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圈磨床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917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圈磨床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圈磨床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推力球轴承的轴圈加工过程主要包括车加工、淬火、粗磨精磨、清洗。粗磨精磨主要是对轴圈端面沟道进行打磨,打磨常用的设备是轴承沟道磨床。

公开号为CN104959894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圈外沟道磨床,包括进料滑道、出料滑道和机架,机架具有竖直设置的安装面板,进料滑道和出料滑道固定在安装面板上,加工工件排列在进料滑道内,安装面板上具有挡板和接料槽,进料滑道的出口与挡板正对,接料槽呈L型且位于挡板下方,安装面板上转动连接有机械转臂,机械转臂的前端固定有压盘,压盘为电磁铁结构且通电产生磁力可将轴承内圈吸附住,在机械转臂的行进轨道上设有夹持轴承内圈的夹具,安装面板背面垂直连接有直线滑道,直线滑道上设有滑座,滑座上固定有送料电机,机械转臂由送料电机驱动转动。该发明具有加工精度高、适用性广、可调性强的特点。

该发明在使用时,出料滑道多用具有磁性能力的金属材料制成,由于轴圈在打磨过程中依靠电磁吸盘进行装夹,打磨以后轴圈易被磁化,在出料时与出料滑道的侧壁之间产生互相的磁性吸力,从而导致出料时轴圈吸在出料滑道的侧壁上的情况,造成出料滑道堵塞,需要人工进行疏通,使用非常不方便且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床出料机构,能够减小出料滑道与轴圈之间的磁性吸附力以使轴圈下料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圈磨床出料机构,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出料滑道,所述出料滑道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沿出料滑道长度方向延伸的隔离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时,轴圈被磁化,在轴圈沿出料滑道滚动时,轴圈的两端面与出料滑道的两侧壁之间会存在磁性吸力,通过设置隔离条后,轴圈端面只能与隔离条接触,相对于没有隔离条的情况,轴圈端面与出料滑道的侧壁能够接触的面积减小了,从而减少了轴圈在滚动下料时因打磨加工时被磁化后吸附在出料滑道的内壁上,从而导致下料不顺畅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隔离条结构更加简单且下料顺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滑道包括L字形的第一滑道板以及设置于第一滑道板上的L字形的第二滑道板,所述第一滑道板的底面、第一滑道板和第二滑道板相对的侧面共同形成供轴圈滚动的轨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形的第一滑道板与第二滑道板的底面相互贴合形成供轴圈滚动的轨道的底面,L形的第一滑道板与第二滑道板的侧面之间形成供轴圈滚动下料的轨道的侧壁,在下料时,轴圈沿轨道的底面向下滚动,当轴圈滚动时会沿轴圈的轴线具有偏移,此时L形的第一滑道板和第二滑道板的侧面能够对轴圈起到限位的的作用以防止轴圈偏出轨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道板的底面上开设有沿第一滑道板长度方向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第二滑道板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二滑道板通过穿过条形孔与螺纹孔的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一滑道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料的轴圈的厚度发生变化时,可以松开固定螺栓,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调整第二滑道板的位置,使第一滑道板和第二滑道板侧面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调节出料滑道的宽度,调整到合适的宽度后,锁紧固定螺栓,使出料滑道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轴圈的下料。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套设于出料滑道外的连接轨道,所述连接轨道背对出料滑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将轴圈整齐地排好的整料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轨道将滚出出料滑道的轴圈引导到整料机构中,并通过整料机构将轴圈整齐的收集起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整料机构包括整料槽、放置于整料槽中的推料块以及与推料块连接用于驱动推料块沿整料槽滑移的驱动件,所述整料槽远离连接轨道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放置于地面上的收集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圈经连接轨道的引导滚入整料槽中,并在连接轨道和整料槽相连通的位置附近停止滚动,通过驱动件推动推料块向静止的轴圈移动并抵触推动轴圈向整料槽远离连接轨道的一端推动,使轴圈按顺序被一个一个或几个几个地向前推动,由于轴圈被横向推动时存在阻力,使得连续的轴圈能够互相贴合在一起,并呈沿轴线排成列状,达到将轴圈整齐的收集在整料槽中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于整料槽中的气缸,所述推料块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缸推动推料块进行整料,由于气缸的行程为固定值,气缸每次推动只能推动少量的轴圈,使轴圈的数量逐渐累积,推动运动相对稳定,使轴圈能够更加整齐的排列在整料槽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整料槽的横截面为V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V字形的整料槽来对轴圈进行收集,不同半径的轴圈都能较好的固定在整料槽中,结构简单且收集效果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整料机构还包括沿整料槽的长度方向放置于整料槽中的调节杆以及用于调整调节杆在整料槽中的高度的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杆位于轴圈背对连接轨道的一侧,所述调节杆与整料槽侧壁和轴圈同时抵触,所述调节支架一体设置于调节杆靠近气缸的一端上且位于推料块与气缸之间,所述调节支架背对调节杆的一端放置于轴圈靠近连接轨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加工的轴圈的大小变化时,轴圈放置在整料槽中的高度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推料块进行推料时对轴圈的作用力不均匀而使轴圈上下翻转,使得整料收集效果变差。可以通过调整调节杆以及调节支架在V型的整料槽的侧壁上的高度位置沿V可使得轴圈在V字形整料槽中的高度发生变化,当调节支架与整料槽的侧壁的放置位置升高时,调节杆在另一侧壁上的高度就会降低,轴圈的表面分别与调节杆与整料槽的侧壁相抵触,使得轴圈的中心的高度会降低;当调节支架与整料槽的侧壁的放置位置降低时,调节杆在另一侧壁上的高度就会升高,轴圈的表面分别与调节杆与整料槽的侧壁相抵触,使得轴圈的中心的高度也会升高,使推料块推动轴圈时,推料块能够更好的对准轴圈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使轴圈受力能够更加均匀,整料效果更好,对于不同半径大小的轴圈都能起到较高的整料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整料槽与连接轨道互相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圈从连接轨道滚出能够与整料槽的侧壁垂直地碰撞,使轴圈进入整料槽后能大致与整料槽的截面平行的静止于整料槽中,使推料块推料整料的过程更加方便顺利。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却液的集液槽,所述整料槽靠近连接轨道的部分的底面开设有集液通孔,所述集液槽位于集液通孔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圈下料携带的冷却液可以通过集液通孔漏到集液槽中,避免冷却液对地面造成污染,同时对冷却液进行了收集以进行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出料滑道的两个侧壁上设置隔离条,减小了轴圈与出料滑道的两个侧壁时间的磁性吸附力,使得轴圈下料时不易在滚动时由于磁性吸附力的作用被吸附在出料滑道的侧壁上,导致下料不畅。

