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状件打磨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我们会见到切割好的金属管的截面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金属管出现 不光滑、不平整的现象,这样的金属管就会对之后的加工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就要对这些金属管进行打磨如果不打磨就直接使用会对之后的生产加工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工人在处理这些被切割的金属管时,也会易于受到伤害,影响了日常了工作,造成效率的低下,如何解决此问题,当然是进行对金属管截面的打磨工序,目前进行打磨的工具通常都是使用手动的小型打磨机对金属管进行一个个的打磨,使用此打磨机不仅需要专业的打磨工进行打磨而且效率低下进展缓慢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状件打磨机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状件打磨机构,包括基座、轨道、用以承件工件的承托装置和用以对工件外侧壁进行打磨的打磨装置,轨道和承托装置均与基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装置竖直设置,打磨装置架设于轨道的顶部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承托装置的旁侧设有驱动承托装置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打磨装置内设有驱动打磨装置沿轨道移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轨道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竖直设置且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底部与基座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轨道的上设有与驱动件相配合的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支撑架、打磨组件、驱动打磨组件竖直移动的气缸和导向件,气缸和导向件均位于支撑架顶部,打磨组件固定连接于气缸的输出端,所述支撑架包括架设于第一轨道上的第一支撑柱和架设于第二轨道上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顶部设有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的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固定连接于顶板的顶部,气缸的输出端贯穿顶板并在其端部设有连接板,导向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贯穿顶板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环。
进一步的,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打磨辊筒,所述第一电机水平设置且第一电机与连接板底部固定连接,打磨辊筒固定安装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板旁侧位于打磨辊筒前方设有预压件,所述预压件包括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挡板、弹簧和与工件外侧壁相贴合的弧形板,所述弹簧竖直设置,弹簧的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弧形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底部设有与工件外侧壁抵触连接的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位于第一支撑柱内且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竖直设置并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齿轮水平设置,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与第一轨道上的齿条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装置包括沿第一轨道长边线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承托组件、第二承托组件和第三承托组件,所述第一承托组件和第二承托组件结构相同,二者均包括垫高块、轴承座和辊轴,所述轴承座设有两个且其底部与垫高块顶部固定连接,辊轴位于两个轴承座之间,且辊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轴承座插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承托组件包括承接块和承托辊筒,所述承接块竖直设置,承托辊筒水平设置且承托辊筒靠近承接块的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贯穿承接块并在其端部设有与驱动组件相配合的从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主动轮,所述第三电机水平设置且第三电机与基座顶部固定连接,主动轮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主动轮上套设有与从动轮相连接的皮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状件打磨机构,将工件放置于辊轴上,辊轴的外侧壁与工件的外侧壁相抵触,第二电机驱动齿轮旋转带动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顶板沿第一轨道移动至工件的正上方,气缸驱动连接板竖直向下运动,弧形板优先于打磨辊筒与工件相抵触, 