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圈离心铸造件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895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圈离心铸造件取出装置,具体地说是通过应用驱动装置、总支撑板、控制器、取出装置和控制面板组成的轴承圈离心铸造件取出装置,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金属构件都是采用轴承圈离心铸造件的方式进行生产,将钢材、铁料等金属材料进行高温融化成液体,将液体倒入模具内,由电机带动模具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使铸造件成型,此时的铸造件温度极高,同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铸造件与模具壁连接紧密,不易取出。现阶段是通过人工取件,效率低,同时铸造件温度极高,容易对工人造成伤害,取出过程容易打滑摔倒。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提高自动化程度的发展趋势,急需一种能够将轴承圈铸造件取出的装置。

专利cn104670899a公开了一种铸件取出装置,该发明工作时,控制伸缩液压缸逐渐下压直到弹簧复位伸缩杆端部受压缩回,当弹簧复位伸缩杆缩回到一定行程,进而出发触点与触头接触实现固定于伸缩液压缸伸缩杆端部的电磁铁吸盘产生磁力,进而可直接将钢铁铸件吸附上,取出后可控制电磁铁吸盘断电,工件取走后弹簧复位伸缩杆复位,继续取出操作。对于普通的铸造件来说本发明简单方便,但对于轴承圈铸造件来说并不实用,当轴承圈铸造成型后,轴承圈外壁与机器壁粘连,单纯的依靠吸盘是不能将轴承圈取出,轴承圈温度过高,有可能导致电磁铁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圈离心铸造件取出装置,是由驱动装置、总支撑板、控制器、取出装置和控制面板组成的,所述的驱动装置成圆周阵列固定在总支撑板上,所述的控制器下表面与总支撑板上表面连接,上端与取出装置连接,所述的控制面板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驱动装置,是由公转三角板、滚轮、公转链条、公转电机、第一电机、第一螺栓、自转电机、驱动框架、驱动链条、自转三角板、传动齿轮和自转链条组成的,所述的公转三角板与驱动框架下端连接,所述的滚轮一端与公转三角板连接,另一端与自转三角板连接,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的公转链条一端与公转三角板连接,另一端与公转电机连接,所述的公转电机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驱动框架上表面一端,所述的第一电机固定在驱动框架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自转电机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驱动框架上表面另一端,所述的驱动链条与滚轮相接处,所述的传动齿轮安装在自转三角板中间位置,所述的自转链条一端与传动齿轮连接,一端与自转电机连接。

所述的取出装置,是由内撑装置、滑块、丝杠后支撑板、丝杠、丝杠前支撑板、联轴器、取出支撑架、第二电机、电机固定板、第二螺栓、第二螺母和取出装置支撑架组成的,所述的内撑装置通过第二螺母安装在滑块的一端,所述的滑块中间圆柱体与丝杠后支撑板连接,滑块的另一端与丝杠连接,所述的丝杠一端与丝杠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丝杠前支撑板连接,丝杠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的丝杠后支撑板和丝杠前支撑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取出支撑架上,所述的第二电机一端与取出支撑架相接触,另一端与电机固定板相接触,所述的电机固定板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取出支撑架一端,所述的取出装置支撑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取出支撑架下端。

所述的内撑装置,是由推杆、卡爪固定架、卡爪、销钉、活动板、第一弹簧、挡板、第二弹簧和第三螺栓组成的,所述的推杆中间与卡爪固定架相接触,推杆一端固定在活动板上,所述的卡爪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卡爪固定架上,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的活动板安装在卡爪固定架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弹簧安装在卡爪固定架的上端,第一弹簧下表面与活动板相接触,上表面与挡板相接触,所述的挡板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卡爪固定架上端,所述的第二弹簧通过销钉一端与卡爪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连接。

所述的卡爪,卡爪的一端采用弧形螺纹,增加摩擦力。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在控制面板的操作下,该装置能实现轴承圈铸造件的快速取出与移动,无须消耗人力;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控制驱动装置进行移动,由于加工处环境恶劣,路面可能会被金属构件砸出坑坑洼洼,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电机,控制装置的前进方向,当遇到沟渠时,通过同时运转公转电机和自转电机,带动驱动装置进行公转与自转,提高效率越过障碍,通过合理的控制将装置移动到模具出口处,使取出支撑架与模具出口处相接触,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带动丝杠转动,滑块随着丝杠的转动,带动内撑装置向模具内移动,当卡爪经过模具出口处时,在模具出口的挤压下,卡爪向内收缩,第二弹簧受到卡抓的挤压,第二弹簧被压缩产生弹力,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板向上挤压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处于收缩状态,当整个内撑装置进入模具后,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板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使卡爪撑开,顶住轴承圈铸造件内壁,控制第二电机反向转动,带动丝杠转动,滑块带动内撑装置向模具外移动,在卡爪的作用下,将轴承圈铸造件取出,同时操控驱动装置将轴承圈铸造件移到相应的位置去,整个过程都不需要人力去取轴承圈铸造件,提高了取件效率,减小工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内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公转三角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丝杠后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取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卡爪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第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装置,2、总支撑板,3、控制器,4、取出装置,5、控制面板,1001、公转三角板,1002、滚轮,1003、公转链条,1004、公转电机,1005、第一电机,1006、第一螺栓,1007、自转电机,1008、驱动框架,1009、驱动链条,1010、自转三角板,1011、传动齿轮,1012、自转链条,4001、内撑装置,4002、滑块,4003、丝杠后支撑板,4004、丝杠,4005、丝杠前支撑板,4006、联轴器,4007、取出支撑架,4008、第二电机,4009、电机固定板,4010、第二螺栓,4011、第二螺母,4012、取出装置支撑架,400101、推杆,400102、卡爪固定架,400103、卡爪,400104、销钉,400105、活动板,400106、第一弹簧,400107、挡板,400108、第二弹簧,400109、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轴承圈离心铸造件取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总支撑板2、控制器3、取出装置4和控制面板5,所述的驱动装置1成圆周阵列固定在总支撑板2上,所述的控制器3下表面与总支撑板2上表面连接,上端与取出装置4连接,所述的控制面板4与控制器3连接。

