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机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623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机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铸机用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金属铸件的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最初用于压铸铅字。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发展,诸方面出发,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压铸生产时,模具反复受激冷激热的作用,成型表面与其内部产生变形,相互牵扯而出现反复循环的热应力,导致组织结构二次损伤和丧失韧性,引发微裂纹的出现,并继续扩展,一旦裂纹扩大,还有熔融的金属液挤入,加上反复的机械应力都是裂纹加速扩展,现有的压铸机模具只是在开始压铸时尽心与热处理,后期连续压铸作业中,由于开模合模具有一定时间差,因此模具降温变冷,再次合模压铸时金属液与模具之间温差较大,从而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机用模具,增加加热装置,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机用模具,包括中板和尾座,所述中板和尾座的相对面均固定设置有模座,所述模座上设置有垫板,所述中板和尾座上的垫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动模具和定模具,所述垫板的上下两侧边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垫板背离模座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加热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腔靠近固定板的一端侧设置有阶梯型通孔,所述固定板上对应阶梯型通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加热杆,所述加热杆插接在加热腔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模具与加热腔的接触面上一体化固定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定模具与其所对应的加热腔的接触面上也设置有导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垫板通过螺杆嵌接连接在模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杆采用硅碳棒,且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与加热杆连接的线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模具与模座之间增加垫板,并在垫板与模具之间增加加热装置,在脱模时进行补偿加热,使得模具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降低温差带来的循环热应力,从而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垫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板;2-模座;3-尾座;4-垫板;5-动模具;6-定模具;7- 加热腔;8-加热杆;9-导热片;1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机用模具,包括中板1和尾座3,所述中板1和尾座3的相对面均固定设置有模座2,所述模座2上设置有垫板4,所述中板1和尾座3上的垫板4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动模具5和定模具6,所述垫板4的上下两侧边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板10,两个所述垫板4背离模座2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加热腔7。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7靠近固定板10的一端侧设置有阶梯型通孔,便于插接加热杆8,所述固定板10上对应阶梯型通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加热杆8,所述加热杆8插接在加热腔7内部,所述动模具5与加热腔7的接触面上一体化固定设置有导热片9,增加热量向型腔表面传递速率,所述定模具6与其所对应的加热腔7的接触面上也设置有导热片9,所述垫板4通过螺杆嵌接连接在模座2上,所述加热杆8采用硅碳棒,且固定板10的内部设置有与加热杆8连接的线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在模具与模座之间增加垫板4,并在垫板 4与模具之间增加加热装置,在脱模时进行补偿加热,使得模具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降低温差带来的循环热应力,从而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