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447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研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机,尤其涉及一种美容仪器用的研磨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容貌也越来越重视,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美容仪器的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美容仪器包括大多数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零件,因此,一旦这些零件的外表面不够光滑,或者存在一些凹凸不平的部分,在使用时就会造成人体皮肤的皮损,客人对美容仪器的安全性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对于零件的研磨技术,一般都是采用通过将零件通过研磨带去进行研磨,研磨带套设于一转动轮及一从动轮,通过一个电机带动转动轮转动,从而带动套设于转动轮上的研磨带转动,然后通过一进给装置将零件推送至研磨带上进行研磨。

这样的技术具有以下问题:由于进给装置只能对零件进行进给和退后功能,因此研磨带只能对零件的一个面进行研磨,若需要对零件另一个面进行研磨,则需要拆下零件,换一个研磨面后重新安装到进给装置上,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同一面的研磨程度也可能因为研磨带与固定轮或/和从动轮的套置不够紧而使得对同一面的研磨程度也出现不同。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不拆卸零件而达到对零件多部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不拆卸零件而达到对零件多部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包括一动力机构、一从动轮、一研磨带、一安装部及一进给装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电机及一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研磨带套设于所述转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上,所述安装部用于固定工件,所述安装部包括一马达及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进给装置上,所述进给装置带动所述安装部往复移动,从而控制所述工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研磨带,当工件其中一面研磨完成后,进给装置将工件退出,然后所述马达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固定于所述转动轴上的工件转动至另一面,然后通过进给装置推送工件至研磨带对另一面进行研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包括有一安装部,安装部具有一马达及一转动轴,该转动轴的一端与工件连接,另一端与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因此当完成对工件一面的研磨之后,可通过马达转动带动输出轴及固定于输出轴上的工件一同转动,然后对工件另一面进行研磨,可实现不把工件拆除下来就对工件多个面进行研磨,另,还可通过马达转动的同时配合进给装置对工件推送至研磨带上从而实现对工件某一面更均匀的打磨,使得打磨更加光滑。

较佳地,所述进给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气缸、一移动架以及至少一滑动导轨,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移动架沿所述滑动导轨滑动,所述安装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移动架上;可通过对安装部的转动然后配合进给装置实现对工件更多面的研磨。

较佳地,所述进给装置设于一底板上且包括有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及两个所述滑动导轨,所述移动架的两端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滑动导轨上;保证了移动架更稳定的与滑动导轨连接。

较佳地,所述研磨机还包括一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从动轮相连并带动所述从动轮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转动轮;实现了撑紧以及松弛研磨带,方便了研磨的安装以及拆卸。

较佳地,所述研磨机还包括至少一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设于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且所述转动轮、所述从动轮及所述调节轮均设于所述研磨带内侧面以撑紧、带动所述研磨带;保证了在研磨过程中工件始终与研磨带的绷紧面接触,从而保证了良好的研磨效果。

较佳地,所述研磨机还包括一第一防水罩,所述第一防水罩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沿所述底板周向设置;防止研磨过程中浇注的液体浸泡到滑动导轨使得滑动导轨的使用寿命减短。

