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板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2.如图1所示,为一种由钢板经过冲压成型后的冲压件,其上具有多个需要单独进行冲压弯折或者裁切的结构特征,因此无法一次性冲压成型,需要经过多次冲压工作。现有制造工艺为:采用多个不同的冲压模具,将钢板放入第一个冲压设备中进行冲压裁切,之后取出放入第二个冲压设备弯折成型,以此类推,直至产品完全成型。这种方式存在有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钢板冲孔模具,旨在提高冲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板冲孔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包括上固定件以及垂向固定于上固定件的裁料刀、冲压件以及切断刀,所述裁料刀、冲压件以及切断刀沿上固定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定模包括下固定件,下固定件设有用于放置钢板的料槽,料槽对应裁料刀和切断刀的位置设有可供裁料刀和切断刀穿过的避让位,料槽对应冲压件的位置设有折弯部,合模后,位于料槽中的钢板可通过裁料刀与避让位的配合裁切出需要折弯的形状,开模后钢板需要弯折的部位可在外部的推力下移动至冲压件下方后再合模,通过冲压件以及折弯部的配合将需要折弯的部分弯折,开模后弯折成型的半成品可在外部的推力下移动至切断刀下方,再次合模后,通过切断刀与避让位的配合将半成品与钢板裁切分离,形成成品。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动模的上固定件上垂向固定设置了裁料刀、冲压件以及切断刀,裁料刀、冲压件以及切断刀沿上固定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定模的下固定件设置了用于放置钢板的料槽,在料槽对应裁料刀和切断刀的位置设置了避让位,在料槽对应冲压件的位置设置了折弯部,合模后,位于料槽中的钢板可通过裁料刀与避让位的配合裁切出需要折弯的形状,开模后钢板需要弯折的部位可在外部的推力下移动至冲压件下方后再合模,通过冲压件以及折弯部的配合将需要折弯的部分弯折,开模后弯折成型的半成品可在外部的推力下移动至切断刀下方,再次合模后,通过切断刀与避让位的配合将半成品与钢板裁切分离,形成成品。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部的推力推动钢板沿料槽前进以及动模和定模重复的合模、开模实现了对钢板的裁料、冲压以及切断工作,最终形成成品,与传统的需要从裁切模具取出放至冲压模具再折弯相比,提高了冲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6.图1为成品的立体图;
7.图2为半成品的立体图;
8.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实体图;
9.图4为动模和定模第一角度立体图;
10.图5为动模和定模第二角度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3.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板冲孔模具。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5所示,该钢板冲孔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包括上固定件1以及垂向固定于上固定件1的裁料刀11、冲压件(12)以及切断刀13,所述裁料刀11、冲压件12以及切断刀13沿上固定件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定模包括下固定件2,下固定件2设有用于放置钢板的料槽21,料槽21对应裁料刀11和切断刀13的位置设有可供裁料刀11和切断刀13穿过的避让位22,料槽21对应冲压件12的位置设有折弯部23,合模后,位于料槽中的钢板可通过裁料刀11与避让位22的配合裁切出需要折弯的形状,开模后钢板需要弯折的部位可在外部的推力下移动至冲压件12下方后再合模,通过冲压件12以及折弯部23的配合将需要折弯的部分弯折,开模后弯折成型的半成品200可在外部的推力下移动至切断刀13下方,再次合模后,通过切断刀13与避让位22的配合将半成品200与钢板裁切分离,形成成品100。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动模的上固定件上垂向固定设置了裁料刀、冲压件以及切断刀,裁料刀、冲压件以及切断刀沿上固定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定模的下固定件设置了用于放置钢板的料槽,在料槽对应裁料刀和切断刀的位置设置了避让位,在料槽对应冲压件的位置设置了折弯部,合模后,位于料槽中的钢板可通过裁料刀11与避让位22的配合裁切出需要折弯的形状,开模后钢板需要弯折的部位可在外部的推力下移动至冲压件12下方后再合模,通过冲压件12以及折弯部23的配合将需要折弯的部分弯折,开模后弯折成型的半成品200可在外部的推力下移动至切断刀13下方,再次合模后,通过切断刀13与避让位22的配合将半成品200与钢板裁切分离,形成成品100。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部的推力推动钢板沿料槽前进以及动模和定模重复的合模、开模实现了对钢板的裁料、冲压以及切断工作,
最终形成成品,与传统的需要从裁切模具取出放至冲压模具再折弯相比,提高了冲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17.具体的,所述上固定件1下方活动设有可供裁料刀11、冲压件12以及切断刀13穿过的压板14,压板14可相对上固定件1做垂向移动,合模后,压板14将钢板压住固定。
18.具体的,所述压板14通过连接件15与上固定件1活动连接,连接件15对应上固定件1和压板14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复位弹簧16,合模后,压板14做靠近上固定件1的移动动作,复位弹簧16受力压缩,开模后,复位弹簧16解除压缩时的弹力驱动压板14做远离上固定件1的移动动作。
19.具体的,下固定件2顶壁设有相对设置的条形构件24,两条形构件24之间间隔形成所述料槽21。
20.具体的,条形构件24与下固定件2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时,所述条形构件通过螺钉锁定或者通过卡扣结构与下固定件固定连接。
21.具体的,所述料槽21设有弹性支撑件25,用于支撑钢板,合模后,弹性支撑件25压缩,钢板与料槽21底壁相抵,开模后,弹性支撑件25解除压缩将钢板顶起。
22.具体的,料槽21对应钢板弯折后的局部的位置设有容纳槽26,合模后,钢板与料槽21底壁相抵,钢板弯折后的局部伸入容纳槽26中。
23.具体的,所述裁料刀11、冲压件12以及切断刀13与上固定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时,裁料刀、冲压件以及切断刀分别通过螺钉锁定或者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上固定件固定连接。
24.具体的,所述裁料刀11的数量为至少一把,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裁切的位置而决定。
25.具体的,所述冲压件1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弯折的位置而决定。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