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模铸造浇口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5865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口棒,特别涉及一种熔模铸造浇口棒。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熔模铸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由于模样广泛采用蜡质材料来制造,故常将熔模铸造称为失蜡铸造,而现有铸造铸件的浇注方法是采用传统的精铸工艺设计理念来设计的。由于精密铸造件产品与砂铸件相比较小,不能同砂铸一样采用单独的浇注系统,只能通过冒口系统来浇注。冒口浇铸是合金熔液直接从浇铸棒浇道灌入下面的型腔,由于一开始灌入的速度快,从浇口出来的合金熔液会喷溅产生小的金属颗粒进入型腔,此缺陷大都是由于产品在浇注过程中合金熔液的飞溅产生的金属颗粒和生成较厚氧化膜进入型腔与合金熔液混合后产生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熔模铸造浇口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模铸造浇口棒,通过电机带动整个棒体缓慢转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合金溶液在灌入时发生飞溅的情况还可以带动浇注中的合金溶液在浇铸型腔内部的流速,从而加快了整体的浇注速度,通过缓冲层流器,合金熔液从窄小浇道内进入较大的缓冲腔后,将缓冲腔灌满后,合金熔液的流速减缓,减缓后的熔液不会从浇口飞溅产生金属颗粒进入型腔,同时熔液是从浇铸棒上端灌入,前端的合金熔液在进入浇道后会与浇道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产生厚厚的一层氧化膜,合金熔液的氧化层会先进入缓冲腔的,不会 进入型腔,防止合金铸件中形成曲线形和不规则圈形缺陷,提高浇铸件的质量,通过在贯通浇道的各侧面均匀对称设置内浇道,可避免浇口棒的重心偏移,保障浇口棒不发生倾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熔模铸造浇口棒,包括棒体、电机和缓冲层流器,所述棒体底部设有缓冲层流器,所述电机上设有连接套,所述棒体顶部设有浇口,所述浇口外侧设有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和连接套通过齿轮啮合,所述棒体上设有贯通浇道,所述贯通浇道上内浇道。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流器内设有缓冲腔,所述贯通浇道连通缓冲腔。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腔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贯穿浇道水平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浇道两侧均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贯通浇道和缓冲腔之间设有延长浇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电机带动整个棒体缓慢转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合金溶液在灌入时发生飞溅的情况还可以带动浇注中的合金溶液在浇铸型腔内部的流速,从而加快了整体的浇注速度,通过缓冲层流器,合金熔液从窄小浇道内进入较大的缓冲腔后,将缓冲腔灌满后,合金熔液的流速减缓,减缓后的熔液不会从浇口飞溅产生金属颗粒进入型腔,同时熔液是从浇铸棒上端灌入,前端的合金熔液在进入浇道后会与浇道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产生厚厚的一层氧化膜,合金熔液的氧化层会先进入缓冲腔的,不会进入型腔,防止合金铸件中形成曲线形和不规则圈形缺陷,提高浇 铸件的质量,通过在贯通浇道的各侧面均匀对称设置内浇道,可避免浇口棒的重心偏移,保障浇口棒不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熔模铸造浇口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腔;2、加强筋;3、内浇道;4、棒体;5、连接套;6、连接齿轮;7、浇口;8、电机;9、贯穿浇道;10、延长浇道;11、缓冲层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熔模铸造浇口棒,包括棒体4、电机8和缓冲层流器11,所述棒体4底部设有缓冲层流器11,所述电机8上设有连接套5,所述棒体4顶部设有浇口7,所述浇口7外侧设有连接齿轮6,所述连接齿轮6和连接套5通过齿轮啮合,所述棒体4上设有贯通浇道9,所述贯通浇道9上内浇道3。

本实用新型一种熔模铸造浇口棒,通过浇口7将合金溶液注入棒体4内,合金溶液通过贯穿浇道9流下,延长浇道10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当合金溶液继续浇注填满整个缓冲腔1,合金溶液会依次通过内浇道3流出,从而填满整个浇铸型腔,通过电机8可带动棒体转动。

其中,所述缓冲层流器11内设有缓冲腔1,所述贯通浇道9连通缓冲腔1,通过缓冲层流器11可以防止在浇铸过程中合金溶液从浇口飞溅产生金属颗粒进入型腔。

其中,所述缓冲腔1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贯穿浇道9水平截面 为圆形,矩形和圆形的缓冲腔和浇道制作简单,合金熔液容易通过。

其中,所述内浇道3两侧均设有加强筋2,起到固定作用是浇口在浇注过程中更加稳定。

其中,所述贯通浇道9和缓冲腔1之间设有延长浇道10,可使合金熔液中的氧化膜进入缓冲腔后不易再流出且可控制合金溶液的流速使其不会过快的将缓冲腔1填满。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