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线拉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铜线材经过拉制工序后,铜线内部产生了残余内应力,外部表现为铜线变硬、变脆,需要通过必要的热处理工序来消除这种内应力和恢复铜线的综合性能,这一过程就是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通常做法是使用接触式电刷传输大电流到铜线上,利用铜线的发热并控制达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再经过水冷却后,完成铜线软化过程的办法来达到退火目的,加热段用蒸汽或其它惰性气体保护,防止铜线氧化。现有的铜线退火装置预热段较短,预热和冷却效果不好,退火处理后的铜线表面光洁度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线拉退火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线拉退火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线轮,所述进线轮的上方设有第一预热轮、第二预热轮,所述第二预热轮的上方设有上退火轮,所述上退火轮的右下方设有蒸汽加热箱,所述蒸汽加热箱内设有下退火轮,所述蒸汽加热箱的旁侧设有第一冷却水箱与第二冷却水箱,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设有第一走线轮,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内设有第二走线轮,所述第一冷却水箱与第二冷却水箱之间的上部设有第三走线轮,所述第三走线轮的两侧对称设有吹风器,所述第三走线轮的下方设有水渍收集槽,所述第三走线轮的上方设有第四走线轮,所述第四走线轮的右上方设有出线轮。
优选的,所述上退火轮与蒸汽加热箱之间设有蒸汽保护槽,所述蒸汽加热箱与第一冷却水箱之间设有冷却水槽。
优选的,所述吹风器包括位于第三走线轮左侧的左吹风器、位于第三走线轮右侧的右吹风器,所述左吹风器与右吹风器均包括冷风发生装置及与冷风发生装置连接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及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出风口对称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左吹风器的第二出风口沿着右下方倾斜并垂直于第三走线轮上的铜线,所述右吹风器的第二出风口沿着左下方倾斜并垂直于第三走线轮上的铜线,所述左吹风器上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出风口均往第二出风口侧倾斜,所述右吹风器上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出风口均往第二出风口侧倾斜。
优选的,所述水渍收集槽包括开口朝上的V形槽体,所述V形槽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槽底,所述V形槽体位于第三走线轮的正下方、第一冷却水箱与第二冷却水箱之间,所述V形槽体的两侧对称固设有横向延伸的板体,两板体组成水渍收集槽的把手,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在水渍收集槽侧固设有用于支撑其中一板体的一支撑板,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在水渍收集槽侧固设有用于支撑另一板体的另一支撑板,两板体分别支撑于两支撑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上退火轮与蒸汽加热箱之间设有第五走线轮,所述第一冷却水箱与第二冷却水箱分别设有冷却水进孔与冷却水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铜线拉退火装置的结构简单,预热和冷却效果好,保证了铜线表面光洁度;先通过第一冷却水箱对铜线进行第一次冷却,再对铜线通过吹风进行第二次冷却,再由第二冷却水箱进行第三次冷却,并且由于第一冷却水箱与第二冷却水箱不在同一水箱内,避免冷热交换,使铜线冷却时间得到保证,不仅提升降温速率,而且降温时间缩短;水渍收集槽能够收集缠绕在第三走线轮上的铜线上水渍,也能够收集经吹风器吹下的水渍,防止水渍飞溅,污染周围环境。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铜线拉退火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上设有进线轮2,所述进线轮的上方设有第一预热轮3、第二预热轮4,所述第二预热轮的上方设有上退火轮5,所述上退火轮的右下方设有蒸汽加热箱6,所述蒸汽加热箱内设有下退火轮7,所述蒸汽加热箱的旁侧设有第一冷却水箱8与第二冷却水箱9,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设有第一走线轮10,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内设有第二走线轮11,所述第一冷却水箱与第二冷却水箱之间的上部设有第三走线轮12,所述第三走线轮的两侧对称设有吹风器13,所述第三走线轮的下方设有水渍收集槽14,所述第三走线轮的上方设有第四走线轮15,所述第四走线轮的右上方设有出线轮1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退火轮与蒸汽加热箱之间设有蒸汽保护槽17,所述蒸汽加热箱与第一冷却水箱之间设有冷却水槽1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器包括位于第三走线轮左侧的左吹风器19、位于第三走线轮右侧的右吹风器20,所述左吹风器与右吹风器均包括冷风发生装置21及与冷风发生装置连接的第一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23及第三出风口24,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出风口对称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左吹风器的第二出风口沿着右下方倾斜并垂直于第三走线轮上的铜线,所述右吹风器的第二出风口沿着左下方倾斜并垂直于第三走线轮上的铜线,所述左吹风器上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出风口均往第二出风口侧倾斜,所述右吹风器上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出风口均往第二出风口侧倾斜,左吹风器与右吹风器的出风口分别从多个角度对从两个水箱露出的铜线进行吹风,形成多个风道,分别向多个方向吹风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水渍收集槽包括开口朝上的V形槽体25,所述V形槽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水平的槽底26,所述V形槽体位于第三走线轮的正下方、第一冷却水箱与第二冷却水箱之间,所述V形槽体的两侧对称固设有横向延伸的板体27,两板体组成水渍收集槽的把手,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在水渍收集槽侧固设有用于支撑其中一板体的一支撑板28,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在水渍收集槽侧固设有用于支撑另一板体的另一支撑板,两板体分别支撑于两支撑板的上表面,水渍收集槽能够收集缠绕在第三走线轮上的铜线的水渍,也能够收集经吹风器吹下的水渍,防止水渍飞溅,污染周围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退火轮与蒸汽加热箱之间设有第五走线轮29,所述第一冷却水箱与第二冷却水箱分别设有冷却水进孔与冷却水出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铜线拉退火装置在使用时,铜线30依次经过进线轮、第一预热轮、第二预热轮、上退火轮、下退火轮、第一走线轮、第三走线轮、第二走线轮、出线轮。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铜线拉退火装置。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