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道内圆周壁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608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排水管道内圆周壁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型材加工领域,具体是指排水管道内圆周壁用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的排水管道为建筑排水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件,其液体流通效率直接影响到排水系统的排放效率,对此,需要在排水管道出厂前对其内壁进行抛光打磨处理,且市面上通常采用立式珩磨机。但是现有的立式珩磨机中,珩磨头在工件内表面的粗糙度降低至最小水平时,珩磨头上的油石与工件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使得珩磨头上的多个油石出现空转现象,在调节与工件内壁之间的间距之前,油石在高速运转过程中骤然失去工件内表面上突起物的阻碍力度,进而使得油石的转速骤然提高,使得油石与珩磨头本体之间的同步运动出现误差,即两者发生相对位移,使得油石与珩磨头之间的连接固定出现裂纹,导致珩磨头的使用寿命骤降;并且在调节与工件内壁之间的间距时,直接将油石径向向外移动会直接油石的工作稳定性下降,进而影响油石的珩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排水管道内圆周壁用抛光装置,方便在对工件内壁实现高精度打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排水管道内圆周壁用抛光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珩磨本体以及多个垫块,在所述珩磨本体的两侧开设有多个过渡孔,垫块的一侧固定有调节销,且调节销与过渡孔间隙配合,在垫块的另一侧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盲孔,截面为t形的油石的水平部主体置于凹槽内且其水平部的两端置于盲孔内,油石的竖直部与凹槽之间留有间隙,在所述盲孔与油石水平部之间设置有橡胶条;所述珩磨本体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杆,在所述调节杆上安装有多个突起,且调节销的活动端上开设有与突起相配合的倾斜面,所述突起上设置有平滑圆面和圆锥面,且在平滑圆面和圆锥面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面。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对现有的珩磨头做出一定的改进,以解决在工件内表面的粗糙度消失后保证油石与底座之间的运行状态保持稳定,防止两者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以实现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的目的;本发明工作时,将油石置于工件内,同时驱动珩磨本体以实现油石开始对工件内壁的珩磨工序,在当工件内壁的粗糙度降低到加工标准时,此时油石与工件内壁之间的间距增大,即开始驱动位于珩磨本体中部的调节杆,调节杆下移直至突起的圆锥面直接与调节销活动端上的倾斜面相互配合,使得调节销沿珩磨本体的径向向外移动,实现油石与工件内壁之间的间隙,最终实现工件内壁的精细珩磨;

其中,垫块上安装有固定块,安装时直接将油石的底端沿固定块上的凹槽下移,且油石的横截面为t形,即油石的水平端部沿凹槽内壁的盲孔移动,而油石的竖直端则在凹槽的中部移动,保证油石在转动时的稳定性,当工件的内壁的粗糙度消失且调节杆下移前,油石会因为运行阻力的消失而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高速运转,而固定座与油石之间为卡接配合,使得固定块的运行速度要略低于油石的运行速度,因此两者之间会出现一定的相对位移,本发明在油石水平端与盲孔之间安装有橡胶条,通过橡胶条在运行过程中的形变或回复形变进而减缓油石与固定座之间的相互冲击,以防止固定座与油石之间的相对位移,保证两者运行的同步性,最终达到防止油石损伤、提高油石使用寿命的目的;并且在油石与工件内壁之间的间距增大时,调节杆下移,使得突起端部处的圆锥面直接与调节销的倾斜面接触,而圆锥面的外径沿调节杆下移的反方向递增,进而使得垫块以及油石开始沿调节杆径向方向向外移动,即开始缩小油石与工件内表面之间的间距;当工件的内壁加工还未达到加工标准时,工件内壁与油石之间的间距再次增加时,调节杆继续移动,且调节销活动端的倾斜面与圆锥面继续做相对运动,直至倾斜面滑过圆锥面与平滑圆面接触,但是倾斜面由圆锥面过渡到平滑圆面时,调节销会出现明显的晃动,进而导致油石的旋转出现跳动,容易对工件的内壁造成损伤,而本发明则在圆锥面与平滑圆面之间加设有过渡圆面,减小调节销由圆锥面移动至平滑圆面时出现的顿挫感,实现调节销的平稳过渡,进而提高油石的珩磨效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珩磨本体的两侧开设有调节孔,且在珩磨本体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上固定有销钉,销钉贯穿调节孔与调节杆连接。在油石的径向调节过程中,通过螺纹连接在珩磨本体上的调节螺母可实现调节杆的微调,防止突起与调节销配合时出现骤然变化而导致油石的运行不稳定,在珩磨本体上开设调节孔,调节螺母通过销钉穿过调节孔与调节杆连接,因此只需在转动调节螺母即可实现调节杆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在珩磨本体上的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调节螺母底端。在调节杆的上下移动过程中,调节螺母的转动不宜过快,在调节螺母的底端设置弹簧,不仅可防止调节螺母的下降或是上升速度过快而影响油石的运行效率,还能在销钉移至调节孔的最下端时将珩磨本体因转动而产生的晃动消除,进一步提高油石的珩磨效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平滑圆面上沿调节杆径向设置有多排滚珠。在调节杆的下移过程中,突起与珩磨本体内壁直接会产生较大的摩擦,而在平滑圆面上设置有多排滚珠,直接将平滑圆面与珩磨本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进而减小两者的磨损,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油石水平端与盲孔之间安装有橡胶条,通过橡胶条在运行过程中的形变或回复形变进而减缓油石与固定座之间的相互冲击,以防止固定座与油石之间的相对位移,保证两者运行的同步性,最终达到防止油石损伤、提高油石使用寿命的目的;

