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机和烧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6300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烧结机和烧结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烧结机和烧结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调节赤热区的形成,在该赤热区中对烧结原料进行烧制以生产烧结矿。



背景技术:

在烧结矿生产过程中,对细铁矿进行烧结以获得具有适合高炉的晶粒尺寸的铁矿。

在这种烧结矿生产过程中,使烧结原料伪粒子化

(pseudo-granulated)并且将其给送到烧结台车中至一定高度,并且随后在从烧结台车的下部部分强制抽吸空气的同时对其进行点火和烧结以获得烧结矿。

现在将参照图1对此进行说明。储存在上矿石料斗11’中的上矿石和储存在浪涌料斗(surgehopper)12’中的烧结原料被给送到烧结台车50’中并且被传输通过点火炉30’。此时,通过从点火炉30’喷出的火焰对装填到烧结台车50’中的烧结原料的上部部分(即,烧结原料的表面层)进行点火。

在穿过点火炉30’之后,烧结台车50’由传送单元40’沿处理方向进行传送。此时,烧结台车50’经过沿处理方向布置的多个通风箱单元20’的上侧。

在烧结台车50’经过通风箱单元20’的上侧的同时,向烧结台车50’施加向下的抽吸力,并且因此点燃的火焰借助吸入的环境空气而向下移动。当烧结台车50’到达在处理方向上位于处理结束点处的通风箱单元20’时,火焰到达烧结台车50’的底侧部,并且烧结完成。

然而,当通过这种过程生产烧结矿时,热分布在烧结原料层的深度方向上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上层烧结原料中的热量由于由通风箱单元20’的抽吸力引入的环境空气而不足,并且下层烧结原料中的热量过多,这是由于环境空气在烧结燃料层的燃烧区中被加热并且随后供给至下层烧结原料。

因此,在这种烧结矿生产过程中,由于上层烧结原料的表面积的增大,则可能由上层烧结原料而产生具有高还原性但具有低强度的烧结矿,并且由于下层烧结原料已经熔融并凝固,则可能由下层烧结原料而产生具有高强度但具有平滑表面和低还原性的烧结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研究烧结机和烧结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烧结机和烧结方法,其用于通过均匀地形成烧结原料进行燃烧的赤热区来生产高品质的烧结矿。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烧结机可以包括: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布置在供给烧结原料的料斗单元与在烧结之后排放烧结原料的矿排放单元之间,传送单元使放置有烧结原料的烧结台车循环移动;点火炉单元,该点火炉单元沿烧结台车的移动方向布置在料斗单元的后面;通风箱单元,该通风箱单元设置在烧结台车的下方并且构造成从烧结台车的内部抽吸气体;以及赤热区均匀化单元,该赤热区均匀化单元沿烧结台车的移动方向布置在点火炉单元的后面并且构造成独立地向烧结原料进行燃烧的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供给氧气。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方面,赤热区均匀化单元可以包括供氧单元和燃料气供给单元,其中,该供氧单元沿烧结台车的移动方向布置在点火炉单元的后面并且构造成独立地向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供给氧气,燃料气供给单元独立于供氧单元而沿烧结台车的移动方向设置在供氧单元的后面的位置中,燃料气供给单元构造成供给燃料气。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方面,多个供氧单元可以沿烧结台车的宽度方向设置或者设置在烧结台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向边缘处。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方面,供氧单元可以包括:罩构件,该罩构件设置在烧结台车的上方;喷嘴构件,该喷嘴构件设置在罩构件中并且连接至氧管以将氧气喷射到烧结原料的上表面上;以及缓冲器构件,该缓冲器构件连接至氧管并且构造成调节通过该氧管供给的氧气的压力。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方面,罩构件的下端部与烧结台车和该烧结台车中所包含的烧结原料中的较高者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是10cm或更小。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方面,喷嘴构件可以具有从烧结原料的上表面测得的高度(h)并且所述高度至少满足以下等式:h=w/(2tan(0.5a)),其中,w是罩构件的设置有喷嘴构件的单元罩的宽度,a是通过喷嘴构件喷射氧气的喷射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烧结方法可以包括:将烧结原料从料斗单元供给至循环移动的烧结台车;对烧结原料的表面进行点火;通过利用设置在烧结台车的下方的通风箱从烧结台车的内部抽吸气体来对烧结原料进行烧制;将氧气从沿烧结台车的移动方向布置在点火炉单元的后面的供氧单元独立地供给至烧结原料进行燃烧的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该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供给氧气:将氧气从沿烧结台车的宽度方向布置的多个供氧单元供给至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同时单独调节供氧单元的氧气供给量和氧气供给时间。

