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298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校直直线导轨上的最高点进行校直。
[0042]控制单元,其整个校直设备的控制中心,分别控制连接校直驱动单元4、提升单元5、支撑单元6、测量单元7以及翻身单元8,协调各单元配合工作,实现全自动完成对直线导轨的校直。
[0043]据此,本方案在具体实现时,提升单元5、支撑单元6、测量单元7,翻身单元8,分别固定在基座I上,其中翻身单元8固定于基座的两端,若干的支撑单元6和提测量单元7交替固定于基座的中间,支撑单元6分别分布在基座的两端和翻身单元8内侧。
[0044]参见图2,本方案中的校直驱动单元4包括伺服电机401、减速器402、联轴器403、注塑机丝杆404、上拖板405、压头406、压力支撑板407、下拖板408、直线导轨409、卸荷过渡垫410、碟形弹簧411。
[0045]其中,伺服电机401、减速器402连接并固定在下拖板408上,直线导轨409固定在横梁3上,并与卸荷过渡垫410、碟形弹簧411固定在下拖板408上,减速器402通过联轴器403与注塑机丝杆404连接,上拖板405与注塑机丝杆404的螺母连接,压头406与上拖板405连接,压力支撑板407固定于下拖板408上。
[0046]由此构成的校直驱动单元4在系统发出校直指令时,伺服电机401通过减速器402、联轴器403、注塑机丝杆404把压力传递给上拖板405,再通过压头406直接作用在工件9上(如图3所示),当工件9受力时,压头406将受到反作用力,注塑机丝杆404将传递反作用力给下拖板408,压力支撑板407随着下拖板408上移,移动一段距离后压力支撑板407碰到横梁3底部,下拖板408通过卸荷过渡垫410、碟形弹簧411卸荷,达到保护横向运行导轨的作用。
[0047]参见图3,提升单元5设置在基座I上,其主要包括固定座501、提升气缸502、限位螺丝503、更换垫504、调节垫505。
[0048]其中,提升气缸502固定于固定座501上,更换垫504固定于提升气缸502上,调节垫505固定于更换垫504上;限位螺丝503穿过更换垫504固定于固定座501上。
[0049]由此构成的提升单元5在工作时,更换垫504用于在校直过程中支撑工件9;调节垫505用于针对不同型号的工件调节尺寸。当系统发出工件翻身指令是,系统控制提升气缸502提升工件,于翻身单元8配合使用使工件可以旋转90度或者180度,当翻身结束后提升气缸502放回工件至更换垫504上;在整个提升过程中,限位螺丝503对更换垫504的提升形成进行限位,保证整个结构运行的可靠性。
[0050]参见图4,支撑单元6设置在基座I上,包括固定座601、更换垫602、调节垫603。
[0051]其中,更换垫602固定于固定座601上,调节垫603固定于更换垫602上。
[0052]由此构成的支撑单元6中,更换垫602用于在校直过程中支撑工件9,调节垫603用于不同型号的工件调节尺寸。
[0053]参见图5,本方案中的测量单元7包括固定座701、提升气缸702、限位块703、限位螺丝708、测量杆704、测量杆支架707、电杆笔705、测量支撑板706。
[0054]其中固定座701固定于基座I上,提升气缸702、测量杆支架707固定于固定座701上,限位螺丝708固定于测量杆支架707上,电杆笔705固定于测量杆支架707上,测量支撑板706固定于提升气缸702上,限位块703固定在测量支撑板706上,测量杆704固定于测量杆支架707上。
[0055]由此构成的测量单元7,当校直完成后,系统发出测量指令,提升气缸702上升,使得工件远离支撑单元6中的更换垫602,这样测量不会受到更换垫602的干扰,同时测量杆704受到弹簧力作用上升,通过电杆笔705采样数据送到处理器进行数据计算。
[0056]参见图6,翻身单元8包括支架801、送料气缸802、减速器803、伺服电机804、支撑轴805、花盘806、夹料气缸807、夹料板808。
[0057]其中,支架801固定于基座I上,送料气缸802、支撑轴805固定于支架801上,花盘806固定于支撑轴805上,同时伺服电机804固定于减速器803上,并整体的固定于支撑轴805上;夹料气缸807固定于花盘806上,夹料板808固定于夹料气缸807上。
[0058]由此构成的翻身单元8,当系统发出翻身指令时,首先由提升单元5中的提升气缸502上升,被限位螺丝503限制高度,这时工件的中心正好和花盘806的中心对齐,送料气缸802前进,夹料气缸807夹紧,然后提升气缸502缩回,伺服电机804通过减速器803、支撑轴805驱动花盘806旋转角度,旋转到位后,提升气缸502上升接住工件9,夹料气缸807放松,送料气缸802后退值原点,工件9翻身完成。
[0059]本方案中的控制单元具体采用相应的PC机或嵌入式单片机来构成。由此构成的控制单元
[0060]在控制各单元对直线导轨进行全自动校直操作时,首先控制测量单元7和校直驱动单元4依次测量并校直支撑单元6中待校直直线导轨的待校直平面的最高点,直至该待校直平面的直线度达到要求;
[0061]接着控制提升单元5将待校直直线导轨提升至翻转单元8,并控制翻转单元8将待校直直线导轨进行翻转;
[0062]再接着,控制提升单元5将翻转后的待校直直线导轨返回支撑单元6,并控制测量单元7和校直驱动单元4依次测量并校直支撑单元中翻转后的待校直直线导轨的待校直平面的最高点,直至该待校直平面的直线度达到要求。
[0063]具体过程如下:
[0064]控制单元首先控制测量单元对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的一待校直平面的直线度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的数据确定待校直直线导轨的最高点;接着驱动校直驱动单元移动至待校直直线导轨的最高点处;接着控制校直驱动单元对待校直直线导轨的最高点进行下拉校直;完成校直后,驱动校直驱动单元回原点,再控制测量单元对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再次进行测量,重新确定待校直直线导轨的最高点;接着驱动校直驱动单元移动至待校直直线导轨的最高点处并控制校直驱动单元对待校直直线导轨的最高点进行下拉校直;循环重复上述测量及下拉校直动作,依次测量并校直待校直直线导轨在该平面上的最高点,直至待校直直线导轨在该平面上直线度达到要求;
[0065]控制单元控制提升单元将待校直直线导轨提升至翻转单元,接着控制翻转单元夹紧待校直直线导轨进行翻转90度;再控制提升单元将翻转后的待校直直线导轨放回支撑单元;
[0066]控制单元控制测量单元和校直驱动单元循环重复上述测量及下拉校直动作,对待校直直线导轨的另一待校直平面的校直,直至待校直直线导轨在该平面上直线度达到要求。
[0067]基于上述方案构成的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本方案给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配置了一套自动上下料系统。
[0068]该自动上下料系统与支撑单元6配合,并受控于控制单元,用于将待校直的直线导轨自动送入支撑单元6,同时将支撑单元6中校直好的直线导轨取出。
[0069]根据上述方案构成的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进行直线导轨校直的过程如下:
[0070]首先,设备调零:把要加工的直线导轨标准件人工放在支撑单元6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