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开闭炉门的回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5521发布日期:2018-09-01 03:50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开闭炉门的回火炉。



背景技术:

回火是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中产生地内应力,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现有回火炉在冷却时通常采用空气冷却方式,在冷却时要将炉门快速打开,缩短冷却时间,提高回火处理的效率。现有的回火炉在开启炉门和锁紧炉门时均采用人工方式,高温环境对人体存在伤害,人工开启炉门只能在温度降低后才能靠近,造成炉体内的工件持续存在高温中,延长冷却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开闭炉门的回火炉,解决了现有的回火炉在开启炉门时需要降低到人体能够接近的温度,延长了工件的冷却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开闭炉门的回火炉,包括炉座、炉体、炉门,炉体固接在炉座上,炉门转动安装在炉体上,所述炉体上开设有取料用的炉口,炉门包括炉门板及固接在炉门板内侧面上的密封板,炉门板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炉体上,密封板用于密封炉口;

所述炉体上设有用于快速拉开炉门的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牵引电机、收线盘轮、导向组件、拉动扣及牵引绳,其中牵引电机固接在炉体的顶部,收线盘轮固接在牵引电机的输出轴上,导向组件包括固接在炉体上并向外延伸的支撑板,支撑板的末端转动设有导向轮,所述拉动扣固接在炉门上,牵引绳一端固接在拉动扣上,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导向轮后固接在收线盘轮上;

所述炉门与炉体之间还设有用于锁紧炉门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固接在炉门下部的固定柱及固接在炉体上的锁紧拨叉板,固定柱上转动设有锁紧螺杆,锁紧螺杆与锁紧拨叉板卡合连接,锁紧螺杆伸出锁紧拨叉板的部位上套设有锁紧螺母;

所述炉体内设有用于装料的承载组件,炉体上还设有用于向内部供热的供热组件。

在使用时,控制牵引电机带动收线盘轮转动,将牵引绳进行缠绕,从而将炉门向上拉动,使得炉门打开,将需要回火的工件放到承载组件上后控制牵引电机反向转动,让炉门关闭,将锁紧螺杆旋转到锁紧拨叉板上卡合紧后旋转锁紧螺母将炉门锁紧。炉门锁紧后通过供热组件对炉体内部进行加热,使炉体内部的温度达到200~300℃并进行保温,在保温时间后通过牵引电机的拉动力将锁紧螺杆从锁紧拨叉板上拉出,从而使炉门快速打开,让炉体内部的温度降低,使工件处于空冷状态,加快回火效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炉门转动安装在炉体上,使得炉门在打开时能够手控制,而且通过牵引电机带动收线盘轮转动拉动牵引绳的方式将炉门打开,使得炉门在开启过程中不需要人工靠近,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将锁紧机构设计成锁紧螺杆与锁紧拨叉板的卡合锁紧方式,在打开炉门时,仅仅通过牵引电机的拉动力拉动炉门后,使得锁紧螺杆从锁紧拨叉板上松开,使得炉门能够快速被打开,使炉体内部的温度快速散开,提高了工件的回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体1、炉口101、炉座2、炉门3、炉门板301、密封板302、牵引机构4、牵引电机401、收线盘轮402、支撑板403、导向轮404、拉动扣405、牵引绳406、锁紧机构5、固定柱501、锁紧螺杆502、锁紧拨叉板503、锁紧螺母504、承载组件6、转动座601、转动筒602、限位座603、载料板604、喷气筒605、供热组件7、喷气管701、喷头7011、喷气柱7012、进气主管702、截止阀703、热空气输送装置704、内侧进气管705、转动密封套706、被动伞齿轮8、转动电机9、主动伞齿轮10、呼吸阀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开闭炉门的回火炉,包括炉座2、炉体1、炉门3,炉体1固接在炉座2上,炉门3转动安装在炉体1上,所述炉体1上开设有取料用的炉口101,炉门3包括炉门板301及固接在炉门板301内侧面上的密封板302,炉门板301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炉体1上,密封板302用于密封炉口101,为了保证炉体1内部在加热过程中的保温效果,通过密封板302与炉口101的密封作用,而且炉门3转动连接在炉体1上使得炉门3在打开或关闭时便于控制,适合采用自动开启、关闭的方式进行。