根据本公开的该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供给氧气:在向放置于烧结台车的中心部分中的烧结原料部分供给氧气之前向放置在烧结台车的侧向边缘中的烧结原料部分供给氧气。

根据本公开的该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供给氧气:在赤热区随着烧结原料燃烧而形成为倾斜形状时,向赤热区的相对于赤热区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而言的上部区域供给氧气,其中,可以沿朝向赤热区的最上区域的方向供给氧气的量增大。

根据本公开的该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供给氧气:向烧结原料以亚音速供给氧气。

根据本公开的该另一个方面,当随着烧结原料燃烧而形成为倾斜形状的赤热区的厚度小于烧结原料的堆积厚度的1.0%时,所供给的氧气的量可以在由通风箱抽吸的气体的总量的4%至小于10%的范围内。

根据本公开的该另一个方面,当随着烧结原料燃烧而形成为倾斜形状的赤热区的厚度为烧结原料的堆积厚度的1.0%至小于2.5%时,所供给的氧气的量可以在由通风箱抽吸的气体的总量的2.5%至小于8.0%的范围内。

根据本公开的该另一个方面,当随着烧结原料燃烧而形成为倾斜形状的赤热区的厚度为烧结原料的堆积厚度的2.5%或更大时,所供给的氧气的量可以在由通风箱抽吸的气体的总量的1.0%至小于6.5%的范围内。

有益效果

当生产烧结矿时,本公开的烧结机和烧结方法可以用于通过向烧结原料的热量不足的内部区域供给氧来促进燃烧以形成均匀的赤热区。

由此,可以沿烧结原料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形成赤热区,并且因此可以生产高品质的烧结矿。

也就是说,在烧结过程中,可以在烧结原料的上层部分中形成足够厚的赤热区,并且火焰的蔓延速度可以提高。因此,可以抑制或防止烧结矿的由热量不足引起的强度下降,烧结过程的回收率可以提高。

因此,烧结矿生产过程的效率和生产率可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相关技术的烧结机的视图。

图2和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机的正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机的供氧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机的供氧单元的截面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相关技术的烧结机和本公开的烧结机中的关于烧结原料的高度的温度分布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例示,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且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元件的形状和尺寸会被放大,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自始至终用于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本公开涉及一种烧结机和烧结方法,其用于控制赤热区的形成,在该赤热区中对烧结原料(r)进行烧制以生产烧结矿。根据本公开,在烧结矿生产过程期间,可以通过将氧气引入到烧结原料层的由于热量不足而没有均匀地形成赤热区的部分中来促进燃烧。

以这种方式,可以沿烧结原料(r)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形成赤热区,并且因此可以生产高品质的烧结矿。

也就是说,可以在烧结原料(r)的上层部分中形成足够厚的烧结赤热区,并且火焰的蔓延速度可以提高,由此抑制或防止烧结矿的由热量不足引起的强度下降并且提高回收率。

详细地,图2和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机的正视图,并且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相关技术的烧结机和本公开的烧结机中的关于烧结原料(r)的高度的温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的烧结机的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仅包括供氧单元110的实施方式,并且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烧结机的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包括供氧单元110和燃料气供给单元120的实施方式。

