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门板料防尘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97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门板料防尘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木材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木门板料防尘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家具生产中主要以木料为原料,并运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加工,家具产品仍保持木料的基本特性。在木料加工中,木料需要进行打磨,以便均匀的进行涂料或者上漆。为满足大量生产家具的需要,常常采用机械的方式进行木料的批量打磨处理,即采用打磨装置对木料进行快速打磨。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家具行业中对木料的打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木料打磨装置已满足不了高质量、高速度打磨的要求。现有的打磨装置的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木屑会堆积在机械设备上或直接落入到车间地面,对操作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门板料防尘打磨装置,以解决现有打磨装置存在的粉尘飞扬、影响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木门板料防尘打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的输送带、位于输送带上方的打磨机构、位于输送带下方的漏斗、与漏斗出口相通的收集箱,输送带为网孔状结构;漏斗的上部侧壁开有吸尘口,吸尘口处设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水槽;漏斗的出口处设有挡板;水槽配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打磨机构包括龙门式的支架、及由上至下设置的顶板、升降板和打磨头;顶板固定于支架顶部,顶板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配合设有螺杆,升降板的中心开设有与螺杆间隙配合的通孔,螺杆的下端穿过通孔、并连接有与其配合的螺母;顶板的两侧穿设有导杆,导杆的下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且顶板与升降板之间的导杆上套有弹簧;升降板下表面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打磨头。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顶端设有旋转手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与打磨头之间通过减速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打磨头包括顶盘、螺栓固定在顶盘下表面的打磨盘、突出于打磨盘下表面的多个打磨球;打磨盘开设有与打磨球一一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孔为上大下小的台阶孔,安装孔内设有与安装孔内壁相匹配的安装套;安装套的上表面与打磨盘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打磨球位于安装套内的下端,安装套内的上端设有堵塞,堵塞与打磨球之间设置有抵压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与安装套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输送带下方的漏斗来接打磨产生的粉尘和木屑,风机将粉尘吸入水槽内,木屑通过漏斗导向落入收集箱内,方便回收,避免了工作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门板料防尘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打磨球安装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门板料防尘打磨装置,包括机架11、机架11上的输送带12、位于输送带12上方的打磨机构、位于输送带12下方的漏斗13、与漏斗13出口相通的收集箱14,输送带12为网孔状结构;漏斗13的上部侧壁开有吸尘口,吸尘口处设有风机15,风机15的出风口连接有水槽16,通过管道连通;漏斗13的出口处设有挡板17,挡板17为抽插式的安装设置;水槽16配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在机架11上。

打磨机构包括龙门式的支架1、及由上至下设置的顶板2、升降板3和打磨头4;顶板2固定于支架1顶部,顶板2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配合设有螺杆5,升降板3的中心开设有与螺杆5间隙配合的通孔,螺杆5的下端穿过通孔、并连接有与其配合的螺母6;顶板2的两侧穿设有导杆7,导杆7的下端与升降板3固定连接,且顶板2与升降板3之间的导杆7上套有弹簧8;升降板3下表面安装有电机9,电机9输出端连接打磨头4。支架1架设于输送带12两侧。

打磨头4包括顶盘41、螺栓固定在顶盘41下表面的打磨盘42、突出于打磨盘42下表面的多个打磨球43;打磨盘42开设有与打磨球43一一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孔为上大下小的台阶孔,安装孔内设有与安装孔内壁相匹配的安装套44;安装套44的上表面与打磨盘42的上表面平齐;打磨球43位于安装套44内的下端,安装套44内的上端设有堵塞45,堵塞45与打磨球43之间设置有抵压弹簧47。

螺杆5的顶端设有旋转手轮10,通过手动旋转,也可通过电机等驱动装置带动旋转,控制转动圈数。电机9与打磨头43之间通过减速机连接。

堵塞45的下端设有限位杆46,限位杆46与打磨球43之间留有间隙。堵塞45与安装套44螺纹连接,方便调节抵压弹簧47的弹力。限位杆46可直接焊接在堵塞45下端,也可通过上端设置外螺纹与堵塞45螺纹配合连接,用于限定打磨球43的浮动位置,防止打磨球43陷入安装套44内,安装套44内孔的下端边沿向内收拢包在打磨球43的中心直径下部位置,也可以在下端单独设置挡板定位限制打磨球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内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