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压铸生产工艺的压铸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压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设置在上模与下模之间的模具型腔,目前的压铸模具的上模与下模通常为一整体,模具型腔直接设置在上模与下模上;目前这种整体式的上、下模块虽然结构简单,但其不利于模具材料的合理分配利用,造成模具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模具材料合理分配利用,从而降低模具生产成本的适用于压铸生产工艺的压铸模具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压铸生产工艺的压铸模具结构包括下模座、上模座、设置在下模座上表面的下模芯槽、设置在下模芯槽内的下模芯、设置在上模座下表面的上模芯槽及设置在上模芯槽内的上模芯,所述下模芯与下模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模芯与上模座之间也通过螺栓连接。
本方案的上模由上模座与上模芯构成,下模由下模座与下模芯构成,从而将对材料性能要求高的上模芯和下模芯与对材料性能要求较低的上模座和下模座分开制作,有利于模具材料合理分配利用,降低模具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下模座上设有下模座冷却水道,所述下模芯上设有下模芯冷却水道,所述下模芯槽的底面上设有与下模座冷却水道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孔,且下模芯槽底面上的第一连通孔的端口上设有往上延伸的竖直插套,所述竖直插套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安装槽,环形安装槽内设有充气密封圈,所述下模芯的下表面上设有与下模芯冷却水道相连通的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竖直设置,且竖直插套插设在第二连通孔内,所述充气密封圈也位于第二连通孔内;所述下模芯槽的底面上还设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内设有自适应连动式充气装置,所述自适应连动式充气装置包括竖直缸体、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上活塞与下活塞、设置在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及设置在下活塞与竖直缸体下端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竖直缸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上活塞上设有触发杆,且触发杆的上端往上延伸并穿过竖直缸体的上端开口,所述上活塞上设有贯穿上活塞的上下端面的轴向通孔;所述竖直缸体内侧面上设有缸体上限位块与缸体下限位块,所述缸体上限位块位于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缸体下限位块位于下活塞的下方,竖直缸体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缸体下限位块的下方设有缸体出气接口,所述充气密封圈上设有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与缸体出气接口之间通过连接管道相连接。
由于下模由下模座与下模芯构成,这样下模座与下模芯内的冷却水道被分离,本方案可以保证下模座与下模芯内的冷却水道可靠、便捷的实现密封连接,避免下模座与下模芯之间的冷却水道发生渗漏水的问题,保证模具的冷却系统顺利工作。
作为优选,连接管道与缸体出气接口之间还设有单向阀。
作为优选,自适应连动式充气装置还包括触发充气机构,所述触发充气机构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竖直阀套及滑动设置在竖直阀套内的第一竖直阀杆,所述竖直阀套通过连接件与竖直缸体相连接,所述竖直阀套的内侧面中部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竖直阀套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一环形槽相连通的阀套进气接头与阀套出气接头;所述第一竖直阀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阀杆下限位块与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且第一阀杆下限位块位于竖直阀套下方,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位于竖直阀套上方,所述第一竖直阀杆上并位于竖直阀套上端与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之间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竖直阀杆上套设有与竖直阀套配合的第一上密封圈、第一中密封圈及第一下密封圈,并且当第一阀杆下限位块抵靠在竖直阀套的下端面时,第一环形槽位于第一中密封圈与第一下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一上密封圈与第一中密封圈之间的第一竖直阀杆外侧面上设有过气通孔;所述连接管道包括连接充气接头与阀套出气接头的第一进气管道及连接阀套进气接头与缸体出气接口之间的第二进气管道。
作为优选,下模芯槽的底面上设有与容纳凹槽相连通的第一管道容纳槽,所述竖直插套外侧面上设有第二管道容纳槽,第二管道容纳槽位于环形安装槽的下方,第二管道容纳槽的上端口与环形安装槽相连通,第二管道容纳槽的下端口与第二管道容纳槽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容纳在第一管道容纳槽与第二管道容纳槽内。
作为优选,下模芯槽的底面为平面,所述下模芯的下表面也为平面。
作为优选,下模芯槽的横截面呈矩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模具材料合理分配利用,从而降低模具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适用于压铸生产工艺的压铸模具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的触发充气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下模座1、下模芯1a、容纳凹槽1b,上模座2、上模芯2a,第二连通孔3,下模座冷却水道4、第一连通孔41、竖直插套42、充气密封圈43、第二管道容纳槽44、第一管道容纳槽45,自适应连动式充气装置5、触发杆51、上活塞限位块52、竖直缸体53、上活塞54、第一复位弹簧55、缸体出气接口56、缸体上限位块57、下活塞58、缸体下限位块59、第二复位弹簧510,第一进气管道6a、第二进气管道6b,触发充气机构7、阀套出气接头71、阀套进气接头72、竖直阀套73、第一环形槽74、第一阀杆上限位块75、第一竖直阀杆76、第三复位弹簧77、第一上密封圈78、过气通孔79、第一中密封圈710、第一下密封圈711、第一阀杆下限位块712,单向阀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压铸生产工艺的压铸模具结构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设置在下模座上表面的下模芯槽、设置在下模芯槽内的下模芯1a、设置在上模座下表面的上模芯槽及设置在上模芯槽内的上模芯2a。下模芯槽的底面为平面。下模芯的下表面也为平面。下模芯槽的横截面呈矩形。上模芯槽的横截面呈矩形。下模芯与下模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下模芯与下模座构成下模。上模芯与上模座之间也通过螺栓连接。上模芯与上模座构成上模。