图6a示出了相关技术的没有独立地引入氧气的烧结机中的温度分布,并且图6b示出了本公开的独立地引入氧气的烧结机中的温度分布。

参照图2、图3、图6a以及图6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烧结机可以包括传送单元40、点火炉单元30、通风箱单元20以及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传送单元40布置在料斗单元10与矿排放单元60之间,料斗单元10供给烧结原料(r),烧结原料(r)在烧结之后排放至矿排放单元60,传送单元40构造成使装载有烧结原料(r)的烧结台车50循环移动;点火炉单元30在烧结台车50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料斗单元10的后面;通风箱单元20设置在烧结台车50的下方用于从烧结台车50的内部抽吸气体;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在烧结台车50的移动方向上位于点火炉单元30的后面,并且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构造成独立地向烧结原料(r)燃烧的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供给氧气。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烧结机的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可以包括供氧单元110以及燃料气供给单元120,供氧单元110沿烧结台车50的移动方向布置在点火炉单元30的后面并且构造成独立地向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供给氧气;燃料气供给单元120独立于供氧单元100而沿烧结台车50的移动方向设置在供氧单元110的后面的位置中,燃料气供给单元120构造成供给燃料气。

也就是说,用于使赤热区均匀化的结构设置成独立地向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供给氧气。

为此,烧结机可以包括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此外,烧结机可以包括基本元件如料斗单元10、通风箱单元20、点火炉单元30、传送单元40、烧结台车50、矿排放单元60以及输送管单元70。

首先,将对料斗单元10、通风箱单元20、点火炉单元30、传送单元40、烧结台车50、矿排放单元60以及输送管单元70进行描述。料斗单元10可以包括上矿石料斗11和浪涌料斗12,其中,上矿石料斗11包含待供给至烧结台车50的底侧的上矿石,浪涌料斗12包含待供给至上矿石上方的区域的复合原料,复合原料为用作固体燃料的生铁矿和焦炭的混合物。

此外,烧结台车50能够与其中的烧结原料(r)一起沿一个方向移动,并且传送单元40可以使烧结台车50沿处理方向移动。点火炉单元30可以设置在烧结台车50的上方、位于浪涌料斗12的一侧。

在该结构中,点火炉单元30可以朝向烧结台车50中所包括的烧结原料(r)的表面层吹火焰以在烧结原料(r)上形成燃烧起点。

通风箱单元20可以沿着烧结台车50的移动路径安装以抽吸烧结台车50的内部。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烧结机可以包括热调节器、检测器和控制器,其中,该热调节器构造成对烧结台车50中所包含的烧结原料(r)(即,原料层)中的热量进行控制,该检测器设置在通风箱单元20中以检测在原料层燃烧时产生的废气的温度和氧含量,该控制器构造成基于由检测器检测到的值控制热调节器。

烧结台车50的移动路径可以形成烧结台车50像履带那样移动所沿的闭合回路。闭合回路式的移动路径的上侧可以是烧结台车50中所包括的烧结原料(r)进行烧结的烧结区域,并且闭合回路式的移动路径的下侧可以是返回区域,在将通过对烧结原料(r)进行烧结而获得的烧结矿从烧结台车50排放至矿排放单元60之后,烧结台车50在该返回区域中朝向闭合回路式的移动路径的上侧移动以便进行下一个烧结过程。

在该结构中,上矿石料斗11、浪涌料斗12和点火炉单元30设置在移动路径的上侧的上方,并且通风箱单元20设在移动路径的上侧的下方以抽吸烧结台车50的内部。

此外,矿排放单元60——烧结矿在烧结台车50从移动路径的上侧移动至下侧的同时从烧结台车50排放至矿排放单元60——布置在移动路径的上侧的旁边、与点火炉单元30相反的位置中。

烧结原料(r)可以指从上矿石料斗11提供的上矿石和从浪涌料斗12提供的复合原料,并且在烧结原料(r)装载到烧结台车50中之后,烧结原料(r)可以被称为原料层。

上矿石料斗11设置在烧结台车50的移动路径的上侧的上方,并且未掉落在形成于烧结台车50的底侧部上的炉条之间的上矿石从上矿石料斗11供给至烧结台车50。在本文中,上矿石可以指晶粒尺寸优选地在大约8mm至大约15mm的范围内的烧结矿。

