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炉皮标准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9975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炉皮标准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机械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炉皮标准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炼铁高炉炉墙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由碳钢钢板厚60-80mm卷制成的炉皮;二是厚80mm的耐火材料;三是厚340-550mm冷却腔,高炉炉龄后期,由于炉料对高炉冷却腔的冲刷、侵蚀作用,部分冷却腔的破坏,炉皮开裂,炉体冷却强度变低,严重影响的高炉的稳定安全生产,因此需对炉皮破损进行处理,恢复高炉冷却强度,现有技术中高炉治理炉皮开裂处理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炉皮简单焊接后由于没有恢复及时冷却强度,炉皮温度一高,容易再次开裂,炉皮焊缝处容易多次开裂,采有冷却柱的点状冷却方式,无法达到要求的炉皮冷却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炉皮标准修复装置,以解决开裂炉皮修复过程中冷却腔冷却强度恢复不及时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炉炉皮标准修复装置,包括冷却腔和罩盖,冷却腔设在罩盖下方,冷却腔上方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罩盖。

进一步的,罩盖四周的凸沿超出冷却腔的四壁,凸沿上设有注材口。

进一步的,罩盖为上小下大的四棱柱体。

进一步的,罩盖的底角α为50°-6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在修复炉皮的同时在炉内形成新的炉衬,恢复冷却腔的全部冷却强度,防止炉料和高温对冷却腔的再次破坏,综合效果显著;罩盖采取坡度形,防止焊缝产生裂纹;此修复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修复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制作方便、消耗少、作业方便,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炉炉皮标准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如下:1、冷却腔;2、罩盖;3、进水口;4、出水口;5、凸沿;6、注材口,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高炉炉皮标准修复装置,包括冷却腔1和罩盖2,冷却腔1设在罩盖2下方,冷却腔1和罩盖2通过螺栓7连接,冷却腔1上方设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贯穿罩盖2,罩盖2四周的凸沿5超出冷却腔1的四壁,凸沿5上设有注材口6,罩盖2为上小下大的四棱柱体,罩盖2的底角α为50°。

作业前,根据炼铁高炉炉皮损坏情况,确定罩盖标准修复装置的大小和数量,制作炉皮标准修复装置;拆除损坏炉皮周围的水管及附件,搭设人员操作平台;根据炉皮开裂情况和焊缝形式,确定切割炉皮的切割线;炉皮切割时难度较大,选用专业高级气焊工作业,为防止炉皮拆除时炉料的塌漏,应向炉内锤钉钢板条,以固定炉内料层,作业全过程中随时检测煤气含量,以确保安全;清理物料使得深度满足安装要求,使用高炉炮泥进行封堵处理,防止作业处温度过热。

作业时,使用角向磨光机修磨坡口,割孔横缝均采用单V形坡口,切割后炉皮与罩盖形状角度相应配合,横缝立缝之间圆角部位过渡处理,所有位置坡口全部留钝边5毫米;安装本实用新型,各焊口缝隙调整均匀;使用J427焊条对挖补炉皮焊缝进行打底,焊接3层,保证炉体气密性,注意焊接顺序,每层焊缝采用电锤进行锤击以消除焊接应力;安装完毕后,冷却水管道连接冷却腔1上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恢复冷却腔1的冷却功能;利用专用设备通过注材口6向炉皮内注入炉衬材料,在炉内形成新的炉衬,并保证有12小时的养生时间;本实用新型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罩盖2的底角α为65°。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罩盖2的底角α为6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