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5892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砂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光机,尤其是指一种使研磨及抛光作业自动化,且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以利于不同方式组装的砂光机。



背景技术:

砂光机用以将金属或木制品或木板表面研磨、抛光成光滑面的加工机,其结构主要是在一基座上配设一马达,并且利用马达来带动一条砂轮回复转动,如此利用砂轮与置于一操作平台上的加工件表面接触,即可将加工对象表面研磨成光滑状。而一般的砂光机通常为单机的型态,因此,不同的研磨、抛光作业需使用不同运动方式的砂光轮,使得效率无法提升。虽然,有些砂光机将不同运动方式的砂光轮组合为一体,但由于非模块化,当前、后作业方式需调整时,整台机具则需重新设计制作,相当麻烦且无法降低成本。申请人有鉴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设计一种砂光机,使研磨及抛光作业自动化,且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砂光机,尤其是指一种使研磨及抛光作业自动化,且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以利于不同方式组装的砂光机。

前述的砂光机,包括一输送带,以及装设于该输送带的第一作业区、第二作业区及第三作业区。其中,这些作业区分别设有相同的基座,于基座组合不同的架构及传动机构,以供装设多个砂光轮。将木料等待加工基材置于输送带上,使其通过各作业区,通过各作业区的砂光轮以纵向移动、横向移动以及定位的转动,以构成不同的研磨及抛光效果,使研磨及抛光作业自动化,且因各作业区使用相同的基座,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以利于不同方式的组装,且节省新购设备的成本。

前述的砂光机,其中,各作业区分别设有定位滚轮,使待加工基材于输送带行进时,得以通过定位滚轮的压制定位保持平整状,以利于砂光轮的研磨及抛光。

前述的砂光机,其中,设于各作业区的定位滚轮,分别以两端连接于油压缸,通过油压缸调整定位滚轮的高度,以配合不同厚度的待加工基材的定位。

前述的砂光机,其中,第二作业区于基座一侧前、后方分别设有固定架,于两固定架分别设有油压缸,油压缸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一平板,于该平板的底缘设有多个ㄇ状架,于ㄇ状架设有砂光轮,通过两油压缸的相互伸缩动作,使平板构成前、后的位移,相对带动设于ㄇ状架的砂光轮构成前、后的位移。

其中,设于基座的调整结构,设有固定座,于该固定座设有螺杆,使螺杆连接于一齿轮,且使齿轮齿接于一蜗杆,于蜗杆设有连杆,该固定座设有鸠尾槽,使一鸠尾状的定位块嵌置于该鸠尾槽,当连杆被转动时,得以带动齿轮使固定座沿定位块上、下位移,从而构成基座的高度调整。

其中,第一作业区于基座上方设有一盖体,于盖体内设有多个砂光轮及定位滚轮,盖体上方设有一马达,由马达以传动带连接于马达,通过马达经传动带带动砂光轮的旋转。

其中,第一作业区的盖体的侧边分别设有油压缸,使定位滚轮两端分别连接于油压缸,通过油压缸的伸缩以调整定位滚轮的高低,以配合不同厚度的待加工基材的定位。

其中,第二作业区于基座一侧前、后方分别设有固定架,于两固定架分别设有油压缸,油压缸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一平板,于该平板的底缘设有多个砂光轮,通过两油压缸的相互伸缩动作,使平板构成前、后的位移,相对带动设于ㄇ状架的砂光轮构成前、后的位移,平板的上方设有马达,使马达以传动带连接于砂光轮,通过马达经传动带带动砂光轮的旋转。

其中,第二作业区的平板的侧边分别设有定位滚轮及油压缸,使定位滚轮两端分别连接于油压缸,通过油压缸的伸缩以调整定位滚轮的高低,以配合不同厚度的待加工基材的定位。

其中,第二作业区于平板的底缘设有多个ㄇ状架,使砂光轮设于该ㄇ状架。

其中,第三作业区于基座上方设有一盖体,于盖体内设有多个砂光轮及定位滚轮,盖体上方设有一马达,这些砂光轮顶端分别穿设盖体后连接于马达,通过马达带动砂光轮的旋转。

其中,第三作业区的盖体的侧边分别设有油压缸,使定位滚轮两端分别连接于油压缸,通过油压缸的伸缩以调整定位滚轮的高低,以配合不同厚度的待加工基材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作业区及定位滚轮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调整结构立体图。

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作业区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作业区动作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作业区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

图9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作业区组合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A、输送带 B、待加工基材 C、调整结构

