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微合金化Cu-Cr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6204发布日期:2018-06-15 23:2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微合金化Cu-Cr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有色金属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强高导电铜合金材料是电子、信息、交通、能源、冶金、机电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高强磁场线圈、电动机转子导线、电阻焊电极等。Cu-Cr系材料具有强度与导电综合性能良好等特点,在电子、机电和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高温下Cr在Cu基体中的固溶度相对高,导致室温下Cu基体中固溶的Cr含量大于相平衡浓度,而固溶的Cr原子将损害基体的电导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同时提高Cu-Cr系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强度,一直是目前铜合金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Cu-Cr系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强度,本发明提出一种碳微合金化Cu-Cr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在Cu-Cr系材料中添加微量的碳元素,细化晶粒和促进Cr元素从Cu基体中析出,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导电导热性能;以Cu为基体,加入Cr以及其它合金化元素以及微量碳元素,通过熔炼、浇铸或连铸、热锻或热轧、固溶处理、冷轧或冷拔、时效等工艺,制备出高强高导电铜合金材料。

一种碳微合金化Cu-Cr系材料,其配方成分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铬:0.01~15;碳:0.005~1.00;其它合金元素:0.01~10;铜:余量;

所述其它合金元素是指Zr、Zn、Sn、Si、Mg、Ag中的一种元素或二种或多种元素的组合。

本发明的碳微合金化Cu-Cr系材料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配料:按化学成分要求,将符合配方质量百分比的电解铜、金属铬或含铬合金、碳或含碳合金、其它元素或合金,得到配料;

(2)熔炼:将配好的配料放入中频电磁感应炉或其它熔炼炉中,按常规的Cu-Cr系材料冶炼工艺熔化;

(3)浇铸或连铸:将熔化了的金属液浇入水冷钢模、石墨模或其它模中得到铸锭或连铸锭;

(4)热锻或热轧:将上述铸锭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800℃~1000℃区间的某一温度,保温1~5小时,然后热锻或在常规热轧机上热轧,使其达到20%以上的变形;

(5)固溶处理:将热锻或热轧后的材料装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900℃~1100℃区间的某一温度,保温0.2~5小时,然后进行淬火处理;

(6)冷轧:将淬火后的材料进行20%以上的变形处理;

(7)退火:将冷轧后的材料在300℃~700℃之间的某一温度,保温0.1~3小时,随炉冷;

(8)冷拔:将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多道次30%以上的变形处理;

(9)时效处理:将材料在200℃~650℃某一区间,保温0.5~24小时。

本发明工作原理是,本发明通过在Cu-Cr系材料合金中添加微量的碳,主要起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降低Cr在Cu基体中的固溶度,促进Cr从Cu基体析出,使得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能同时得到显著的提高;二是细化Cr枝晶,并促使Cr枝状晶向球形状晶转变,使材料的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对于Cr含量较高的材料,添加微量的碳将使Cu-Cr系材料产生液相分离,在液态获得纳米级的球状富Cr相,这些分离的球状结构在最终的凝固组织中形成一种由富Cr相和富铜相组成的复杂亚微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配方和制备工艺,使得Cu-Cr系材料的硬度提高10~20%,导电率提高5~15%,强度与导电性能达到了较佳的组合,而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材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碳微合金化Cu-Cr系材料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实施例1

(1)配料:按化学成分要求,将符合配方质量百分比的金属铬7.98%、中间合金(Cr-50%C)0.04%、纯银0.1%、电解铜为余量,得到配料;

(2)熔炼:将配好的配料放入中频电磁感应炉中,按常规的铜合金冶炼工艺熔化25分钟;

(3)浇铸:将熔化了的金属液浇入石墨模中得到铸锭;

(4)热轧:将上述浇铸铸锭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880℃,保温3小时,然后在常规热轧机上热轧,使其达到40%的变形;

(5)固溶处理:将热轧后的材料装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960℃,保温1小时,然后淬入冷水中快速冷却;

(6)冷轧:将淬火后的材料进行80%的变形处理;

(7)退火:将冷轧后的材料加热至500℃,保温0.5小时,随炉冷;

(8)冷拔:将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多道次80%的变形处理;

(9)时效处理:将材料在450℃,保温1小时。

最后制得的Cu-Cr-C-Ag材料。

实施例2

(1)配料:按化学成分要求,将符合配方质量百分比的金属铬0.29%、中间合金(Cr-50%C)0.02%、金属锆0.1%、金属镁0.05%、金属硅0.02%、电解铜为余量,得到配料;

(2)熔炼:将配好的配料放入中频电磁感应炉中,按常规的铜合金冶炼工艺熔化25分钟;

(3)连铸:将熔化了的金属液连铸得到铸锭;

(4)热锻:将上述连铸锭在常规热轧机上热轧,使其达到40%的变形;

(5)固溶处理:将热轧后的材料装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950℃,保温1小时,然后淬入冷水中快速冷却;

(6)冷轧:将淬火后的材料进行60%的变形处理;

(7)退火:将冷轧后的材料,加热至480℃,保温0.5小时,随炉冷;

(8)冷拔:将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多道次50%的变形处理;

(9)时效处理:将材料在420℃,保温1小时。

最后制得的Cu-Cr-C-Mg-Zr-Si材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