浪涌料斗12在烧结台车50的移动方向上靠近上矿石料斗11设置,并且用于生产烧结矿的烧结原料(r)从浪涌料斗12被供给至烧结台车50。

浪涌料斗12可以向烧结台车50供给烧结原料(r)以使得烧结原料(r)的晶粒尺寸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是一致的并且该晶粒尺寸随着烧结原料沿着烧结台车50的深度方向往上而逐渐减小。

点火炉单元30在烧结台车50的移动方向上靠近浪涌料斗12设置以向烧结台车50中所包含的原料层的表面(即,烧结原料(r)的表面)吹火焰,从而对原料层进行点火。

通风箱单元20设置在烧结台车50的移动路径的下方,特别地,设置在烧结台车50的移动路径的上侧的下方,以抽吸沿着移动路径的上侧移动的烧结台车50的内部。通风箱单元20可以布置在点火炉单元30与矿排放单元60之间。

输送管单元70可以设置在通风箱单元20的端部处。输送管单元70可以包括输送管71、灰尘收集器72、烟囱73以及鼓风机74。

鼓风机74可以安装在输送管71的端部上以在通风箱单元20中形成负压(反向压力)从而抽吸烧结台车50的内部。灰尘收集器72可以安装在鼓风机74的前面,以收集来自通过通风箱单元20抽出的废气的异物并且通过烟囱73排放这些异物。

由于点火炉单元30的点火而形成了赤热区,并且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独立地向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供给氧气以便使赤热区均匀化。也就是说,除了供给氧气和燃料气的混合物以外,氧气还可以独立地供给至赤热区。

为此,赤热区均匀化单元100可以包括供氧单元110和燃料气供给单元120。

供氧单元110仅供给氧,并且燃料气供给单元120供给燃料气。燃料气供给单元120可以供给混合有氧的燃料气。然而,供氧单元110仅供给氧。

也就是说,仅被供给有氧的区域通过供氧单元110来形成。

如上所述,在仅氧气供给至烧结原料(r)层的情况下,赤热区的一些区域中的不充足的热量可以得到补偿,这是因为氧气有助于这些区域中的燃烧。

换句话说,在热量不足的区域中增大氧的含量,并且因此在这些区域中通过与氧相互作用而有助于烧结原料(r)的氧化。

此外,供氧单元110可以包括喷嘴构件111、缓冲器构件112和罩构件113。这些元件稍后将参照图4或图5来描述。

此外,通过独立供给氧气而使赤热区均匀化的效果可以参照图6a和图6b来理解。

也就是说,图6a示出了在相关技术的没有被独立地供给有氧气的烧结机的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r1和侧向边缘r2的不同深度处测量到的烧结原料(r)中的温度分布。

中心部分r1和侧向边缘r2均形成温度大大低于1200℃的赤热区。此外,在相同深度处,温度上升首先在中心部分r1的赤热区中发生并且随后在侧向边缘r2的赤热区中发生。

如果侧向边缘r2与中心部分r1在赤热区的形成速度和温度方面不同,则烧结的处理时间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会变化,并且因此烧结矿的品质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会变化。

随着深度增大,赤热区变大,并且赤热区的某个区域的温度增大接近1200℃。也就是说,烧结台车50的中心部分r1的温度增大接近1200℃。然而,烧结台车50的侧向边缘r2的温度没有增大至1200℃并且因此低于中心部分r1的温度。

也就是说,在相关技术的没有被独立地供给氧的烧结机中,在烧结台车50的深度方向以及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不能确保赤热区的均匀性。

图6b示出了本公开的独立地供给氧的烧结机的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r1和侧向边缘r2在不同深度处测量到的温度分布。

参照图6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赤热区的温度较低的深度(该深度与总厚度的0%至20%对应)处将氧气供给至赤热区。