2、本发明在调节螺母的底端设置弹簧,不仅可防止调节螺母的下降或是上升速度过快而影响油石的运行效率,还能在销钉移至调节孔的最下端时将珩磨本体因转动而产生的晃动消除,进一步提高油石的珩磨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座与油石的装配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珩磨本体、2-调节螺母、3-弹簧、4-垫块、5-固定座、6-工件、7-调节杆、8-调节孔、9-销钉、10-调节销、11-油石、12-凹槽、13-橡胶条、14-间隙、15-滚珠、16-平滑圆面、17-过渡圆面、18-圆锥面、19-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内部中空的珩磨本体1以及多个垫块4,在所述珩磨本体1的两侧开设有多个过渡孔,垫块4的一侧固定有调节销10,且调节销10与过渡孔间隙14配合,在垫块4的另一侧安装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上开设有凹槽12,在凹槽12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盲孔,截面为t形的油石11的水平部主体置于凹槽12内且其水平部的两端置于盲孔内,油石11的竖直部与凹槽12之间留有间隙14,在所述盲孔与油石11水平部之间设置有橡胶条13;所述珩磨本体1内部滑动设置有调节杆7,在所述调节杆7上安装有多个突起19,且调节销10的活动端上开设有与突起19相配合的倾斜面,所述突起19上设置有平滑圆面16和圆锥面18,且在平滑圆面16和圆锥面18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面17;在所述珩磨本体1的两侧开设有调节孔8,且在珩磨本体1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2,调节螺母2上固定有销钉9,销钉9贯穿调节孔8与调节杆7连接;还包括固定在珩磨本体1上的弹簧3,且所述弹簧3位于调节螺母2底端。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对现有的珩磨头作出一定的改进,以解决在工件6内表面的粗糙度消失后保证油石11与底座之间的运行状态保持稳定,防止两者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以实现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的目的;本发明工作时,将油石11置于工件6内,同时驱动珩磨本体1以实现油石11开始对工件6内壁的珩磨工序,在当工件6内壁的粗糙度降低到加工标准时,此时油石11与工件6内壁之间的间距增大,即开始驱动位于珩磨本体1中部的调节杆7,调节杆7下移直至突起19的圆锥面18直接与调节销10活动端上的倾斜面相互配合,使得调节销10沿珩磨本体1的径向向外移动,实现油石11与工件6内壁之间的间隙14,最终实现工件6内壁的精细珩磨;其中,垫块4上安装有固定块,安装时直接将油石11的底端沿固定块上的凹槽12下移,且油石11的横截面为t形,即油石11的水平端部沿凹槽12内壁的盲孔移动,而油石11的竖直端则在凹槽12的中部移动,保证油石11在转动时的稳定性,当工件6的内壁的粗糙度消失且调节杆7下移前,油石11会因为运行阻力的消失而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高速运转,而固定座5与油石11之间为卡接配合,使得固定块的运行速度要略低于油石11的运行速度,因此两者之间会出现一定的相对位移,本发明在油石11水平端与盲孔之间安装有橡胶条13,通过橡胶条13在运行过程中的形变或回复形变进而减缓油石11与固定座5之间的相互冲击,以防止固定座5与油石11之间的相对位移,保证两者运行的同步性,最终达到防止油石11损伤、提高油石11使用寿命的目的。

其中,在油石11的径向调节过程中,通过螺纹连接在珩磨本体1上的调节螺母2可实现调节杆7的微调,防止突起19与调节销10配合时出现骤然变化而导致油石11的运行不稳定,在珩磨本体1上开设调节孔8,调节螺母2通过销钉9穿过调节孔8与调节杆7连接,因此只需在转动调节螺母2即可实现调节杆7的上下移动。在调节杆7的上下移动过程中,调节螺母2的转动不宜过快,在调节螺母2的底端设置弹簧3,不仅可防止调节螺母2的下降或是上升速度过快而影响油石11的运行效率,还能在销钉9移至调节孔8的最下端时将珩磨本体1因转动而产生的晃动消除,进一步提高油石11的珩磨效率;并且在油石11与工件6内壁之间的间距增大时,调节杆7下移,使得突起19端部处的圆锥面18直接与调节销10的倾斜面接触,而圆锥面18的外径沿调节杆7下移的反方向递增,进而使得垫块4以及油石11开始沿调节杆7径向方向向外移动,即开始缩小油石11与工件6内表面之间的间距;当工件6的内壁珩磨还未达到加工标准时,工件6内壁与油石11之间的间距再次增加时,调节杆7继续移动,且调节销10活动端的倾斜面与圆锥面18继续做相对运动,直至倾斜面滑过圆锥面18与平滑圆面16接触,但是倾斜面由圆锥面18过渡到平滑圆面16时,调节销10会出现明显的晃动,进而导致油石11的旋转出现跳动,容易对工件6的内壁造成损伤,而本发明则在圆锥面18与平滑圆面16之间加设有过渡圆面17,减小调节销10由圆锥面18移动至平滑圆面16时出现的顿挫感,实现调节销10的平稳过渡,进而提高油石11的珩磨效率。

作为优选,在调节杆7的下移过程中,突起19与珩磨本体1内壁直接会产生较大的摩擦,而在平滑圆面16上设置有多排滚珠15,直接将平滑圆面16与珩磨本体1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进而减小两者的磨损,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