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203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光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砂光机。



背景技术:

平板砂光机是适用于机械、建筑装修、家具油漆等表面的清理、去毛、大平面工作整平磨光的设备。电动机的转子带动风扇(偏重心型),因风扇的偏心变为摆动,并在平板上装有刚玉或其他磨料的砂纸(或砂布)对木材、金属材料等表面进行砂磨。以往的新型砂光机在传动震动时,不够稳固,对砂光机的长久使用不利,对磨砂的效果也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砂光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砂光机,包括机身和自粘底板,所述机身的上方的一侧固定设有增强尼龙压线板,所述增强尼龙压线板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所述开关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推钮,所述开关推钮的下方固定设有防电磁干扰电容,所述防电磁干扰电容的一侧固定设有银铜换向器,所述银铜换向器通过转轴传动连接纯铜线电机,所述纯铜线电机通过转轴传动连接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转轴传动连接旋转扇机,所述转盘和旋转扇机之间的转轴上固定设有球形轴承,所述旋转扇机内伸进有砂纸卡夹的一部分,所述砂纸卡夹固定在自粘底板上,所述自粘底板上固定设有弹性支架,所述自粘底板通过弹性支架连接机身,所述砂纸卡夹通过铁管连接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之间也通过铁管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纯铜线电机外侧固定设有冷轧冲片。

优选的,所述机身的外侧固定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银铜换向器的两侧通过弹片连接碳刷。

优选的,所述自粘底板与机身的空隙形成了砂纸夹口。

优选的,所述自粘底板的下方固定设有刷毛。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实用新型通过在转轴间设置了球形轴承,使得转轴转动更加流畅,加速和减速不会过于剧烈,通过在自粘底板的下方设置了刷毛,可以在砂纸在不断的前后拉动摩擦的过程中也可以有刷毛对砂纸进行局部震动摩擦,使得摩擦的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砂光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砂光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通风孔,3-砂纸夹口,4-自粘底板,5-球形轴承,6-砂纸卡夹,7-转盘,8-冷轧冲片,9-碳刷,10-银铜换向器,11-防电磁干扰电容,12-开关按钮,13-开关,14-增强尼龙压线板,15-转轴,16-弹性支架,17-纯铜线电机,18-旋转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砂光机,包括机身1和自粘底板4,所述机身1的上方的一侧固定设有增强尼龙压线板14,所述增强尼龙压线板14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13,所述开关13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推钮12,所述开关推钮12的下方固定设有防电磁干扰电容11,所述防电磁干扰电容11的一侧固定设有银铜换向器10,所述银铜换向器10通过转轴15传动连接纯铜线电机17,所述纯铜线电机17通过转轴15传动连接转盘7,所述转盘7通过转轴15传动连接旋转扇机18,所述转盘7和旋转扇机18之间的转轴15上固定设有球形轴承5,所述旋转扇机18内伸进有砂纸卡夹6的一部分,所述砂纸卡夹6固定在自粘底板4上,所述自粘底板4上固定设有弹性支架16,所述自粘底板4通过弹性支架16连接机身1,所述砂纸卡夹6通过铁管连接弹性支架16,所述弹性支架16之间也通过铁管相互连接。

所述纯铜线电机17外侧固定设有冷轧冲片8,所述机身1的外侧固定设有通风孔2,通风孔2用于排出机身内电机产生的热量,所述银铜换向器10 的两侧通过弹片连接碳刷9,碳刷可以起到减缓银铜换向器10转向的速度,所述自粘底板4与机身1的空隙形成了砂纸夹口3,砂纸夹口3用于夹紧磨砂纸,所述自粘底板4的下方固定设有刷毛,刷毛在砂纸上进行局部震动,使得磨砂更加均匀。

工作原理:将磨砂纸夹在砂纸夹口3内,推动开关按钮开12,开关按钮开12向后推动的过程中推动开关,从而连通了电路,电线穿过增强尼龙压线板14连接开关13,开关13通过电性连接机身1内的纯铜线电机17和银铜换向器10,纯铜线电机17通转轴15带动转盘7和旋转扇机18,旋转扇机 18在转动的过程中不断触碰砂纸卡夹6,砂纸卡夹6通过铁管连接弹性支架 16,砂纸卡夹6的震动会通过铁杆传递给弹性支架16,从而起到整体震动,磨砂效果更加均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