所供给的氧气的量为由通风箱单元20吸入的空气的量的3.8%,并且氧气被供给持续180秒。在供给氧气之后,在烧结原料(r)中、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r1和侧向边缘r2中于相同时间段内形成赤热区。

特别地,在与总厚度的10%对应的深度处、于中心部分r1和侧向边缘r2中同时形成赤热区,并且最高温度接近1200℃。此外,与相关技术相比,温度接近1200℃持续的时间段增长大约3倍或更大。

虽然赤热区的温度不高于1200℃,但是如果赤热区的温度为1100℃或更高持续三分钟至四分钟,则烧结可以进行。因此,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机可以生产具有改进品质的烧结矿。

此外,如果氧供给至侧向边缘r2早于供给至中心部分r1,则与总厚度的10%对应的表面层区域的回收率可以提高。这将参照图4来详细地描述。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机的供氧单元110的立体图。参照图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多个供氧单元110可以沿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设置或者设置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向边缘r2处。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烧结机的供氧单元110中的每个供氧单元110均可以包括罩构件113、喷嘴构件111和缓冲器构件112,其中,罩构件113设置在烧结台车50的上方,喷嘴构件111设置在罩构件113内并且连接至氧管111a以向烧结原料(r)的上表面喷射氧气,缓冲器构件112连接至氧管111a以调节氧管111a中的氧气的压力。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机中,罩构件113的下端部与烧结台车50和烧结台车50中所包含的烧结原料(r)中的较高者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是10cm或更小。

在此,供氧单元110可以沿烧结台车50的移动方向靠近点火炉单元30安装。供氧单元110可以完全地或部分地沿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布置。

也就是说,一般,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在侧向边缘r2中所形成的赤热区的温度低于在中心部分r1中所形成的赤热区的温度。因此,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供氧单元110向侧向边缘r2供给的氧可以比向中心部分r1供给的氧多。

特别地,喷嘴构件111可以相应地设置在供氧单元110的罩构件113中,并且可以根据罩构件113的位置来供给氧气。例如,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氧气可以仅供给至侧向边缘r2,或者氧气可以沿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均匀地供给。

换句话说,参照图4,供氧单元110可以布置在烧结台车50的上方,并且罩构件113可以分成与浪涌料斗12的分隔门的数目一样多的部分。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罩构件113的屏障壁来形成独立空间,由此防止通过喷嘴构件111喷射的氧气扩散至附近空间。

一个或更多个喷嘴构件111可以安装在罩构件113的每个独立空间中,并且喷嘴构件111的数目可以根据喷射角度来改变。

如果烧结原料(r)的表面层高于烧结台车50的侧壁,则供氧单元110的罩构件113的高度设定成使得罩构件113的下端部可以与烧结原料(r)的表面层的上表面优选地间隔开10cm或更小,并且如果烧结台车50的侧壁高于烧结原料(r)的表面层,则供氧单元110的罩构件113的高度设定成使得罩构件113的下端部与烧结台车50的侧壁优选地间隔开10cm或更小。这是用以使外部横向通风的影响最小化。

氧气通过喷嘴构件111的喷射角度可以根据喷嘴构件111的数目(该数目等于或大于浪涌料斗112的分隔门的数目)来设定。这将参照图5来详细地描述。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机的供氧单元110的截面图。参照图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喷嘴构件111可以具有从烧结原料(r)的上表面测量的高度并且该高度满足以下等式:h=w/(2tan(0.5a))。在该等式中,w是罩构件113的设置有喷嘴构件113的单元罩113a的宽度,a是通过喷嘴构件111喷射氧气的喷射角度。

