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海洋环境的耐蚀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海洋环境中,腐蚀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钢主要的破坏形式,而且在四大海域中,南海相对渤海、黄海和东海具有高湿热、高盐度以及浮游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等海洋环境特点,据调查,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四大海域第三季度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9.1℃、28.0℃、24.1℃、23.5℃,四大海域平均盐度依次为33.01、32.37、30.04、29.84,四大海域浮游生物种类数依次为1658、1085、478、499,南海如此苛刻的服役环境以及人们对海洋工程用钢使用寿命的要求对适用于南海复杂环境的工程用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其已成为当今钢铁行业的世界级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洋环境的耐蚀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为:
用于海洋环境的耐蚀钢板,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为:C0.05~0.08、Si0.28~0.57、Mn0.36~1.32、P≤0.015、S≤0.005、Sn0.12~0.35、Cu0.5~1.2、Cr0.8~1.3、Ni0.8~1.6、V0.3~0.5、Ti0.03~0.05、Nb0.03~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用于海洋环境的耐蚀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电弧炉石灰石白灰单渣熔炼,终渣碱度控制在R为3.4~4.0;
(2)精炼过程中,采用铝酸钙调渣,终渣碱度控制在2.2以上;
(3)连铸过程中,过热度不超过20℃,第二次冷却采用弱冷方式;
(4)连铸坯切定尺后进行堆垛缓冷至室温;
(5)板坯在加热炉内均热段时间不低于40min,出炉温度控制在1130~1150℃;
(6)采用两阶段轧制,在再结晶区轧制时,保证最后两道次压下率均>20%,再结晶区终轧温度>920℃;中间坯厚度选择3倍的待温坯,在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开始温度控制在860~880℃,终止温度控制在850℃;
(7)轧后开冷温度控制在800℃,终冷温度控制在650℃,冷却速度为8℃/s;
(8)热矫直后进行堆垛缓冷,缓冷温度不低于250℃,缓冷15h。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海洋环境的耐蚀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制造出来的钢板适用于高湿热、高盐度、浮游生物繁多的南海苛刻腐蚀环境,耐海洋不同区域的腐蚀性能均得到大幅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用于海洋环境的耐蚀钢板,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为:C0.05~0.08、Si0.28~0.57、Mn0.36~1.32、P≤0.015、S≤0.005、Sn0.12~0.35、Cu0.5~1.2、Cr0.8~1.3、Ni0.8~1.6、V0.3~0.5、Ti0.03~0.05、Nb0.03~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用于海洋环境的耐蚀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电弧炉石灰石白灰单渣熔炼,终渣碱度控制在R为3.4~4.0;
(2)精炼过程中,采用铝酸钙调渣,终渣碱度控制在2.2以上;
(3)连铸过程中,过热度不超过20℃,第二次冷却采用弱冷方式;
(4)连铸坯切定尺后进行堆垛缓冷至室温;
(5)板坯在加热炉内均热段时间不低于40min,出炉温度控制在1130~1150℃;
(6)采用两阶段轧制,在再结晶区轧制时,保证最后两道次压下率均>20%,再结晶区终轧温度>920℃;中间坯厚度选择3倍的待温坯,在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开始温度控制在860~880℃,终止温度控制在850℃;
(7)轧后开冷温度控制在800℃,终冷温度控制在650℃,冷却速度为8℃/s;
(8)热矫直后进行堆垛缓冷,缓冷温度不低于250℃,缓冷15h。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