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轴辊套两用中频淬火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3435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淬火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辊轴辊套两用中频淬火机床。



背景技术:

现有淬火技术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钢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它的组织全部或大部转变为马氏体,获得高硬度,然后在适当温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预期的性能。然而,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尤其对于轧辊类部件的淬火处理后,经常会出现表面裂纹、脆断、耐磨性差等问题,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发明了中频淬火工艺。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060210.1,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轧辊的中频淬火装置,该淬火装置包括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和喷水冷却装置,所述的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用铜管盘绕的螺旋状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被加热轧辊的外侧,并与轧辊间设有间隙,所述线圈的两端通过接线夹与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线圈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喷水冷却装置包括有空心套筒,在所述空心套筒的内壁上均布有网孔,在所述空心套筒的外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与冷却水源连接。该装置是一种减少或消除淬火后轧辊表面裂纹,提高轧辊表面硬度及硬度层的深度,同时提高轧辊表面耐磨性的中频淬火装置。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217069.4,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龙门式数控中频淬火机床,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上水平的设置有一横梁,所述的横梁上设有一竖直的溜板,所述溜板垂直向下的一端设有一装有淬火变压器的变压器吊篮,且变压器吊篮上设有一红外测温仪及光纤测温仪,所述变压器吊篮下方装有一加热感应器及喷风装置,所述加热感应器及喷风装置的下方设有一可自由移动的台车。该实用新型在淬火过程中,台车的进给速度能精确的计算,并能扩大台车移动速度的调节范围,实现慢进快退,大大提高了功效,同时淬火过程的电流、电压及温度的数据采集准确、及时,大大提高了淬火精度,另一方面采用自动化控制仪器,提高了对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

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说明了中频淬火机床的不同结构,但由于中频淬火的对象受限,使用成本较高,为此本申请对现有中频淬火机床作进一步改进,以适应对不同结构工件进行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中频淬火机床适应工件单一而导致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轴辊套两用中频淬火机床,由于能够兼顾辊轴和辊套两种工件,因此有效节约了设备成本。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辊轴辊套两用中频淬火机床,包括床身,所述的床身包括立座和台座,所述的立座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感应线圈;所述的台座上固定设置有卡盘;所述的卡盘与所述的感应线圈同轴心。

优选地,所述的卡盘为三爪卡盘。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加热丝杆和加热丝母座;所述的加热丝杆顶部设置有加热丝杆电机;所述的感应线圈固定在所述的加热丝母座上。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机构还包括顶尖丝母座和顶尖丝杆;所述的顶尖丝杆顶部设置有顶尖丝杆电机;所述的顶尖丝母座上固定设置有一顶尖;所述的顶尖与所述的卡盘同轴心。

优选地,所述的加热丝杆电机和所述的顶尖丝杆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优选地,所述的顶尖丝杆设置在所述的加热丝杆外侧;所述的顶尖设置在所述的感应线圈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感应线圈与所述的加热丝母座之间设置有滑动套;所述的滑动套套装在所述的顶尖丝杆上。

优选地,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喷水圈。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淬火机床采用卡盘式工件定位工装,能够适用于外卡辊套类工件,内夹辊轴类工件,因而在感应线圈能够上下移动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机床解决了辊轴和辊套两类工件需要采用不同淬火机床的问题,节省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采用丝母丝杠结构,能够精确控制感应线圈的移动速度,该结构稳定且可靠;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另一套丝母丝杠结构设置顶尖,能够适用于较长辊轴结构的加工,顶尖能够升降,因而可以匹配不同长度的辊轴类工件,且对辊轴类工件的夹持稳定性高;

(4)本实用新型在感应线圈与加热丝母座之间设置有滑动套,并将该滑动套套装在顶尖丝杆上,可以提高感应线圈的支撑强度,使其保持稳定水平状态;

(5)本实用新型在感应线圈下端固定喷水圈能够及时对高温状态下的工件进行水淬处理,效率高,效果更佳;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座;2、台座;3、卡盘;4、喷水圈;5、感应线圈;6、滑动套;7、加热丝母座;8、顶尖;9、顶尖丝母座;10、顶尖丝杆;11、顶尖丝杆电机;12、加热丝杆;13、加热丝杆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辊轴辊套两用中频淬火机床,包括床身,所述的床身包括立座1和台座2,所述的立座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感应线圈5;所述的感应线圈5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喷水圈4;所述的台座2上固定设置有卡盘3,所述的卡盘3为三爪卡盘;所述的卡盘3与所述的感应线圈5同轴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加热丝杆12和加热丝母座7;所述的加热丝杆12顶部设置有加热丝杆电机13;所述的加热丝杆电机13为伺服电机;所述的感应线圈5固定在所述的加热丝母座7上。

本实施例适用于较短的辊轴类工件,加工时首先用三爪卡盘夹紧辊轴类工件的一端,另一端穿过感应线圈;感应线圈通电后开始对辊轴类工件表面加热,启动加热丝杆电机,加热丝杆旋转,固定在加热丝母座上的感应线圈沿辊轴类工件上升,实现对辊轴类工件表面的逐步淬火处理;

本实施例同时适用于辊套类工件,加工方式同辊轴类工件,不同的是采用三爪卡盘外卡式方式固定;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能够同时适用于辊轴和辊套类工件的淬火加工,解决了辊轴和辊套两类工件需要采用不同淬火机床的问题,节省了成本。

实施例2

一种辊轴辊套两用中频淬火机床,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升降机构还包括顶尖丝母座9和顶尖丝杆10;所述的顶尖丝杆10顶部设置有顶尖丝杆电机11;所述的顶尖丝母座9上固定设置有一顶尖8;所述的顶尖8与所述的卡盘3同轴心;所述的顶尖丝杆电机11为伺服电机;所述的顶尖丝杆10设置在所述的加热丝杆12外侧;所述的顶尖8设置在所述的感应线圈5上方。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顶尖,并利用增设的顶尖丝母座9和顶尖丝杆10,使得顶尖的高度可以任意调节;这样一方面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固定较长的辊轴类工件,确保其夹持固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够适用于多种长度规格的辊轴类工件。

实施例3

一种辊轴辊套两用中频淬火机床,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感应线圈5与所述的加热丝母座7之间设置有滑动套6;所述的滑动套6套装在所述的顶尖丝杆10上。

由于实施例2中增设了顶尖丝母座9和顶尖丝杆10,这样使得感应线圈5与所述的加热丝母座7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要求更高强度的连接杆,并且需要绕开顶尖丝杆,这样结构复杂、成本高;本实施例在该连接杆上设置滑动套,并利用滑动套与顶尖丝杆的接触增加了感应线圈的支撑强度,并避免了复杂的连接杆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