所述的驱动装置1,是由公转三角板1001、滚轮1002、公转链条1003、公转电机1004、第一电机1005、第一螺栓1006、自转电机1007、驱动框架1008、驱动链条1009、自转三角板1010、传动齿轮1011和自转链条1012组成的,所述的公转三角板1001与驱动框架1008下端连接,所述的滚轮1002一端与公转三角板1001连接,另一端与自转三角板1010连接,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的公转链条1003一端与公转三角板1001连接,另一端与公转电机1004连接,所述的公转电机1004通过第一螺栓1006固定在驱动框架1008上表面一端,所述的第一电机1006固定在驱动框架1008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自转电机1007通过第一螺栓1005固定在驱动框架1008上表面另一端,所述的驱动链条1009与滚轮1002相接处,所述的传动齿轮1011安装在自转三角板1010中间位置,所述的自转链条1012一端与传动齿轮1011连接,一端与自转电机1007连接。

所述的取出装置4,是由内撑装置4001、滑块4002、丝杠后支撑板4003、丝杠4004、丝杠前支撑板4005、联轴器4006、取出支撑架4007、第二电机4008、电机固定板4009、第二螺栓4010、第二螺母4011和取出装置支撑架4012组成的,所述的内撑装置4001通过第二螺母4011安装在滑块4002的一端,所述的滑块4002中间圆柱体与丝杠后支撑板4003连接,滑块4002的另一端与丝杠4004连接,所述的丝杠4004一端与丝杠后支撑板4003连接,另一端与丝杠前支撑板4005连接,丝杠4004通过联轴器4006与第二电机4008连接,所述的丝杠后支撑板4003和丝杠前支撑板4005通过第二螺栓4010固定在取出支撑架4007上,所述的第二电机4008一端与取出支撑架4007相接触,另一端与电机固定板4009相接触,所述的电机固定板4009通过第二螺栓4010安装在取出支撑架4007一端,所述的取出装置支撑架4012通过第二螺栓4010固定在取出支撑架4007下端。

所述的内撑装置4001,是由推杆400101、卡爪固定架400102、卡爪400103、销钉400104、活动板400105、第一弹簧400106、挡板400107、第二弹簧400108和第三螺栓400109组成的,所述的推杆400101中间与卡爪固定架400102相接触,推杆400101一端固定在活动板400105上,所述的卡爪400103通过第三螺栓400109安装在卡爪固定架400102上,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的活动板400105安装在卡爪固定架400102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弹簧400106安装在卡爪固定架400102的上端,第一弹簧400106下表面与活动板400105相接触,上表面与挡板400107相接触,所述的挡板400107通过第三螺栓400109固定在卡爪固定架400102上端,所述的第二弹簧400108通过销钉400104一端与卡爪400103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400105连接。

所述的卡爪400103,卡爪400103的一端采用弧形螺纹,增加摩擦力。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方式为:通过控制面板5上的按键控制驱动装置1进行移动,由于加工处环境恶劣,路面可能会被金属构件砸出坑坑洼洼,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电机1005,控制装置的前进方向,当遇到沟渠时,通过同时运转公转电机1004和自转电机1007,带动驱动装置1进行公转与自转,提高效率越过障碍,通过合理的控制将装置移动到模具出口处,使取出支撑架4007与模具出口处相接触,通过控制面板5控制控制器3,控制第二电机4008转动,带动丝杠4004转动,滑块4002随着丝杠4004的转动,带动内撑装置4001向模具内移动,当卡爪400103经过模具出口处时,在模具出口的挤压下,卡爪400103向内收缩,第二弹簧400108受到卡爪400103的挤压,第二弹簧400108被压缩产生弹力,在第二弹簧400108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板400105向上挤压第一弹簧400106,第一弹簧400106处于收缩状态,当整个内撑装置4001进入模具后,在第一弹簧400106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板400105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400108,使卡爪400103撑开,顶住轴承圈铸造件内壁,控制第二电机4008反向转动,带动丝杠4004转动,滑块4002带动内撑装置4001向模具外移动,在400103卡爪的作用下,将轴承圈铸造件取出,同时操控1驱动装置将轴承圈铸造件移到相应的位置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