2、第一滑道板和第二滑道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可以通过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滑道板来改变第一滑道板和第一滑道板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出料滑道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厚度的轴圈的出料且调节十分方便;

3、利用整料机构对出料后的轴圈进行整理,通过气缸驱动推料块推动,人工参与少,使用方便;

4、在加工的轴圈半径不同时,利用放置于轴圈和整料槽之间的调节杆,并通过调整调节杆放置的高度位置来改变轴圈中心的高度位置,使轴圈中心的高度与推料块的高度更加吻合,使推料块在推料时轴圈的受力更加均匀,整料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出料滑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收集箱;12、集液槽;2、出料滑道;21、隔离条;22、固定螺栓;3、第一滑道板;31、螺纹孔;32、第一底板;33、第一侧板;4、第二滑道板;41、条形孔;42、第二底板;43第二侧板;5、连接轨道;51、第三底板;52、第三侧板;53、固定片;54、调节孔;55、调节螺栓;56、调节槽;6、整料机构;7、整料槽;71、调节杆;72、集液孔;73、整料端;74、集料端;75、调节支架;8、推料块;9、驱动件;10、轴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轴圈磨床下料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在机架1上的出料滑道2。

如图2所示,出料滑道2包括截面均为L字形的第一滑道板3和L字形的第二滑道板4,第一滑道板3和第二滑道板4均为具有磁性吸附能力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滑道板3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底板32和第一侧板33,第二滑道板3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二底板42和第二侧板43,第一底板32上开设有若干沿第一滑道板3长度方向分布的螺纹孔31,第二底板42上开设有若干沿第二滑道板4长度方向分布且沿第二滑道板4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孔41,第二底板42贴合于第一底板32上并通过固定螺栓22进行定位,固定螺栓22穿过条形孔41并螺纹连接于螺纹孔31中,通过固定螺栓22的螺帽将第二底板42抵触固定于第一底板32上。第一侧板33和第二侧板43的相对的两个面上均固定设置有凸出的隔离条21。结合图1所示,第一底板32、第一侧板33和第二侧板43共同形成供轴圈10滚动的轨道,第一底板32沿出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轴圈10下料时位于该轨道中且沿第一底板32滚动。