在炉体1上设有用于快速拉开炉门3的牵引机构4,牵引机构4包括牵引电机401、收线盘轮402、导向组件、拉动扣405及牵引绳406,其中牵引电机401固接在炉体1的顶部,收线盘轮402固接在牵引电机401的输出轴上,导向组件包括固接在炉体1上并向外延伸的支撑板403,支撑板403的末端转动设有导向轮404,所述拉动扣405固接在炉门3上,牵引绳406一端固接在拉动扣405上,牵引绳406的另一端穿过导向轮404后固接在收线盘轮402上。在打开炉门3时,控制牵引电机401转动,带动收线盘轮402转动,将牵引绳406缠绕在收线盘轮402上,并拉动炉门3向上翻转,从而使得炉门3打开并支撑在支撑板403上;要关闭炉门3时,让牵引电机401反向转动,通过炉门3自身的重量向下翻转,为了使炉门3在加热过程中能够将炉门3密封,在炉门3与炉体1之间还设有用于锁紧炉门3的锁紧机构5,锁紧机构5包括固接在炉门3下部的固定柱501及固接在炉体1上的锁紧拨叉板503,固定柱501上转动设有锁紧螺杆502,锁紧螺杆502与锁紧拨叉板503卡合连接,锁紧螺杆502伸出锁紧拨叉板503的部位上套设有锁紧螺母504。当炉门3关闭时,将锁紧螺杆502旋转卡合到锁紧拨叉板503上的“U”形口中,并通过锁紧螺母504锁紧,让炉门3不会在内部压力增高后被冲开;当要打开炉门3时,通过牵引电机401的拉动力使得锁紧螺杆502从锁紧拨叉板503上拉出,便于炉门3快速打开。

在炉体1内设有用于装料的承载组件6,承载组件6包括转动座601、限位座603、中空的转动筒602,其中转动座601固接在炉体1的底板中部,限位座603固接在炉体1的顶板中部,转动筒602转动安装在转动座601上,转动筒602的上端与限位座603转动连接,转动筒602的下端伸出转动座601,转动筒602上间隔设有4个载料板604,通过载料板604将内部的加热工件进行分层,使得工件之间不会存在被阻挡的情况,让整个工件受热均匀。在每个载料板604上方的转动筒602的圆周壁上均布有多个喷气筒605,喷气筒605的末端设有扩口结构的喷嘴,采用中空的转动筒602能够实现从转动筒602内供热的方式,使工件在受热时处于热量包裹的状态,进一步提高受热效率,喷气筒605将热量分散导出,提高热量的扩散效果。

在炉体1上还设有用于向内部供热的供热组件7,供热组件7包括4个喷气管701,喷气管701的出气口位置设有喇叭状的喷头7011,喷头7011靠近转动筒602一侧的侧面上设有若干与内部相连通的喷气柱7012,喷气柱7012将热量扩散喷出,使工件表面均匀受热。4个喷气管701固接在炉体1远离炉门3一侧的侧壁上,每个喷气管701均位于相邻的载料板604上方,4个喷气管701通过进气主管702连通,进气主管702的进气口连接有热空气输送装置704,所述进气主管702上设有内侧进气管705,内侧进气管705的出气口通过转动密封套706与转动筒602连通,所述热空气输送装置704与内侧进气管705之间的进气主管702上设有截止阀703。热空气输送装置704采用现有的电阻式热风加热器,加热温度在200~300℃之间,并通过空压机将热空气输送到进气主管702中,为了对热源的输送进行控制,在热源气管上设有热源截止阀703,在进行加热过程中,为了保持内部热量循环,在炉体1上设有呼吸阀门11。

为了让工件在加热过程中受热均匀,在冷却时让工件表面的冷却速度保持一致,在转动筒602的下端固接有被动伞齿轮8,在炉座2上设有转动电机9,转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接有与被动伞齿轮8啮合的主动伞齿轮10。在加热时,通过转动电机9驱动转动筒602转动,固接在转动筒602上的载料板604也跟随转动,工件循环转动,在喷气管701中喷出热空气能够让每个工件都能被覆盖,提高工件表面的受热效率。在冷却时,将炉门3打开后,转动的工件能够快速散热,提高冷却速度。

为了使载料板604在放上工件后还能顺畅的跟随转动筒602转动,在炉体1远离炉门3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载料板604边缘的滑动板。通过滑动板的支撑,避免载料板604承重后发生变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