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8769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铸造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铸造设备,具体的讲是铸造炉。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锻造领域中,低压铸造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有的铸造炉包含有炉体,炉体上设有炉口,炉口设置有升液管,炉体内有熔融状态的金属液体。进行铸造时,升液管上端连接铸造模具,对炉体内加压,将金属液体通过升液管输到铸造模具中,然后进行冷却铸造。

在铸造过程中,随着铸造的进行,炉体内的金属液体会逐渐填充到铸造模具内,有时候由于铸造人员忙于其他工作,炉内的金属液体常常会因为液量不够而造成铸造产品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造炉,可对炉体内的金属液体余量进行检测,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动添加。

本发明铸造炉,包括具有升液管的加压炉,加压炉通过设有开关阀的连通管与储液炉相连,在加压炉内设有分别与所述开关阀连接的下限液位传感器和上限液位传感器,升液管的管径由下向上增大。升液管的上端连接铸造模具的型腔,对加压炉加压后,加压炉内的熔融状态金属液体便经升液管进入铸造模具的型腔,此时开关阀为关闭。当加压炉内的金属液体下降至下限液位传感器以下后,下限液位传感器触发开关阀开启,储液炉内的金属液体通过连通管进入加压炉,当加压炉内的金属液体高过上限液位传感器后,上限液位传感器控制开关阀关闭,以保证金属液体不会溢出发生危险。将升液管设置为管径由下向上增大,这样便增大了升液管上部管内的容量,使铸造时升液管上部金属液体的凝固速度慢于铸造模具内金属液体凝固最慢部分的凝固速度,从而保证了铸造模具内金属液体完全凝固之前,一直可以由升液管得到金属液体的补充,使铸造良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进一步的,储液炉的底部高于加压炉底部,所述连通管以入口高于出口的方式连接加压炉和储液炉的底部。这样在由储液炉向加压炉补充金属液体时不用通过额外动力,依靠金属液体自身的重力作用便可流向加压炉。同时将连通管设于加压炉和储液炉的底部,使金属液体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不会在储液炉内滞留。

进一步的,储液炉内设有连接报警装置的液位传感器,如果储液炉内的金属液体剩余量低于液位传感器了,则通过液位传感器触发连接的报警装置,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

优选的,在下限液位传感器、上限液位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外侧分别设有隔热结构,例如硅化物隔热棉等,避免过热的金属液体损坏传感器,通常能耐3000℃的隔热材料均可适用。

可选的,所述的开关阀为电磁阀结构,电磁阀是目前常见的一种通过电信号控制的阀,使用电磁阀结构的开关阀可使整体结构简化,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铸造炉,能够对炉体内的金属液体余量进行检测,并且在缺少时自动添加至标准液位,不会溢出,同时当备用的金属液体不足时还能够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意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铸造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铸造炉,包括具有升液管3的加压炉1,升液管3的管径由下向上增大,这样便增大了升液管3上部管内的容量,使铸造时升液管3上部金属液体的凝固速度慢于铸造模具内金属液体凝固最慢部分的凝固速度,从而保证了铸造模具内金属液体完全凝固之前,一直可以由升液管3得到金属液体的补充,使铸造良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加压炉1通过设有电磁阀结构的开关阀6的连通管5与储液炉2相连。储液炉2的底部高于加压炉1底部,并且连通管5以入口高于出口的方式连接加压炉1和储液炉2的底部,使储液炉2中的金属液体更容易流向加压炉1。在加压炉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开关阀6连接的下限液位传感器8和上限液位传感器7,储液炉2内设有连接报警装置的液位传感器9。在下限液位传感器8、上限液位传感器7和液位传感器9外侧分别设有硅化物隔热棉结构的隔热结构,以保护传感器不会被金属液体的高温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