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78353发布日期:2023-11-09 21:1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整平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整平设备。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极片在裁切出多个极耳后,会将极片进行卷绕或者层叠,从而形成电芯。形成的电芯中,多个极耳重叠在一起。由于在卷绕或者层叠的时候,极耳容易发生翻折的现象,导致多个极耳中的某个极耳出现翻折,翻折的极耳需要抚平,否则无法进行下一道工序。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人工用手将翻折的极耳进行抚平。但是,通过人工进行检查并进行抚平的方法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极耳的抚平质量也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和经验,抚平效率低且质量难以保证,且大量的抚平动作容易使得作业人员的手部患上职业病,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整平设备,能够实现极耳的机械化整平。

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整平设备,包括分拨装置和抚平装置。所述分拨装置包括分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分拨机构包括分拨件,所述分拨件用于吸取极耳,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分拨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分拨件运动,以分离极耳群中的单个极耳。所述抚平装置包括夹持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与被所述分拨装置分离的单个极耳抵持,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夹持组件在第一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夹持组件能够靠近极耳靠近电芯主体的根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夹持组件和电芯主体互相远离,以使所述夹持组件能够自极耳的根部运动至极耳背离电芯主体的端部。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平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分拨装置和抚平装置的配合实现对极耳的机械化整平。首先,分拨装置的分拨件吸取单个极耳,并在驱动机构的驱使下带动极耳运动,以将单个极耳分离于多个极耳组成的极耳群。随后,抚平装置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使夹持组件靠近极耳靠近电芯主体的根部,之后,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使夹持组件和电芯主体相互远离,使得夹持组件能够沿着互相远离的方向将极耳由根部至极耳背离电芯主体一侧的端部进行抚平,以将极耳的弯折部位复原。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拨机构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分拨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支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驱动件还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支架做弧形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分拨件转动。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中间块,所述支架设置有弧形孔,所述中间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弧形孔中,且所述中间块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中间块沿所述弧形孔滑动。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弧形孔和所述中间块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弧形孔间隔设置,每一所述中间块滑动设置于一个所述弧形孔中;沿远离所述极耳的方向,每一所述弧形孔的弧长逐渐增大,且弧长短的所述弧形孔的投影落在弧长长的所述弧形孔的投影内。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具有连接孔,所述中间块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孔中,当所述连接块沿第二方向直线运动时,所述中间块沿所述弧形孔滑动,并且所述中间块相对于所述连接块沿第三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共面。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块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穿设部,所述穿设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背离所述穿设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背离所述穿设部的一侧;所述穿设部穿设于所述弧形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侧并夹持所述支架。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能够带动所述分拨件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面上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下的所述分拨件对极耳进行吸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下的所述分拨件将极耳分拨至第三位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有第四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极耳靠近电芯主体的根部的空间,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用于对位于第三位置的极耳进行抚平。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极耳靠近电芯主体的根部的空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做相对运动,以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间距;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夹持组件和电芯主体互相远离,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自极耳的根部运动至极耳背离电芯主体的端部。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限位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12、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三夹持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四夹持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与所述限位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能够相对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相对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面上摆动。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三夹持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四夹持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17、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摆动件、第二转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驱动器设置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能够沿所述第四方向运动,所述摆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能够驱使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面上摆动;

18、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在所述垂直于第一方向的面上的移动。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限位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能够沿所述第四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相对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三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垂直于第一方向的面上的移动;所述第二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二滑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限制所述第四连接部在所述垂直于第一方向的面上的移动。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抚平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设置有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能够沿第四方向运动,所述第四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夹持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均连接于所述第三输出端,或者,所述夹持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连接于所述第三输出端。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抚平装置还包括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设置有第四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出端能够绕第四方向自转,所述第四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夹持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均连接于所述第四输出端,或者,所述夹持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连接于所述第四输出端。

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