中辊14和下辊15。其中,上辊13与中辊14之间形成上轧孔12,中辊14与下辊15之间形成下轧孔11。从下轧孔11出料的轧件到达升降架2上,然后升降架2左端抬起,使得升降架2左端与上轧孔12对接,升降架2上的地辊6反转,将轧件送入上轧孔12。
36.升降架2支承于一个支撑轴承3上,可以围绕支撑轴承3转动。升降架2位于支撑轴承3左侧的部分称为近端部分21,位于支撑轴承3右侧的部分称为远端部分22。当升降架2围绕支撑轴承3转动时,近端部分21上升,远端部分22下降。近端部分21上方设置有提拉组件4,提拉组件4用于向上提拉近端部分21。提拉组件4主要利用气缸41和拉杆44向上提升近端部分21。拉杆44下端与近端部分21连接。
37.如图2所示,图2是图1的侧视图,且显示出了图1中略去的一些结构,如墙体9。提拉组件4安装于墙体9上。提拉组件4包括安装于墙体9上的支撑臂42,支撑臂42水平延伸于两侧的墙体9之间,且支撑臂42位于升降架2上方。支撑臂42上设置有气缸41和两个支撑柱45。其中,两个支撑柱45分布于气缸41两侧。气缸41上端(上端为驱动端,即上端为活塞杆)连接有升降臂43,升降臂43为水平延伸的。升降臂43下表面连接有两根拉杆44。拉杆44下端与升降架2连接。拉杆44与升降臂43和以及与升降架2的近端部分21均为铰接。两根拉杆44分布于气缸41两侧。两根拉杆44穿过支撑臂42,支撑臂42上开设有供拉杆44穿过的开孔。当气缸41驱动升降臂43上升时,升降臂43带动两根拉杆44上升,拉杆44驱动升降架2围绕支撑轴承3旋转(见图1)。
38.如图4所示,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支撑柱45上端与升降臂43是不连接的,升降臂43可以搭置在支撑柱45上,从而减轻气缸41的负担。支撑柱45上端还设置有缓冲垫46以保护升降臂43和保护支撑柱45上端。
39.如图1所示,为了减轻气缸41驱动升降架2的负荷,于远端部分22上表面设置了压块5。利用杠杆原理来减轻气缸41的负荷。即在压块5的作用下,气缸41只需要很小的力即可以向上拉起近端部分21。
40.升降架2上设置了若干地辊6,地辊6由电机7驱动。图3是图1的a处放大图,从图3可知,电机7通过传动带8带动两个地辊6旋转。电机7可以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地辊6正转或反转。轧件在地辊6表面,由地辊6的转动而被移动。如图1,设置有多个电机7,每个电机7带动一个或两个地辊6旋转。这样,当一个电机7或一个地辊6故障时,不影响其它地辊6的运行。这相比于传统的方式,即一个电机带动所有的地辊旋转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保障轧制的正常进行。
41.本实用新型的承料气动升降台,利用气缸41在上方提拉升降架2,使升降架2的左端升起,分别与下轧孔11或上轧孔12对接。相比于以往在升降架2下方设置凸轮驱动的方式,可靠性更高,因为避免了升降架2下方废屑堆积造成的凸轮故障。同时,在升降架2的远端部分设置压块5,利用杠杆原理减轻气缸41的负荷。若干地辊6由多个电机7分别驱动,因此当部分地辊6或电机7故障时,其余地辊6不受影响,保障升降架2仍能顺利驱动轧件。
4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