也就是说,喷嘴构件111的高度(h)可以考虑氧气的喷射角度(a)和罩构件113的宽度w来设定以将氧气喷射在烧结原料(r)的整个表面上。

换句话说,如果喷射角度(a)和罩构件113的宽度w被确定,则喷嘴构件111的高度(h)可以进行调节以将氧气喷射到烧结原料(r)的整个表面上。

此外,喷嘴构件111与烧结原料(r)的表面层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喷嘴构件111的形状来确定以使得与点火炉单元30分离的高温耐火材料碎片不会到达喷射氧气的喷嘴构件111。为此,优选地,喷嘴构件111与烧结原料(r)的表面层之间的距离可以不为20cm或更小。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方法可以包括:将烧结原料(r)从料斗单元10供给至循环移动的烧结台车50的装载过程;对烧结原料(r)的表面进行点火的点火过程;在利用设置在烧结台车50的下方的通风箱从烧结台车50的内部抽吸气体的同时对烧结原料(r)进行烧制的烧制过程;以及将氧气从沿烧结台车50的移动方向布置在点火炉单元30的后面的供氧单元110供给至烧结原料(r)的赤热区的其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的供氧过程。

也就是说,还执行仅供给氧气的供氧过程以使赤热区沿烧结原料(r)的高度方向均匀化。

在该方法中,点火过程通过利用点火炉单元30对烧结原料(r)进行点火来执行,并且在从借助点火炉单元30的点火开始形成赤热区的烧制过程中还可以供给燃料气。

然而,根据本公开,氧气是独立于燃料气的供给来供给的以使赤热区均匀化。

也就是说,在供氧过程中,氧气喷射到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上。虽然不需要也向赤热区的温度为1200℃或更高的区域供给热量,但是可以要求向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供给氧气,以有助于氧化并且引起温度上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方法中,可以通过将氧气从沿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布置的多个供氧单元110供给至赤热区的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而同时单独调节供氧单元110的氧气供给量和氧气供给时间来执行供氧过程。

也就是说,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氧气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供给,以沿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均匀地形成赤热区。

一般,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烧结原料(r)在中心部分r1中燃烧可以比在侧向边缘r2中燃烧得快。因此,向侧向边缘r2供给的氧气可以比向中心部分r1供给的氧气多。

替代性地,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方法中,可以通过在向烧结台车50中所包含的烧结原料(r)的中心部分r1供给氧气之前向烧结原料(r)的侧向边缘r2供给氧气来执行供氧过程。

也就是说,通过促进在烧结台车50中所包含的烧结原料(r)的侧向边缘r2中形成赤热区,可以在烧结台车50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形成赤热区。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方法中,供氧过程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执行:当赤热区随着烧结原料(r)燃烧而形成为倾斜形状时,在赤热区的高度方向上向赤热区的上部区域供给氧气,以沿朝向赤热区的最上区域的方向供给更多的氧气。

也就是说,可以向赤热区的上部区域——在该上部区域中,赤热区的形成相对较弱——供给氧气以增大赤热区的尺寸或厚度。

此外,由于赤热区的最上区域为点火起点并且具有较薄的厚度,因此可以向赤热区的最上区域供给较大量的氧气,同时持续地调节氧气的量,以均匀地形成赤热区。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方法中,可以通过向烧结原料(r)以亚音速供给氧气来执行供氧过程。

也就是说,可以以亚音速供给氧气以防止阻塞。这样,在喷嘴构件111喷射氧气时喷嘴构件111不会因压力波动而受到损坏。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方法中,当随着烧结原料(r)燃烧而形成为倾斜形状的赤热区的厚度小于烧结原料(r)的堆积厚度的1.0%时,所供给的氧气的量可以在由通风箱抽吸的气体的总量的4%至小于10%的范围内。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方法中,当随着烧结原料(r)燃烧而形成为倾斜形状的赤热区的厚度为烧结原料(r)的堆积厚度的1.0%至小于2.5%时,所供给的氧气的量可以在由通风箱抽吸的气体的总量的2.5%至小于8.0%的范围内。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烧结方法中,当随着烧结原料(r)燃烧而形成为倾斜形状的赤热区的厚度为烧结原料(r)的堆积厚度的2.5%或更大时,所供给的氧气的量可以在由通风箱抽吸的气体的总量的1.0%至小于6.5%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氧气的供给量可以根据烧结原料(r)的堆积位置来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