1、第一作业区 11、盖体 12、砂光轮 121、轴盘 13、定位滚轮 14、马达 15、传动带 16、油压缸 2、第二作业区 20、承架 21、固定架 22、油压缸 23、平板 24、ㄇ状架 25、砂光轮 26、马达 27、传动带 28、定位滚轮 29、油压缸3、第三作业区 31、盖体 32、砂光轮 321、轴盘 33、定位滚轮 34、马达 35、油压缸 4、基座 41、固定座 411、鸠尾槽 42、螺杆 43、齿轮 44、蜗杆 45、连杆 46、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及第一作业区及定位滚轮立体图,以及基座调整结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输送带A,以及装设于该输送带A的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其中,这些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分别设有相同的基座4,于基座4下方两侧分别设有调整结构C,于本实施例,该调整结构C于基座4设有固定座41,于该固定座41设有螺杆42,使螺杆42连接于一齿轮43,且使齿轮43齿接于一蜗杆44,于蜗杆44设有连杆45,该固定座41设有鸠尾槽411,使一鸠尾状的定位块46嵌置于该鸠尾槽411。当连杆45被转动时,得以带动齿轮43使固定座41沿定位块46上、下位移,从而构成基座4的高度调整。

该第一作业区1,于基座4上方设有一盖体11,于盖体11内设有多个砂光轮12及定位滚轮13,盖体11上方设有一马达14,这些砂光轮12一端分别设有轴盘121,由轴盘121以传动带15连接于马达14,通过马达14经传动带15带动砂光轮12的旋转。该盖体11的侧边分别设有油压缸16,使定位滚轮13两端分别连接于油压缸16,通过油压缸16的伸缩以调整定位滚轮13的高低。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作业区结构图。敬请配合图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作业区2,于基座4设有一承架20,于承架20一侧的前、后方分别设有固定架21,于两固定架21分别设有油压缸22,油压缸22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一平板23,于该平板23的底缘设有多个ㄇ状架24,于ㄇ状架24设有砂光轮25,通过两油压缸22的相互伸缩动作,使平板23构成前、后的位移,相对带动设于ㄇ状架24的砂光轮25构成前、后的位移。平板23的上方设有马达26,使马达26以传动带27连接于砂光轮25,通过马达26经传动带27带动砂光轮25的旋转。该平板23的侧边,分别设有定位滚轮28及油压缸29,使定位滚轮28两端分别连接于油压缸29,通过油压缸29的伸缩以调整定位滚轮28的高低。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作业区动作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作业区2,其中的砂光轮25通过马达26经传动带27带动旋转,而由于砂光轮25设于平板23下方的ㄇ状架24,当两油压缸22的相互伸缩动作时(其中一油压缸22为伸出状态,另一油压缸22则为收缩状态),即带动平板23前、后的位移,相对带动设于ㄇ状架24的砂光轮25构成前、后的位移。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作业区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作业区3,于基座4上方设有一盖体31,于盖体31内设有多个砂光轮32及定位滚轮33,盖体31上方设有一马达34,这些砂光轮32顶端分别穿设盖体31后设有轴盘321,由轴盘321连接于马达34,通过马达34带动砂光轮32的旋转。该盖体31的侧边分别设有油压缸35,使定位滚轮33两端分别连接于油压缸35,通过油压缸35的伸缩以调整定位滚轮33的高低。

通过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砂光机。将木料等待加工基材置于输送带A上,使其通过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通过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的砂光轮12、25、32以纵向移动、横向移动,以及定位的转动,以构成不同的研磨及抛光效果,使研磨及抛光作业自动化,且因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各作业区使用相同的基座1,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以利于不同方式的组装,且节省组装的成本。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将木料等待加工基材B置于输送带A上,依待加工基材B的厚度,适当的调整油压缸16、28、35,相对调整定位滚轮13、27、33的高度,以配合不同厚度的待加工基材B,使待加工基材B得以顺畅的通过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其中,待加工基材B于通过第一作业区1时,通过定位滚轮13定位,由砂光轮12以纵向构成研磨及抛光效果。待加工基材B于通过第二作业区2时,通过定位滚轮27定位,再通过平板23的前、后的位移,带动设于ㄇ状架24的砂光轮25构成前、后的位移,由砂光轮25以横向构成研磨及抛光效果。待加工基材B于通过第三作业区3时,通过定位滚轮33定位,由砂光轮32以定位转动,构成研磨及抛光效果。使研磨及抛光作业自动化。

前述本实用新型因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各作业区使用相同的基座1,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以利于不同方式的组装,且节省组装的成本,如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的位置改变,或同一作业区需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即可通过不同的组装方式,达到重新组合的目的,而不需重新设计、制造,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进而使砂光机的组装更为方便,且可降低新购设备的成本。

请参阅图9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作业区组合实施例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除了前述的组合方式外,且可使用相同的基座1将同一作业区设于输送带A,或将不同数量、相同数量的不同作业区设于输送带A,使相同或不同的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及第三作业区3连续排列或交错排列,依不同需求达到不同的组装方式,而不需重新设计、制造或新购设备,进而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

前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通过些微修饰、变更,仍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不同的作业区,配合可共通使用的基座,构成砂光机。使研磨及抛光作业自动化,且使砂光机得以模块化,以利于不同方式的组装。本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条件,恳请贵局明鉴,早日审查授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