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防爆的抛光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680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环保防爆的抛光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环保防爆的抛光除尘器。



背景技术:

抛光除尘器又名抛光吸尘器,是广泛应用于铸造、冶金、矿山、建材及耐火材料等行业车间(抛光车间)的除尘装置,适合净化无腐性的,温度不大于300 摄氏度的含尘气体,特别是对于含尘浓度较高的场所尤为适宜,在抛光打磨作业过程中,由于受诱导气流的影响会产生粉尘的飞扬现象,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会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粉尘浓度超标极易引发爆炸,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除尘器多为管道式除尘风机,管道容易积尘,滤芯或者布带容易堵塞,抛光机配合除尘器的效果不佳,难以去除作业中产生的大量粉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环保防爆的抛光除尘器,其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防爆的抛光除尘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抛光室、过滤室、风机和洒水管路,所述洒水管路分别设有通入抛光室的第一管口以及通入过滤室的第二管口,所述抛光室一侧开设有风口,所述机体上设有供除尘后的水流出的出水口,所述机体在抛光室和过滤室的下方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水道,水道分别与抛光室和过滤室连通,所述抛光室与过滤室之间通过风道相互连通,所述风道入口处的上方设有可形成水帘的溢流件,所述溢流件位于第一管口下方,所述过滤室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有可形成水帘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位于第二管口下方,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过滤室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出水口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抛光室进行抛光操作,第一管口通入抛光室内的溢水件,溢流件位于风道入口处的上方,可形成水帘,在风机的作用下,气体从风口处吸入机体,含有粉尘的气体在风道入口处经过水帘的第一次水处理,通过风道时,大颗粒粉尘会掉入水中,第二管口可通过滤室的进口与出口之间开口槽,形成水帘,气体通入过滤室经过水帘的第二次水处理,气体在净化处理后,在风机的作用下从出水口排出,机体在抛光室和过滤室的下方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水道,水道分别与抛光室和过滤室连通,抛光室和过滤室除尘后的废水进入水道,并从出水口排出,可进行过滤沉淀,实现循环利用,在抛光作业中产生的粉尘被有效的净化处理,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更加环保,安全,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溢流件固定设置在抛光室的内壁上,所述溢流件上设有用于集水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上方设有供水通入的开口,所述腔体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个供水流出的溢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水从开口处流入腔体内,腔体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个供水流出的溢水孔,当腔体内的水聚集至溢水孔的高度,水能从各个溢水孔溢出,不会因为腔体底面不平整,发生溢流不均的情况,具有良好的溢流效果,形成水帘瀑布,并位于风道的入口位置,能用于净化粉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溢流件包括L型的底板,所述溢流件的内侧设有两个与底板垂直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底板对应第一挡板位置设有第一溢流板,所述底板对应第二挡板位置设有第二溢流板,第一溢流板的上端靠近第一挡板设置,第二溢流板的上端靠近第二挡板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溢流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溢流板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溢流板、第二溢流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底板围成腔体设置,所述溢流孔均布于第一溢流板和第二溢流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溢流件包括L型的底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底板垂直,底板对应第一挡板位置设有第一溢流板,底板对应第二挡板位置设有第二溢流板,第一溢流板与第二溢流板也成L型设置,溢流孔均布于第一溢流板和第二溢流板上,第一溢流板与第二溢流板均能溢水,形成L型溢流效果,第一溢流板与第二溢流板倾斜设置,当水从溢水孔溢出后,由于溢流板倾斜,单个溢水孔溢出的水流能够彼此相连,形成水帘瀑布,溢流效果更好,更好的除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抛光室在溢流件的下方还固定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其下端远离风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流板起到导向作用,溢流件上流出的水可由导流板引入水道,防止水花溅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抛光室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过滤室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向靠近第二隔板方向延伸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二隔板向相邻两个第三挡板之间延伸有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与第四挡板交替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围成S型风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围成S型风道,当含有粉尘的气体进入风道,大颗粒的粉尘受到左右间隔设置的挡板阻挡,会掉入水中,起到一定的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内均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室的进口与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室的出口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室的上方设有洒水腔,所述第二管口通入洒水腔内,所述开口槽设置在洒水腔的底面上,所述第一过滤室的底面设有漏水口,所述第一过滤室与洒水腔通过开口槽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室与水道通过漏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室位于风机出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室的进口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室的出口与出水口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过滤室的进口与风道相连通,第一过滤室的出口