如图3所示,出料滑道2的末端外套设有连接轨道5,连接轨道5包括第三底板51以及两块竖直设置的第三侧板52,两第三侧板52底部分别一体设置有两个沿第三侧板52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片53,固定片53上均开设有长度方向与第三侧板52垂直的调节槽56,第三底板51上位于每个调节槽56的下方均开设有一个调节孔54,四个调节孔54连线形成矩形。每个调节孔54中均螺纹连接有一个穿过调节槽56的调节螺栓55,每个调节螺栓55的螺帽底面均抵触于相应的固定片53上,从而将两第三侧板52定位在第三底板51上。

如图3所示,第三底板51远离出料滑道2的一侧连接有整料机构6,整料机构6包括整料槽7、推料块8以及驱动件9,整料槽7与连接轨道5互相垂直且截面为V字形,整料槽7的V字形斜面顶部与连接轨道5相接,整料槽7相对于连接轨道5较远的一端为集料端74,较近的一端为整料端73。驱动件9包括气缸且固定设置于整料端73一侧的整料槽7内且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整料槽7的长度方向平行,推料块8位于连接轨道5与气缸之间的整料槽7中且轴线与整料槽7的长度方向平行,推料块8一端固定连接于气缸的活塞杆上,轴圈10从出料滑道2经连接轨道5可以滚动到V字形整料槽7内且轴圈10的一个端面朝向推料块8,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带动推料块8沿整料槽7向轴圈10所在方向滑移,接触轴圈10后推动轴圈10向集料端74方向移动,并使得轴圈10的另一个端面贴合在前一个轴圈10的端面上。

V字形整料槽7远离连接轨道5的斜面与轴圈10之间设有一个调节杆71,调节杆71长度方向与整料槽7长度方向平行,调节杆71上靠近气缸的一端上一体设置有一调节支架75,调节支架75的形状为L形且与调节杆71相连的部分与调节杆71垂直,其余部分与调节杆71平行且放置于整料槽7上远离调节杆71的一侧的内侧壁上,调节杆71水平放置于整料槽7上远离连接轨道5的内侧壁上。通过改变调调节支架75在V字形的整料槽7内侧壁上的高度从而调节调节件在V字形的整料槽7内侧壁上的放置高度以在不同半径的轴圈10放置于V字形的整料槽7中时提高或降低轴圈10的高度,以方便推料块8与气缸进行推料整料。

整料槽7的底部开设有若干贯穿整料槽7且沿整料槽7长度方向分布的集液孔72。

如图1所示,集料端74的下方设有一个放置在底面上的收集箱11,用以防止整料槽7上的轴圈10排满后掉落到底面上,同时方便工人将整理成长条状的轴圈10放入其中以便于存放与运输。

机架1上设置有集液槽12,集液槽12位于连接轨道5以及集液孔72的下方用以接住从整料槽7以及连接轨道5与整料槽7连接处流下的冷却液。

使用过程,轴圈10从出料滑道2顶端沿出料滑道2向出料滑道2末端滚动,滚动时,轴圈10位于第一侧板33和第二侧板43之间,轴圈10滚动时由于轴圈10被磁化与第一滑道板3和第二滑道板4之间具有吸附力,轴圈10有时会与隔离条21相接处,由于隔离条21的面积比较小,轴圈10与隔离条21之间的磁性吸附力较小,轴圈10滚筒的动能较大。轴圈10能沿出料滑道2顺利地向下滑动且。

轴圈10滚出出料滑道2时由于惯性的作用,轴圈10进入连接轨道5中,并通过连接轨道5进入整料槽7,并与整料槽7远离连接轨道5的侧壁相撞后停止下来,此时轴圈10一端侧是前面落下的轴圈10,另一端侧是推料块8,此时气缸驱动推料块8沿整料槽7的长度方向向轴圈10移动并推动轴圈10前移,使该轴圈10与前面的轴圈10贴合在一起,并继续推动前面所有的轴圈10一起沿整料槽7的收集端移动一定距离,然后气缸的活塞杆收缩,驱动推料块8向整料端73移动并恢复原位。此处整料槽7上位于连接轨道5处空余出来,等待下一个轴圈10滚下。

当下料的轴圈10的半径发生改变时,通过调整调节杆71在V字形的整料槽7侧壁上的高度位置,来调整轴圈10的中心大致与推料块8在同一高度位置上以使推料块8能更好的推动轴圈10使该轴圈10与前面的轴圈10整齐的贴合。

当下料的轴圈10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旋转固定螺栓22使第一滑道板3和第二滑道板4松开,沿条形孔4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滑道板4,使第一底板32和第二底板4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以使用与轴圈10的厚度,再次拧紧固定螺栓22使第一滑道板3和第二滑道板4定位。

轴圈10在滚动中其上带有的冷却液会沿出料滑道2流下并进入整料槽7中,通过开设于整料槽7底部的集液孔72流下,落入集液槽12中进行收集再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