第一电机驱动打磨辊筒旋转对工件外侧壁进行打磨,第二电机在次驱动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顶板移动后,气缸复位,第三电机驱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通过固定轴带动承托辊筒旋转实现工件在辊轴上的旋转,气缸在次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顶板沿第一轨道移动,在通过气缸驱动打磨辊筒竖直移动实现对工件进行打磨,第三电机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承托辊筒旋转实现工件在承托装置上进行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打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轨道2,第一轨道2a,第二轨道2b,承托装置3,第一承托组件3a,垫高块3a1,轴承座3a2,第二承托组件3b,第三承托组件3c,承接块3c1,承托辊筒3c2,从动轮3c3,打磨装置4,支撑架4a,第一支撑柱4a1,第二支撑柱4a2,顶板4a3,打磨组件4b,第一电机4b1,打磨辊筒4b2,预压件4b3,弹簧4b4,弧形板4b5,挡板4b6,滚轮4b7,气缸4c,连接板4c1,导向件4d,导向杆4d1,限位环4d2,驱动组件5,第三电机5a,驱动件6,第二电机6a,齿轮6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管状件打磨机构,包括基座1、轨道2、用以承接工件的承托装置3和用以对工件外侧壁进行打磨的打磨装置4,轨道2和承托装置3均与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装置4竖直设置,打磨装置4架设于轨道2的顶部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承托装置3的旁侧设有驱动承托装置3旋转的驱动组件5,所述打磨装置4内设有驱动打磨装置4沿轨道2移动的驱动件6,所述驱动件6与轨道2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工件放置于辊轴上,辊轴的外侧壁与工件的外侧壁相抵触,第二电机6a驱动齿轮6b旋转带动第一支撑柱4a1、第二支撑柱4a2和顶板4a3沿第一轨道2a移动至工件的正上方,气缸4c驱动连接板4c1竖直向下运动,弧形板4b5优先于打磨辊筒4b2与工件相抵触, 第一电机4b1驱动打磨辊筒4b2旋转对工件外侧壁进行打磨,第二电机6a在次驱动第一支撑柱4a1、第二支撑柱4a2和顶板4a3水平移动后,气缸4c复位,第三电机5a驱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3c3转动,从动轮3c3通过固定轴带动承托辊筒3c2旋转实现工件的旋转,气缸4c在次工作。
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的,所述轨道2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2a和第二轨道2b,所述第一轨道2a和第二轨道2b竖直设置且第一轨道2a和第二轨道2b底部与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轨道2a的上设有与驱动件6相配合的齿条,第一轨道2a和第二轨道2b供打磨装置4移动。
参照图1、图2和图7所示的,所述打磨装置4包括支撑架4a、打磨组件4b、驱动打磨组件4b竖直移动的气缸4c和导向件4d,气缸4c和导向件4d均位于支撑架4a顶部,打磨组件4b固定连接于气缸4c的输出端所述支撑架4a包括架设于第一轨道2a上的第一支撑柱4a1和架设于第二轨道2b上的第二支撑柱4a2,所述第一支撑柱4a1和第二支撑柱4a2顶部设有与第一支撑柱4a1和第二支撑柱4a2固定连接的顶板4a3,第一支撑柱4a1与第一轨道2a滑动配合,第二支撑柱4a2与第二轨道2b滑动配合。
所述气缸4c固定连接于顶板4a3的顶部且气缸4c的输出端贯穿顶板4a3并在其端部设有连接板4c1,导向件4d包括竖直设置的导向杆4d1,导向杆4d1的一端贯穿顶板4a3并与连接板4c1固定连接,导向杆4d1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环4d2,气缸4c驱动连接板4c1竖直移动,导向杆4d1的一端也与连接固定连接,导向杆4d1用以防止气缸4c长时间使用后发生偏移。
所述打磨组件4b包括第一电机4b1和打磨辊筒4b2,所述第一电机4b1水平设置且第一电机4b1与连接板4c1底部固定连接,打磨辊筒4b2固定安装于第一电机4b1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板4c1旁侧位于打磨辊筒4b2前方设有预压件4b3,所述预压件4b3包括与连接板4c1固定连接的挡板4b6、弹簧4b4和与工件外侧壁相贴合的弧形板4b5,所述弹簧4b4竖直设置,弹簧4b4的一端与挡板4b6固定连接,弹簧4b4的另一端与弧形板4b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4b5底部设有与工件外侧壁抵触连接滚轮4b7,第一电机4b1用以驱动打磨辊筒4b2旋转用以对工件进行打磨,弧形板4b5优先于打磨辊筒4b2与工件的外侧壁相接触用以防止工件在打磨时发生移动。
参照图5和图6所示的,所述驱动件6位于第一支撑柱4a1内且驱动件6包括第二电机6a和齿轮6b,所述第二电机6a竖直设置并与第一支撑柱4a1固定连接,齿轮6b水平设置,齿轮6b与第二电机6a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与第一轨道2a上的齿条相啮合第二电机6a用以驱动齿轮6b旋转,通过齿轮6b与第一轨道2a上的齿条相啮合实现第一支撑柱4a1、第二支撑柱4a2和顶板4a3板移动。
参照图4所示的,所述承托装置3包括沿第一轨道2a长边线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承托组件3a、第二承托组件3b和第三承托组件3c,所述第一承托组件3a和第二承托组件3b结构相同,二者均包括垫高块3a1、轴承座3a2和辊轴,所述轴承座3a2设有两个且其底部与垫高块3a1顶部固定连接,辊轴位于两个轴承座3a2之间,且辊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轴承座3a2插接配合,辊筒用以承托工件并与工件外侧壁抵触连接。
所述第三承托组件3c包括承接块3c1和承托辊筒3c2,所述承接块3c1竖直设置,承托辊筒3c2水平设置且承托辊筒3c2靠近承接块3c1的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贯穿承接块3c1并在其端部设有与驱动组件5相配合的从动轮3c3。
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第三电机5a和主动轮,所述第三电机5a水平设置且第三电机5a与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主动轮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5a的输出轴上,主动轮上套设有与从动轮3c3相连接的皮带,通过第三电机5a驱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3c3转动,从动轮3c3通过固定轴带动承托辊筒3c2旋转实现工件的旋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