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3429发布日期:2024-06-14 10:5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具体的说是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1、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2、其中,机壳是电机上的一个部件,外形一般为圆柱形,机壳与前盖和后盖连接时,采用压铆、侧面压销或者焊接的方式,焊接兼具连接强度和美观,因此,在行业内被广泛应用;

3、传统的焊接方法,先将机壳与前盖和后盖分别组装后,机壳与前盖点焊,机壳与后盖点焊,之后,将机壳与前盖和后盖的组合,转移至满焊焊接设备处,进行满焊,由于焊接工序分多次装夹,易损伤机壳表面,装夹耗时较长,操作不方便,而且焊接同心度不能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焊接工序分多次装夹,易损伤机壳表面,装夹耗时较长,操作不方便,而且焊接同心度不能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

2、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包括:

3、调整底座组件;

4、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用于限位机壳的一端;

5、顶靠机构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间隔设置,所述顶靠机构组件被所述调整底座组件联动顺着所述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用于顶靠所述机壳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一起限位所述机壳,并且所述顶靠机构组件的局部和所述机壳被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联动旋转;

6、以及升降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调整底座组件上,顺着所述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设置在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所述顶靠机构组件之间,用于由下往上托住所述机壳,并且在所述机壳被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所述顶靠机构组件限位后,所述升降支撑组件的局部向下移动,远离所述机壳。

7、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底座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设置;支撑底座,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两个第二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上,每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具有三个滑块,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连接所述顶靠机构组件和所述升降支撑组件;手动丝杆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之间,用于联动所述顶靠机构组件顺着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在左右方向移动位置;以及磁耦合无杆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之间,用于联动所述支撑底座顺着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在前后方向移动位置。

8、进一步的: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两个所述滑块,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两个所述滑块一起,连接所述顶靠机构组件;

9、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余下的一个所述滑块,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余下的一个所述滑块一起,连接所述升降支撑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手动丝杆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第二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与所述第一轴承座间隔设置;丝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并且所述丝杆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二轴承座;丝杆螺母,连接在所述丝杆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以及网纹手轮,连接在所述丝杆的一端上,用于联动所述丝杆旋转。

1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传动法兰轴,穿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并且所述传动法兰轴的一端凸出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的外部;过渡法兰,连接在所述传动法兰轴的一端上;机壳定位块,连接在所述过渡法兰上,用于接触限位所述机壳;第一驱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与所述传动法兰轴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联动所述传动法兰轴顺着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旋转;以及接近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座结构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具有第一阶梯通孔;两个第一轴承,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连接所述传动法兰轴;第一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套在所述传动法兰轴上;第一锁紧件,连接在所述传动法兰轴的另一端上,限位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块,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环绕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轴承固定法兰,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压住另一个所述第一轴承;油封,连接在所述轴承固定法兰上,抱住所述传动法兰轴;以及孔卡,连接在所述轴承固定法兰上,限位所述油封。

13、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法兰上具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设置;

14、所述机壳定位块的一端上具有两个第一凸块,另一端上具有缺口,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一对一插接。

15、进一步的:所述顶靠机构组件包括:第一底板,连接在四个所述滑块上;两个第三直线导轨,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上;第二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上;第三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从动轴,穿在所述第三轴承座上,并且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凸出所述第三轴承座;顶靠接触部,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上,用于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顶靠;第二锁紧件,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上;以及第二驱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二底板顺着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移动位置。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轴承座包括:第二座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座体上的具有第二阶梯通孔;两个第二轴承,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处,连接所述从动轴;第二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处,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之间,套在所述从动轴上;第一法兰压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压住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轴承;以及第二法兰压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压住另一个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法兰压块环绕所述第二锁紧件。

17、进一步的:所述顶靠接触部包括:弹性轴,连接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上;弹簧,套在所述弹性轴上;弹性顶块,一端套在所述弹性轴上,与所述弹簧接触,另一端凸出所述弹性轴,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顶靠;以及轴卡,连接在所述弹性轴上,限位所述弹性顶块。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气缸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之间;浮动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侧壁上;以及第一气缸,连接在所述气缸支架上,并且所述第一气缸上伸缩轴与所述浮动接头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三底板,连接在两个所述滑块上;四个导向杆,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上;中间定位板,穿在所述导向杆上;四个滑套,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板上,与所述导向杆一对一滑动连接;机壳托板,连接在所述中间定位板,与所述机壳接触,托住所述机壳;以及第二气缸,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上,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之间,联动所述中间定位板、所述滑套和所述机壳托板顺着所述导向杆上下移动位置。

20、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定位板的顶部上具有第二凸块;

21、所述机壳托板的顶部上具有弧形凹槽,底部上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块插接。

2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圆形电机机壳焊接工装,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调整底座组件、旋转传动机构组件、顶靠机构组件和升降支撑组件;调整底座组件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连接排布旋转传动机构组件、顶靠机构组件和升降支撑组件,升降支撑组件顺着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设置在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顶靠机构组件之间,用于由下往上托住机壳,并且在机壳被旋转传动机构组件和顶靠机构组件限位后,升降支撑组件的局部向下移动,远离机壳,旋转传动机构组件用于限位机壳的一端,顶靠机构组件被调整底座组件联动顺着调整底座组件移动位置,用于顶靠机壳的另一端,顶靠机构组件与旋转传动机构组件一起限位机壳,并且旋转传动机构组件联动顶靠机构组件的局部和机壳旋转,实现了不需要多次装夹,装夹相对方便,焊接质量相对较高;从而克服了焊接工序分多次装夹,易损伤机壳表面,装夹耗时较长,操作不方便,而且焊接同心度不能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不需要多次装夹,降低了损伤机壳表面的几率,装夹相对方便,焊接同心度相对统一,焊接质量相对较高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