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在铸造模具中固定热电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2798阅读:9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在铸造模具中固定热电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偶的固定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监控铝车轮铸造过程金属型模具温度变化的热电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生产过程中金属型模具的温度场对于铸造的成品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监控铸造过程的模具温度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调机废品。由于模具预热过程和手段的制约,模具装机温度不能满足正常稳定生产时的温度场,通常需要通过生产调机废品的方式调整模具温度,既形成了无效产出降低的实际生产效率,又影响了铸造成品率,造成生产成本的极大浪费。根据模具实测温度利用人工冷却手段对模具模具温度精准控制,在生产前将模具温度调整到正常生产的稳定状态,可以有效降低调机废品的产生,提高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2)降低铸造废品。目前大多数铝车轮铸造生产过程工艺采用时间控制方式,即充型、冷却凝固过程完全由生产周期中的时间点控制。当外界条件,如环境温度,冷却介质温度、流量等发生变化时工艺参数不能即时自动的做出调整,从而造成铸造废品。采用温度控制能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发生。

温控技术的关键之一就是热电偶的固定:既要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又要防止热电偶孔钻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造金属型模具的热电偶固定装置,该装置能够将热电偶线安全可靠的固定在金属型模具上,既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又能有效的防止热偶孔钻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铸造模具中固定热电偶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尾端(4)和固定装置前端(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尾端(4)设置为与固定装置前端(6)配合,并且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热电偶的孔道;所述的固定装置前端(6)包括台阶形状的外表面,并且和模具的热电偶安装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面,所述的固定装置尾端(4)包括尾端外壳和分叉的定位帽,所述的尾端外壳和分叉的定位帽中心具有允许热电偶穿过的孔。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面,所述的固定装置前端(6)的外侧包括2-5级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固定装置分为两个部分:前端和尾端。将前端固定在模具的测温点位置,尾端利用卡爪与前端的斜面作用将热偶线固定,并通过螺纹与前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方式简单,安装简便并能够保证测温点的位置固定,实现测温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新型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电偶固定装置的前端部分示意图。其中图1A是纵剖视图,图1B是横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电偶固定装置的尾端部分示意图。其中图2A是纵剖视图,图2B是横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电偶固定装置与模具、热偶装配后示意图。

图3中:1-上模、2-下模、3-边模、4-固定装置尾端、5-热电偶、6-固定装置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实用新型附图来说明技术方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铸造模具中固定热电偶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尾端(4)和固定装置前端(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尾端(4) 设置为与固定装置前端(6)配合,并且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热电偶的孔道;所述的固定装置前端(6)包括台阶形状的外表面,并且和模具的热电偶安装孔配合。所述的固定装置尾端(4)包括尾端外壳和分叉的定位帽,所述的尾端外壳和分叉的定位帽中心具有允许热电偶穿过的孔。所述的固定装置前端(6)的外侧包括3级平台。

图1是固定装置的前端,其中直径为ΦC的孔为热偶孔;热偶孔的前端与型腔面的距离为E且E保持相对固定;固定装置前端通过螺纹MB与模具基体固定;固定装置前后端通过MA螺纹固定;F面为圆锥面。

图2是固定装置的尾端。其中ΦC’的直径比热偶孔稍大,通过线切割将尾端切割成“十”字花瓣形状形成卡爪,通过螺纹MB和MB’的配合,利用F与F’之间的作用力将热电偶线夹紧固定。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电偶固定装置与热电偶、模具的装配图。该装置可以同时设置在模芯1、2、3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