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金属模具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1272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金属模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的电子产品、汽车等的零件都是通过模具生产出来的,模具作为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元素,由于其在生产加工成本方面的优势,已经日益成为产品、零件加工生产的首选。模具,简单地说,就是用来成型产品或零件的工具。根据成型产品的不同,将模具分为金属模具和非金属模具,金属模具一般都是通过铸造而成的,然后对铸造好的金属模具进行表面处理来达到其性能的要求。由于模具成型面与被成型原料之间的各种物理及化学特性的应诉,通常模具成型面与被成型原料之间的接触面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成型材料在高温情况下容易黏在模具的成型面上等,因此对模具表面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金属模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金属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成分重量配比熔炼:碳3.2-4.5%、硅0.2-0.5%、钼1.2-1.6%、锰0.3-0.5%、铬1.4-1.6%、钒0.85-0.95%、锡0.25-0.45%、镍1.4-1.8%、镧0.2-0.6%,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将上述熔炼所得混合熔液在温度为740-840℃的条件下送入模具进行浇注,浇筑完成后所得金属模具坯体用真空淬火油淬火;

(3)将上述淬火后的金属模具坯体在650-680℃回火处理,然后保温4-6小时,冷却到280-320℃后出炉;

(4)对上述所得金属模具坯体表面精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5)将模具浸入质量浓度为8-12%的硫酸溶液中,浸泡4-6小时后,取出,用远红外线照射25-35分钟,远红外线温度为75-85℃,波长为10-15μm;

(6)按重量计,将纳米氮化钛18-22份、碳纳米管1-6份在质量浓度为20-30%的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40-60分钟,然后加入0.8-1.2份的聚乙烯醇,在温度为60-80℃的条件下搅拌30-40分钟,得到复合浆料;

(7)在热喷枪中注入复合浆料,在模具坯体表面均匀喷涂,使其表面形成40-80μm厚的膜层。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熔炼温度为1460-155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磷和硫,其中磷的质量含量不高于0.06%,硫的质量含量不高于0.08%。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淬火油为thif-517真空淬火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6)中的搅拌速度为8000-9000转/h。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金属模具通过淬火、回火等特定条件处理,使其硬度达到450hrc左右,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零件的铸造,再通过硫酸溶液处理、远红外线照射后喷涂复合膜层,增强其表面强度,同时增加其耐高温热蚀能力,能够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金属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成分重量配比熔炼:碳3.8%、硅0.4%、钼1.4%、锰0.4%、铬1.5%、钒0.9%、锡0.35%、镍1.6%、镧0.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将上述熔炼所得混合熔液在温度为790℃的条件下送入模具进行浇注,浇筑完成后所得金属模具坯体用真空淬火油淬火;

(3)将上述淬火后的金属模具坯体在660℃回火处理,然后保温5小时,冷却到300℃后出炉;

(4)对上述所得金属模具坯体表面精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5)将模具浸入质量浓度为10%的硫酸溶液中,浸泡5小时后,取出,用远红外线照射30分钟,远红外线温度为80℃,波长为12μm;

(6)按重量计,将纳米氮化钛20份、碳纳米管4份在质量浓度为25%的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50分钟,然后加入1份的聚乙烯醇,在温度为70℃的条件下搅拌35分钟,搅拌速度为8500转/h,得到复合浆料;

(7)在热喷枪中注入复合浆料,在模具坯体表面均匀喷涂,使其表面形成80μm厚的膜层。

其中,所述熔炼温度为1490℃;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磷和硫,其中磷的质量含量不高于0.06%,硫的质量含量不高于0.08%;所述真空淬火油为thif-517真空淬火油。

根据gb/t231.1-2009来测定模具的布氏硬度为452hrc,抗拉强度为837mpa,在温度为630-650℃高温铁合金溶液冲击10万次以上未出现膜层剥落的现象。

实施例2

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金属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成分重量配比熔炼:碳3.2%、硅0.5%、钼1.2%、锰0.5%、铬1.6%、钒0.85%、锡0.45%、镍1.8%、镧0.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将上述熔炼所得混合熔液在温度为840℃的条件下送入模具进行浇注,浇筑完成后所得金属模具坯体用真空淬火油淬火;

(3)将上述淬火后的金属模具坯体在650℃回火处理,然后保温6小时,冷却到320℃后出炉;

(4)对上述所得金属模具坯体表面精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5)将模具浸入质量浓度为12%的硫酸溶液中,浸泡4小时后,取出,用远红外线照射35分钟,远红外线温度为85℃,波长为10μm;

(6)按重量计,将纳米氮化钛22份、碳纳米管1份在质量浓度为20%的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60分钟,然后加入0.8份的聚乙烯醇,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搅拌30分钟,搅拌速度为9000转/h,得到复合浆料;

(7)在热喷枪中注入复合浆料,在模具坯体表面均匀喷涂,使其表面形成40μm厚的膜层。

其中,所述熔炼温度为1460℃;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磷和硫,其中磷的质量含量不高于0.06%,硫的质量含量不高于0.08%;所述真空淬火油为thif-517真空淬火油。

根据gb/t231.1-2009来测定模具的布氏硬度为447hrc,抗拉强度为832mpa,在温度为630-650℃高温铁合金溶液冲击10万次以上未出现膜层剥落的现象。

实施例3

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金属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成分重量配比熔炼:碳4.5%、硅0.2%、钼1.6%、锰0.3%、铬1.4%、钒0.95%、锡0.25%、镍1.4%、镧0.6%,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将上述熔炼所得混合熔液在温度为740℃的条件下送入模具进行浇注,浇筑完成后所得金属模具坯体用真空淬火油淬火;

(3)将上述淬火后的金属模具坯体在680℃回火处理,然后保温4小时,冷却到280℃后出炉;

(4)对上述所得金属模具坯体表面精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5)将模具浸入质量浓度为8%的硫酸溶液中,浸泡6小时后,取出,用远红外线照射25分钟,远红外线温度为75℃,波长为15μm;

(6)按重量计,将纳米氮化钛18份、碳纳米管6份在质量浓度为30%的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40分钟,然后加入1.2份的聚乙烯醇,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搅拌40分钟,搅拌速度为8000转/h,得到复合浆料;

(7)在热喷枪中注入复合浆料,在模具坯体表面均匀喷涂,使其表面形成60μm厚的膜层。

其中,所述熔炼温度为1550℃;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磷和硫,其中磷的质量含量不高于0.06%,硫的质量含量不高于0.08%;所述真空淬火油为thif-517真空淬火油。

根据gb/t231.1-2009来测定模具的布氏硬度为445hrc,抗拉强度为829mpa,在温度为630-650℃高温铁合金溶液冲击10万次以上未出现膜层剥落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