较佳地,所述研磨机还包括一第二防水罩,所述第二防水罩沿所述研磨带长度方向设置且半包围所述研磨带;防止研磨过程中浇注的液体溅到电极和/或气缸内从而影响使用。

较佳地,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垂直。

较佳地,所述工件靠近所述研磨带时,所述工件与所述研磨带的切线与所述转动轴相垂直;实现了对工件顶部的均匀研磨。

较佳地,所述工件靠近所述研磨带时,所述工件与所述研磨带的切线与所述转动轴相平行;实现了对工件的平行于转动轴的轴心的各个面研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研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去掉研磨带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一种研磨机100,包括动力机构10、从动轮20、研磨带30、安装部40、进给装置50及一底板60,动力机构10、从动轮20、研磨带30、安装部40、进给装置50均安装于底板60上,动力机构10包括一电机101及一转动轮102,转动轮102与电机101的输出轴(图中未示)相连接,转动轮102的轴心与输出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研磨带30套设于转动轮102以及从动轮20上,研磨带30在研磨过程中呈绷紧状态,安装部40用于固定工件(图中未示),安装部40包括一马达401及一转动轴402,转动轴402与马达401的输出轴401a相连,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转动轴402上;具体地,工件与转动轴402可采用快拆结构、螺丝与螺母的配合、螺钉与螺孔的配合等方式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安装部40设于进给装置50上,进给装置50带动安装部40往复移动,从而控制工件靠近或远离研磨带30。当工件的一面完成后,进给装置50控制安装部40远离研磨带30,然后通过马达401转动带动转动轴402及工件转动,进给装置50再把安装部40推向靠近研磨带30,实现对工件另一面的研磨;另,还可以通过在研磨时,同时马达401带动工件转动从而实现对工件某一面的更均匀、光滑的打磨。

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较佳者,进给装置50包括两个第一气缸501、一移动架502以及两根滑动导轨503,两根滑动导轨503分别设于底板60的两边,移动架502呈“凹”字形,每一滑动导轨503上设有一第一气缸501以驱动移动架502沿滑动导轨503滑动,安装部40可转动地设于移动架502上;具体地,安装部40与移动架502可采用枢接等进行连接;可通过对安装部40的转动然后配合进给装置50实现对工件更多面的研磨。

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较佳者,移动架502的两端设有滑动座502a,滑动座502a与滑动导轨503滑动连接;以实现移动架502在滑动导轨503上滑动。

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较佳者,研磨机100还包括一第二气缸70,第二气缸70通过一夹持件701与从动轮20枢接并带动从动轮20移动以靠近或远离转动轮102;从而实现了撑紧以及松弛研磨带,方便了研磨的安装以及拆卸。

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较佳者,研磨机100还包括两调节轮80,每一调节轮80包括一固定架801以及一滚轮802,两调节轮80并排设置且两调节轮80转动的轴心相平行,工件与两调节轮80之间的研磨带30的部分接触,调节轮80设于转动轮102与从动轮20之间,且转动轮102、从动轮20及调节轮80均设于研磨带30内侧面以撑紧、带动研磨带30;保证了在研磨过程中工件始终与研磨带的绷紧面接触,从而保证了良好的研磨效果。

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较佳者,研磨机100还包括一第一防水罩90,第一防水罩90设于底板60上且沿底板60周向设置,移动架502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防水罩90内且与安装部40连接,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防水罩90外且与进给装置50连接;防止研磨过程中浇注的液体浸泡到滑动导轨503使其使用寿命减短。

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较佳者,研磨机100还包括一固定架91及一第二防水罩92,第二防水罩92固定在固定架91上且沿研磨带30长度方向设置且半包围研磨带30,两调节轮8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91上,另一端穿过第二防水罩92的包围空间与工件连接;防止研磨过程中浇注的液体溅到电极和/或气缸内从而影响动力机构10及第二气缸70的使用。

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较佳者,转动轴402的轴向与电机101的输出轴相垂直;较佳者,工件靠近研磨带30时,工件与研磨带30的切线与转动轴402相垂直,以实现对工件顶部的研磨;较佳者,工件靠近研磨带30时,工件与研磨带30的切线与转动轴402相平行,以实现对工件边缘的研磨。

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100安装在底板60上,工件固定于安装部40的转动轴402上,转动轴402与马达401连接以实现沿其中心轴线转动,安装部40可转动的与进给装置50的移动架502连接,且转动轴402的轴线始终垂直于电机101的输出轴,实现了对工件边缘的研磨;研磨带30套设于转动轮102、从动轮20及调节轮80上,第二气缸70推动从动轮20使研磨带30呈绷紧状态;进给装置50的滑动导轨503设于底板60两侧,通过第一气缸501控制移动架502在滑动导轨503上运动从而实现工件的进给研磨及退出研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