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盘的自动压边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0521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盘的自动压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盘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制轮盘边缘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轮盘在制造的过程中,以前的边缘修正和打磨大多都是人工处理,所用的都是打磨机和大锤,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会对轮盘造成一定损伤,轻者使轮盘表面出现划痕,轮盘的质量下降,使用寿命短,重则轮盘直接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且使用寿命长的轮盘自动压边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盘的自动压边装置,包括拆卸装置,拆卸装置包括底座、顶杆和摇臂,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与顶杆之间通过主支架相连,顶板与顶杆之间的距离通过主支架的升降高度调节。摇臂的顶端铰接在顶杆上,摇臂可在外力的驱动下绕铰接处转动,摇臂与顶杆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卡槽,摇臂与顶杆的连接处顶部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缸杆可插入卡槽内将顶杆与摇臂的位置锁止,锁止后,摇臂与顶杆之间的位置固定。摇臂底部垂直连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杆朝向顶板延伸,第二气缸的缸杆底部连有滚轮,第一气缸的缸杆向下延伸,连接在缸杆底端的滚轮紧压轮盘的边缘。底座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底座上方的转盘与电动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机构,电动机的输出轴与蜗轮相连,蜗轮与蜗杆底部螺纹连接,蜗杆顶部的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置于底座内并通过转轴与转盘相连,轮盘通过多根螺栓固定在转盘上,通过电机带动转盘和轮盘转动,实现轮盘边缘的压边。
[0005]其中,拆卸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搬运装置,搬运装置包括工作台、行走机构、升降手臂和抓取机构,工作台的一端延伸至转盘的上方,工作台通过多根支腿支撑在地面上,行走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导轨上并可直线往复运动,行走机构的上方安装有升降手臂升降手臂的底端穿过行走机构后与抓取机构相连,抓取机构包括多个机械爪,多个机械爪围绕升降手臂的中心呈环形均布,机械手可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抓紧或松开。多个机械爪可抓紧轮盘,并通过行走机构移至转盘上,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力。
[0006]其中,主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油缸和第二支撑油缸,第一支撑油缸和第二支撑油缸分别置于顶杆的两端,保证主支架的平衡。
[0007]其中,转轴与顶板之间通过止动轴承相连,止动轴承的具体结构为:包括推力块、钢球、挡圈、固定盘和固定座,固定座中心柱上口的外侧开有挡圈槽,固定座外壳上口内侧开有限位凹槽,固定盘是一圆环形构件,在圆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挡柱和钢球孔,限位挡柱中至少有一个延伸至固定盘的另一面,即为定位柱,固定盘放置在固定座内,定位柱插在固定座下面的定位孔中,钢球放置在钢球孔内,推力块沿圆周均匀放置在固定盘的上面,推力块的外弧面凸缘置在限位凹槽内,中心对准钢球,压在钢球的上面,两侧面的限位挡柱凹槽对准限位挡柱;挡圈卡在挡圈槽内,压在推力块内弧面凸缘的上面。止推轴承的钢球、挡圈采用标准件,固定盘和固定座可以通过精密铸造,加工量很小,可以降低加工成本,装配方便,只要把固定盘的定位柱对准固定座的定位孔放进去就好了,再把钢球放进钢球孔,把推力块的外弧面凸缘插入固定座的凹槽,同时使限位挡柱凹槽对准限位挡柱放好,再在挡圈槽内扣上挡圈,整个装配工作就完成了,可节省装配工作量。
[0008]其中,固定座放置在轴承座内,在固定座和轴承座之间有一空腔,在空腔内充填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橡胶垫圈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元件,在空腔内充填有弹性元件后,消除了电机推力盘和止推轴承推力块之间的空隙,但仍然能起到调心作用。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顶板上方设置有转盘,将需要修边的轮盘通过多根螺栓固定在转盘上,摇臂与顶杆之间通过第二气缸锁止,将滚轮置于轮盘的上方,第一气缸的气缸杆外伸并将滚轮定压在轮盘的外缘上,根据不同厚度的轮盘来控制第一气缸缸杆的外伸长度,启动电机,对轮盘进行压边,不会对轮盘造成伤害,减少压边时间。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止动轴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中止推轴承固定座的仰视图。
[0015]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6为图3中固定盘的机构示意图。
[0017]图7为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0018]图8为推力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为底座,2为顶杆,3为摇臂,4为顶板,5为主支架,6为第一气缸,7为止动轴承,8为第二气缸,9为滚轮,10为电动机,11为转盘,12为蜗轮,13为蜗杆,14为小齿轮,15为大齿轮,16为工作台,17为行走机构,18为升降手臂,19为机械爪,20为支腿,21为抓取机构,22为第二支撑油缸,23为第一支撑油缸,71为推力块,72为钢球,73为挡圈,74为固定盘,75为固定座,76为排水孔,77为定位孔,78为限位挡柱,79为钢球孔,80为定位柱,81为凸缘,82为限位挡柱凹槽,83为挡圈槽,84为限位凹槽,85推力盘,86为轴承座,87为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1]如图1-8所示,一种轮盘的自动压边装置,包括拆卸装置,拆卸装置包括底座1、顶杆2和摇臂3,底座I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顶板4与顶杆2之间通过主支架5相连,顶板4与顶杆2之间的距离通过主支架5的升降高度调节。摇臂3的顶端铰接在顶杆2上,摇臂3可在外力的驱动下绕铰接处转动,摇臂3与顶杆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卡槽,摇臂3与顶杆2的连接处顶部设置有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的缸杆可插入卡槽内将顶杆2与摇臂3的位置锁止,锁止后,摇臂3与顶杆2之间的位置固定。摇臂3底部垂直连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缸杆朝向顶板4延伸,第二气缸8的缸杆底部连有滚轮9,第一气缸6的缸杆向下延伸,连接在缸杆底端的滚轮9紧压轮盘的边缘。底座I内部设置有电动机10,底座I上方的转盘11与电动机10的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包括蜗轮12蜗杆13机构,电动机10的输出轴与蜗轮12相连,蜗轮12与蜗杆13底部螺纹连接,蜗杆13顶部的小齿轮14与大齿轮15啮合,大齿轮15置于底座I内并通过转轴与转盘11相连,轮盘通过多根螺栓固定在转盘11上,通过电机带动转盘11和轮盘转动,实现轮盘边缘的压边。
[0022]其中,拆卸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搬运装置,搬运装置包括工作台16、行走机构17、升降手臂18和抓取机构21,工作台16的一端延伸至转盘11的上方,工作台16通过多根支腿20支撑在地面上,行走机构17安装在工作台16上的导轨上并可直线往复运动,行走机构17的上方安装有升降手臂18升降手臂18的底端穿过行走机构17后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