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合金等静压橡胶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8762发布日期:2018-07-10 22:4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形硬质合金的生产模具,尤其是一种硬质合金等静压橡胶模。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特别是球形硬质合金零件的生产中,很多都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在传统球形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效率不高,质量不稳定,施压不均匀,导致球形硬质合金制件存在很多缺点,内部材料分布不均等。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球形硬质合金件的生产的模具,通过合理的设计上下半球形包套,使其安装和开模都很方便,同时在两个上下包套组合后,形成球体,并在该球体内部形成球形空腔,通过该空腔形成制件,通过合理的将上下包套采用软质橡胶制成,且为球形状,所以受力均匀,成型效果好,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也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硬质合金等静压橡胶模,包括半球形的下包套和与之匹配的半球形上包套,所述下包套内部为半球形空腔,所述上包套内部设置有半球形空腔,该半球形空腔与下包套内部的半球形空腔大小规格相同;所述上包套顶部设置有一个通孔,并在该通孔上设置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盖子。

优选地,所述上包套端面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凸棱;所述下包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凸棱相匹配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凸棱为三个,且这三个凸棱以端面的圆心为中心点呈圆形阵列均匀排布,相互夹角为120度;所述下包套端面的凹槽与凸棱个数相同,且均以端面的圆心为中心点呈圆形阵列均匀排布,相互夹角为120度。

优选地,所述盖子呈阶梯状。

优选地,所述上包套和下包套均采用橡胶软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优点一: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球形硬质合金件的生产,通过合理的设计上下半球形包套,使其安装和开模都很方便,同时在两个上下包套组合后,形成球体,并在该球体内部形成球形空腔,通过该空腔形成制件,通过合理的将上下包套采用软质橡胶制成,且为球形状,所以受力均匀,成型效果好,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也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优点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在下包套端面设计凹槽,并且在上包套的端面设计与凹槽匹配的凸棱,实现了定位的作用,使其安装时位置更加稳定可靠。

优点三: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安装和使用方便,制造容易,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能够提高其生产效率,质量稳定,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包套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包套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下包套;1.1、凹槽;2、上包套;2.1、凸棱;3、盖子;4、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硬质合金等静压橡胶模,包括半球形的下包套1和与之匹配的半球形上包套2,所述下包套1内部为半球形空腔,所述上包套2内部设置有半球形空腔,该半球形空腔与下包套1内部的半球形空腔大小规格相同;所述上包套2顶部设置有一个通孔,并在该通孔上设置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盖子3。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硬质合金等静压橡胶模,所述上包套2端面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凸棱2.1;所述下包套1的端面设置有与凸棱2.1相匹配的凹槽1.1。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硬质合金等静压橡胶模,所述凸棱2.1为三个,且这三个凸棱2.1以端面的圆心为中心点呈圆形阵列均匀排布,相互夹角为120度;所述下包套1端面的凹槽1.1与凸棱个数相同,且均以端面的圆心为中心点呈圆形阵列均匀排布,相互夹角为12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硬质合金等静压橡胶模,所述盖子3呈阶梯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硬质合金等静压橡胶模,所述上包套2和下包套1均采用橡胶软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硬质合金球状产品加工的模具,在使用的时候将下包套1和上包套2平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球体,并通过端面的凸棱2.1和凹槽1.1定位,当拼接好了后,在该球体中间也形成一个球体空腔,此时在从上包套2顶部的开口装入硬质合金粉末,等装满后,再通过盖子3盖好,此时再将装好的球体模具放到成型设备中进行加工,待压制好后,在球形模具中间就成型了制件4;本实用新型上下包套均采用软质橡胶制成,且为球形状,所以受力均匀,成型效果好,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也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