如图1、图2所示,下模座上设有下模座冷却水道4。下模芯上设有下模芯冷却水道。下模芯槽的底面上设有与下模座冷却水道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孔41,本实施例的第一连通孔为两个。位于下模芯槽底面上的第一连通孔的端口上设有往上延伸的竖直插套42。竖直插套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安装槽。环形安装槽内设有充气密封圈43。充气密封圈上设有充气接头。下模芯的下表面上设有与下模芯冷却水道相连通的第二连通孔3,本实施例的第二连通孔也为两个,且第二连通孔与第一连通孔一一对应。第二连通孔竖直设置。竖直插套插设在对应的第二连通孔内。充气密封圈也位于对应的第二连通孔内。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第二连通孔中的一个第二连通孔为下模芯冷却水道的进水通孔,另一个第二连通孔为下模芯冷却水道的出水通孔。
如图1、图3所示,下模芯槽的底面上还设有容纳凹槽1b。下模芯槽的底面上设有与容纳凹槽相连通的第一管道容纳槽45。竖直插套外侧面上设有第二管道容纳槽44。第二管道容纳槽位于环形安装槽的下方。第二管道容纳槽的上端口与环形安装槽相连通,第二管道容纳槽的下端口与第二管道容纳槽相连通。
容纳凹槽内设有自适应连动式充气装置5。自适应连动式充气装置包括触发充气机构7、竖直缸体53、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上活塞54与下活塞58、设置在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55及设置在下活塞与竖直缸体下端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510。竖直缸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竖直缸体固定在容纳凹槽的底面上。竖直缸体的上端位于容纳凹槽的上端口的下方。上活塞上设有触发杆51,且触发杆的上端往上延伸并穿过竖直缸体的上端开口。上活塞上设有贯穿上活塞的上下端面的轴向通孔。
竖直缸体内侧面上设有缸体上限位块57与缸体下限位块59。缸体上限位块位于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缸体下限位块位于下活塞的下方。竖直缸体内侧面顶部还设有上活塞限位块52,且上活塞限位块位于上活塞的上方。竖直缸体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缸体下限位块的下方设有缸体出气接口56。
如图3、图4所示,触发充气机构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竖直阀套73及滑动设置在竖直阀套内的第一竖直阀杆76。竖直阀套通过连接件与竖直缸体相连接。竖直阀套的上端位于容纳凹槽的上端口的下方。竖直阀套的内侧面中部设有第一环形槽74。竖直阀套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一环形槽相连通的阀套进气接头72与阀套出气接头71。第一竖直阀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阀杆下限位块712与第一阀杆上限位块75,且第一阀杆下限位块位于竖直阀套下方。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位于竖直阀套上方。第一竖直阀杆上并位于竖直阀套上端与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之间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77。
第一竖直阀杆上套设有与竖直阀套配合的第一上密封圈78、第一中密封圈710及第一下密封圈711,并且当第一阀杆下限位块抵靠在竖直阀套的下端面时,第一环形槽位于第一中密封圈与第一下密封圈之间。第一上密封圈与第一中密封圈之间的第一竖直阀杆外侧面上设有过气通孔79。
充气接头与缸体出气接口之间通过连接管道相连接,具体说是,连接管道包括连接充气接头与阀套出气接头的第一进气管道6a及连接阀套进气接头与缸体出气接口之间的第二进气管道6b。连接管道容纳在第一管道容纳槽与第二管道容纳槽内。充气接头容纳在第二管道容纳槽内。连接管道与缸体出气接口之间还设有单向阀8,本实施例的单向阀设置在第一进气管道与阀套出气接头之间。
本实施例的下模的下模座与下模芯的装配过程如下:
当下模芯未放置在下模座上时,下活塞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抵靠在缸体上限位块上,触发杆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移并使触发杆的上端位于容纳凹槽的底面的上方;
触发充气机构的第一竖直阀杆在第三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移,直至第一阀杆下限位块抵靠在竖直阀套的下端位置;此时,第一竖直阀杆的上端位于容纳凹槽的底面的上方,并且第一环形槽位于第一中密封圈与第一下密封圈之间,触发充气机构处于断开状态。
当下模芯放置在下模座的容纳凹槽内,并通过螺栓锁紧在下模座上后,下模芯的底面与容纳凹槽的底面贴合;此时,竖直插套插设在第二连通孔内,充气密封圈也位于第二连通孔内。
而在下模芯放置在下模座的容纳凹槽内的过程中:下模芯将首先带动触发杆及上活塞往下移,使第一复位弹簧压缩储量;接着,下模芯将第一竖直阀杆往下压,并且在过气通孔连通阀套出气接头与阀套进气接头之前下活塞不会下移,从而避免过早的将下活塞下方的竖直缸体内的气体压入充气密封圈,使充气密封圈膨胀,而影响竖直插套及充气密封圈顺利进入第二连通孔内;保证下模芯放置在容纳凹槽内后,竖直插套及充气密封圈可以顺利进入第二连通孔。
当下模芯的底面与容纳凹槽的底面贴合时,第一环形槽位于第一上密封圈与第一中密封圈之间,过气通孔连通阀套出气接头与阀套进气接头(触发充气机构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下活塞下压,将下活塞下方的竖直缸体内的气体压入充气密封圈,使充气密封圈膨胀;从而使下模座冷却水道与下模芯冷却水道可靠、便捷的实现密封连接,避免下模座与下模芯之间的冷却水道发生渗漏水的问题,保证模具的冷却系统顺利工作。
本实施例的上模座与上模芯上的冷却水道结构可以参照下模座与下模芯的冷却水道结构,上模座与上模芯的装配过程也参照下模座与下模芯的装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