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钣金件焊接组合件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42226发布日期:2024-05-07 19:1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钣金件焊接组合件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用于钣金件焊接组合件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1、钣金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通过钣金工艺加工出的产品叫作钣金件。

2、其中,钣金件的焊接加工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在钣金件的组合焊接中,需要针对所焊接的钣金件特殊设计夹具和定位组件,通过夹具将两个需要拼接焊接的钣金件通过定位组件的配合夹持,并使得两个钣金件待焊接一侧拼接到一起,然后通过焊机将两个钣金件焊接到一起,而两个钣金件的焊接角度通常需要进行调整和精确的定位,现有的焊接夹持组件结构复杂,使用和调节死板,不能进行灵活的自主调节和工件之间的夹拼,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或是人工调整焊接的角度进行焊接,安装精度低,没有一种合理有序的拼焊加工系统。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于钣金件焊接组合件加工系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钣金件焊接组合件加工系统,它具有便于调整焊接角度的优点,解决了调整焊接角度精确度低,安装精度低的问题。

2、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钣金件焊接组合件加工系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设置有一组固定夹持机构和一组旋转夹持机构,所述固定夹持机构包括与工作台上端面设置的固定定位板和与工作台上端面设置的固定安装板,固定定位板和固定安装板平行设置,在固定定位板和固定安装板之间滑动设置有第一夹持板;旋转夹持机构包括与工作台上端面设置的旋转定位板和与工作台上端面设置的旋转安装板,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平行设置,在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之间滑动设置有第二夹持板;固定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伸缩杆,第一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穿过固定安装板与第一夹持板固定设置;旋转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伸缩杆,第二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穿过旋转安装板与第二夹持板固定设置;工作台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贯穿固定安装板、固定定位板、旋转安装板和旋转定位板的圆环体,圆环体的圆心位于固定定位板与第一夹持板相近的一侧面和旋转定位板与第二夹持板相近的一侧面延伸的交汇线上,固定定位板和固定安装板的下端面均与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均与圆环体连接。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将第一钣金件放入固定定位板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然后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推动第一夹持板靠近固定定位板移动,使得第一夹持板通过固定定位板的配合,将第一钣金件夹持固定,然后将第二钣金件放入旋转定位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然后通过第二液压伸缩杆动作推动第二夹持板靠近旋转定位板移动,使得第二夹持板通过旋转定位板的配合,将第一钣金件夹持固定;在对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夹持固定时,使得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待焊接边在圆环体的圆心处汇合,然后通过焊机将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对接的边焊接到一起,实现焊接钣金件的目的;当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需要焊接的角度发生改变时,可通过旋转圆环体带动旋转定位板、旋转安装板和第二夹持板同步的以圆环体的圆心转动,使得被第二夹持板夹持的第二钣金件同步的以圆环体的圆心旋转,进而实现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当第一钣金件转动到需要的角度时,圆环体停止转动,对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对接处进行焊接即可;达到便于调节钣金件的焊接角度的目的。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下端面均开设有避让槽。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分别相对于固定定位板和旋转定位板移动时,避让槽使得圆环体将不会干涉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移动。

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与圆环体固定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圆环体可以带动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同步的转动。

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均与圆环体滑动设置,圆环体的横截面积为倒置的梯形结构,且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实现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与圆环体进行位置固定和相互滑动两种状态切换的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开启时,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与圆环体实现位置固定形成一个整体;锁止机构关闭时,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与圆环体解除位置固定,实现相对滑动。