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从风道入口进入第一过滤室,洒水腔位于第一过滤室上方,第一管口自动淋水,经开口槽形成水帘过滤层,气体先经过第一过滤室上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再经过水帘过滤层有效的拦截气体中的粉尘,第一过滤室除尘后的废水经漏水口流入水道,从出水口排出,第二过滤室的进口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第二过滤室的出口与出水口相连通,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从出风口进入第二过滤室,由第二过滤室的过滤网再次拦截气体中的粉尘,洁净的空气可从出水口排出,形成完整的气体流通过程,经过两个过滤室过滤,除尘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风口设置在机体前侧面的下部位置,所述风机固定在机体后侧面的上部位置,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机体后侧面的下部位置,所述机体在出水口的下部位置设有储水箱,所述机体的上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上设有控制柜,所述机体的前侧面对应控制柜位置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机体在控制柜的下方还设有驱动抛光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储水箱可承接废水,进行过滤沉淀,实现废水处理,空腔的两侧壳体能拆开,可拆装或是维修控制柜,各部件安装位置合理,简便美观,控制面板上设有多个按钮,可进行不同的操作,电机用于驱动抛光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洒水管路设置在空腔的底面上,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可将储水箱中的水输送到洒水管路的水泵,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机体上设有压力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洒水管路设置在空腔的底面,便于拆装洒水管路,储水箱内设有水泵,可将储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洒水管路,实现水循环使用,储水箱内设有水位感应器,当储水箱中水位低于水位感应器可自动报警,机体上设有压力器,当机体中压力该与压力器的设定值可自动报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机和储水箱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机与第二过滤室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溢流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溢流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环保防爆的抛光除尘器,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抛光室2、过滤室3、风机4和洒水管路5,洒水管路5分别设有通入抛光室2的第一管口51以及通入过滤室3的第二管口52,抛光室2一侧开设有风口11,机体1上设有供除尘后的水流出的出水口12,机体1在抛光室2和过滤室3的下方设有与出水口12连通的水道13,水道13分别与抛光室2和过滤室3连通,抛光室2与过滤室3之间通过风道14相互连通,风道14入口处的上方设有可形成水帘的溢流件6,溢流件6位于第一管口51下方,过滤室3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有可形成水帘的开口槽31,开口槽31位于第二管口52下方,风机4的进风口41与过滤室3相连通,风机4的出风口42与出水口12相连通。机体1内设有两组抛光除尘结构,洒水管路5分别为两组抛光除尘结构供水,风机4分别用于两组抛光除尘结构,两组抛光除尘结构的废水都从出水口12流出,提高了整机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溢流件6固定设置在抛光室2的内壁上,溢流件6上设有用于集水的腔体61,腔体61的上方设有供水通入的开口611,腔体61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个供水流出的溢水孔62,溢水孔62的多少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溢流件6包括L型的底板63,溢流件6的内侧设有两个与底板63垂直的第一挡板641和第二挡板642,底板63对应第一挡板641位置设有第一溢流板651,底板63对应第二挡板642位置设有第二溢流板652,第一溢流板651的上端靠近第一挡板641设置,第二溢流板652的上端靠近第二挡板642设置,第一挡板641与第一溢流板651通过第一连接板661连接,第二挡板642与第二溢流板652通过第二连接板662连接,第一挡板641、第二挡板42、第一溢流板651、第二溢流板652、第一连接板661、第二连接板662和底板63围成腔体11设置,溢流孔62均布于第一溢流板651和第二溢流板652上。还可以设置一块或是三块以上的溢流板,可根据实际的溢流需要,形成一边或是多边的水帘瀑布,第一连接板661向平行于第一挡板641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固定板671,第一固定板671与第一溢流板651间隔设置,第一固定板67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6711,第二连接板662向平行于第二挡板642的方向有第二固定板672,第二固定板672与第二溢流板652间隔设置,第二固定板67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6721,第一溢流板651与第二溢流板652连接的位置设有抵压板68,抵压板68成三角形设置,抵压板68的尖端延伸至第一固定板671所在的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抛光室2在溢流件6的下方还固定有导流板21,导流板21倾斜设置,其下端远离风口1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抛光室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22,过滤室3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隔板32,第一隔板22上向靠近第二隔板32方向延伸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三挡板221,第二隔板32向相邻两个第三挡板221之间延伸有第四挡板321,第三挡板221与第四挡板321交替设置,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32、第三挡板221和第四挡板321围成S型风道14。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室3包括第一过滤室33和第二过滤室34,第一过滤室33和第二过滤室34内均设有过滤网35,第一过滤室34的进口与风道14相连通,第一过滤室33的出口与风机4的进风口41相连通,第一过滤室33的上方设有洒水腔36,第二管口52通入洒水腔36内,开口槽31设置在洒水腔36的底面上,第一过滤室33的底面设有漏水口331,第一过滤室33与洒水腔36通过开口槽31相连通,第一过滤室33与水道13通过漏水口331相连通,第二过滤室34位于风机出风口42的下方,第二过滤室34的进口与风机4的出风口42相连通,第二过滤室34的出口与出水口12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风口11设置在机体1前侧面的下部位置,风口11的上部设有第五挡板111,风机4固定在机体1后侧面的上部位置,出水口12设置在机体1后侧面的下部位置,机体1在出水口12的下部位置设有储水箱7,机体1的上部设有空腔15,空腔15的内壁上设有控制柜81,机体1的前侧面对应控制柜81位置设有控制面板82,机体1在控制柜81的下方还设有驱动抛光的电机83,电机8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抛光轮831。

在本实施例中,洒水管路5设置在空腔15的底面上,储水箱7内设有可将储水箱7的水输送到洒水管路5的水泵91,储水箱7内设有水位感应器92,机体1上设有压力器93。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