9、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旋转定位板远离第二夹持板的一侧面固定设置并位于圆环体两侧的第一锁止块,以及与旋转安装板远离第二夹持板的一侧面固定设置并位于圆环体两侧的第二锁止块,第一锁止块和第二锁止块上均贯穿设置有顶丝,且第一锁止块和第二锁止块均与对应的顶丝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止机构开启时,即转动顶丝向内运动,使得顶丝的旋入端与圆环体的侧面抵触,实现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与圆环体的固定;当锁止机构关闭时,即转动顶丝向外运动,使得顶丝的旋入端与圆环体的侧面脱离,使得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可以与圆环体相对滑动,实现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与圆环体相对位置的变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内部与圆环体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两个与圆环体同心的环形体,每个环形体相近的一侧面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凸起部,每个凸起部的上端面均固定设置有圆环轨道,在两个环形体之间设置有环形滑动部,环形滑动部的下端面与两个圆环轨道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两个与圆环轨道相适配的环形槽,环形滑动部通过圆环轨道和环形槽均与两个环形体滑动连接,环形滑动部的上端面与圆环体固定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环形滑动部在两个环形体之间滑动带动圆环体在工作台的上端面转动;在环形滑动部在两个环形体之间滑动时,通过两个环形槽与两个圆环轨道的相对滑动实现,同时环形滑动部通过环形槽与圆环轨道也实现了将两个环形体连接到一起的目的,另外,因为环形滑动部是圆形的,在两个环形体之间滑动,其实就是转动。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环形体的凸起部之间间隔设定的距离,在两个凸起部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体,环形连接体的上端面与环形滑动部固定设置,环形连接体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齿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圈转动通过环形连接体带动环形滑动部在两个环形体之间转动,进而使得环形滑动部带动圆环体转动,进而使得圆环体带动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转动,实现驱动旋转夹持机构转动的目的。

15、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下端面沿齿圈的圆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u形件,每个u形件的内端均与位于内侧的环形体内部的工作台固定设置,每个u形件的外端均与位于外侧的环形体外部的工作台固定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u形件使得位于内侧的环形体内部的工作台和位于外侧的环形体外部的工作台固定连接为一体,进而使得两个环形体固定连接为一体。

17、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设置有上端面均与每个u形件的下端面固定设置的底板,底板下端面的后侧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架并固定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圈啮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转动依次通过齿轮、齿圈、环形连接体、环形滑动部和圆环体带动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同步转动,进而第二夹持板跟随同步转动,伺服电机可以通过程序精确控制转动的角度,进而可以通过伺服电机精确控制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的角度,使得第二夹持板与旋转定位板夹持的第二钣金件与第一钣金件的焊接角度得到精确的控制,提高焊接的精度,另外在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焊接角度调整完毕后,伺服电机具有自我转动锁止功能,防止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焊接角度在焊接时发生变化。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板与固定安装板相近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四个对称的第一导杆,每个第一导杆均穿设于固定安装板;第二夹持板与旋转安装板相近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四个对称的第二导杆,每个第二导杆均穿设于旋转安装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夹持板在第一液压伸缩杆的驱动下在固定定位板和固定安装板之间滑动时,带动每个第一导杆在固定安装板内滑动,通过第一导杆与固定安装板的相对滑动,增加了第一夹持板滑动的平稳性;当第二夹持板在第二液压伸缩杆的驱动下在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之间滑动时,带动每个第二导杆在旋转安装板内滑动,通过第二导杆与旋转安装板的相对滑动,增加了第二夹持板滑动的平稳性。

2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钣金件焊接组合件加工系统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22、一、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夹持组件和旋转夹持组件,能够使得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被分别夹持定位,并通过在工作台上端面设置有转动连接的圆环体,使得旋转夹持组件与圆环体连接,能够方便的通过转动圆环体带动旋转夹持组件转动,便于调整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焊接角度。

23、二、本发明通过设置伺服电机、齿轮、齿圈、环形连接体、环形滑动部、圆环体和旋转夹持组件,可以方便的通过伺服电机依次通过齿轮、齿圈、环形连接体、环形滑动部带动圆环体转动,并使得圆环体带动旋转夹持组件,伺服电机可以通过程序精确控制转动的角度,并能旋转自锁,使得第二钣金件与第一钣金件的焊接角度得到精确的控制,提高焊接的精度。

24、三、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锁止块、第二锁止块、旋转定位板、旋转安装板、顶丝和圆环体,可以在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与圆环体的固定位置处的连接因长时间使用发生固定脱离时,通过旋转顶丝向上运动,使得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相对于圆环体滑动,然后再通过转动顶丝向下运动,使得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在圆环体上需要的位置固定,达到便于调整旋转定位板和旋转安装板和圆环体相对位置的目的。

25、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