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轮修复槽和玻璃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5638发布日期:2018-07-07 12:0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研磨轮修复槽和玻璃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板玻璃在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必须对玻璃的四边以及四角的研磨,研磨的过程中,在冷却水的作用下,金刚石砂轮高速旋转并对基板玻璃四边和四角按照规定尺寸进行研磨。由于金刚石砂轮是由金刚石颗粒、结合剂、金刚石粒度、结合度、轮模等组成;在研磨的过程中金刚石不断脱落,同时研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有水、结合剂以及高温的情况下,研磨后的玻璃粉尘会生成难以脱落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紧紧粘在磨轮轮槽内,降低磨轮的切削能力,导致轮槽钝化;另外长时间研磨,轮槽槽型会发生变形;故而在加工研磨过程中就会出现掉片、边烧、边裂等研磨不良。只有及时清除高温产生的化合物以及部分结合剂,才能保证磨轮的切削力,杜绝研磨不良的发生,定期用修复石对轮槽进行修复,就能有效去除轮槽内的化合物以及部分结合剂并防止轮槽槽型发生变形,避免研磨不良的发生。

现有的研磨轮修复是通过手拿修复石盲修轮槽,修复效果较差,而且手拿修复石在修复的过程中修复石推进过快会被高速旋转的磨轮打断飞出,存在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研磨轮修复槽和玻璃研磨装置,该研磨轮修复槽和玻璃研磨装置能够安全有效地修复研磨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研磨轮修复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体,用于放置修复石;所述槽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开口,且所述槽体与所述修复石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修复石能够沿所述槽体延伸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槽体的后端开口可闭合。

可选地,所述槽体的后端开口边缘形成有竖直方向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可在竖直方向移动以开闭所述后端开口。

可选地,所述槽体的截面形成为矩形,且所述槽体顶部开口。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玻璃研磨装置,包括研磨轮、研磨轮护罩和本公开第一方面的研磨轮修复槽,所述研磨轮护罩套设于所述研磨轮外,所述研磨轮护罩形成有用于容纳修复石的侧壁开口,所述侧壁开口对准所述研磨轮的轮槽,所述研磨轮修复槽与所述研磨轮护罩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研磨轮修复槽的后端开口对准所述侧壁开口。

可选地,所述研磨轮修复槽可上下移动地固定于所述研磨轮护罩上。

可选地,所述研磨轮修复槽的槽体后端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前后方向的通孔,所述研磨轮修复槽通过设于所述通孔内的螺栓固定于所述研磨轮护罩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通孔形成为竖直方向上的长条孔,以使所述螺栓与所述通孔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运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形成为从所述后端开口边缘向外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研磨轮护罩的侧壁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研磨轮修复槽的后端贴合于所述研磨轮护罩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形成有避让所述侧壁开口底端边缘的避让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研磨轮修复槽包括前后贯通的槽体,该槽体能够用于容纳修复石且修复石能够在槽体内前后移动,将该研磨轮修复槽用于研磨轮修复时,能够避免手拿修复石修复的修复不均、颤动和看不清轮槽等问题,修复效果好且能够防止修复石碎屑外溅伤人。本公开的玻璃研磨装置包括上述研磨轮修复槽,其结构简单、便于调节且装置成本低。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研磨轮修复槽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研磨轮修复槽的侧视图。

图3是本公开的玻璃研磨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槽体 2 活动挡板

3 提升把 4 连接部

41 通孔 5 修复石

6 固定槽 7 避让槽

8 研磨轮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可以参考图1的图面方向。“前、后”是指在研磨轮修复槽的槽体延伸方向上,靠近待修复的研磨轮的一侧为前,远离研磨轮的一侧为后。“内、外”是指针对装置本身的轮廓而言的。

如图1所示,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研磨轮修复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体1,用于放置修复石5;槽体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开口,且槽体1与修复石5形状相匹配以使修复石5能够沿槽体1延伸方向移动。本公开的研磨轮修复槽结构简单,将该修复槽用于研磨轮修复时,能够避免直接手拿修复石持握不稳和修复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修复效率和安全性。

本公开的研磨轮修复槽包括前后贯通的槽体,该槽体能够用于容纳修复石且修复石能够在槽体内前后移动,将该研磨轮修复槽用于研磨轮修复时,能够避免手拿修复石修复的修复不均、颤动和看不清轮槽等问题,修复效果好且能够防止修复石碎屑外溅伤人。

根据本公开,研磨轮修复槽进行修复操作时,可以将修复石置于槽体内,轻轻按压修复石并向前缓慢推进至修复石前端伸出槽体的后端开口并与待修复研磨轮的轮槽接触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可将修复石取出待用。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槽体1的后端开口可闭合,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完成修复备用状态时,可将槽体1的后端开口闭合,防止研磨轮作业时冷却水和研磨碎屑溅入槽体中。

进一步地,将槽体1后端开口闭合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图2所示,槽体1的后端开口边缘可以形成有竖直方向的固定槽6,固定槽6内可以设有活动挡板2,活动挡板2可在竖直方向移动以开闭后端开口。为了便于开闭活动挡板2,活动挡板2上还可以设有提升把3。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与后端开口边缘铰接的挡板闭合。

根据本公开,研磨轮修复槽的槽体1形状不限,只要能够容纳修复石且与修复石形状相匹配即可,槽体1顶部可以开口或不开口。其中与修复石形状相匹配是指修复石能够在槽体1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优选槽体1的形状使得修复石只能沿槽体前后方向移动。例如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题1所示,槽体1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矩形,且槽体1顶部开口。该槽体1的形状适用于常规形状的修复石,且顶部开口便于观察修复石的移动和修复状况。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槽体1的横截面可以为梯形等。

采用本公开的研磨轮修复槽进行修复操作时,可以将修复槽固定于研磨轮底座或研磨设备的其他部位,或者将该修复槽固定在独立于研磨设备的支架上,具体的固定方法和支架结构等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此处不做赘述。

如图3所示,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玻璃研磨装置,包括研磨轮、研磨轮护罩8和本公开第一方面的研磨轮修复槽,研磨轮护罩8套设于研磨轮外,研磨轮护罩8形成有用于容纳修复石5的侧壁开口,侧壁开口可以对准研磨轮的轮槽,以便容纳修复石修复,研磨轮修复槽可以与研磨轮护罩8固定连接,以使研磨轮修复槽的后端开口对准侧壁开口。

本公开的玻璃研磨装置包括上述研磨轮修复槽,其结构简单、便于调节且装置成本低。

为了便于调节修复槽的位置,以使修复石能够对准研磨轮的轮槽,研磨轮修复槽可上下移动地固定于研磨轮护罩8上。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和调节研磨轮修复槽的位置,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研磨轮修复槽的槽体1后端可以形成有连接部4,研磨轮修复槽可以通过该连接部4可移动地固定于研磨轮护罩8上,连接部4可以形成有前后方向贯通的通孔41,研磨轮修复槽可以通过设于通孔41内的螺栓固定于研磨轮护罩8的侧壁。

通孔4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大于螺栓的外径,例如,通孔41可以形成为竖直方向上的长条孔,以使螺栓与通孔41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将修复槽安装于研磨轮护罩8时,可以上下移动调整修复槽的位置,使槽体后端开口对准待修复研磨轮的轮槽,定位后将螺栓紧固完成固定安装。

根据本公开,连接部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为了简化装置结构,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部4可以形成为从后端开口边缘向外延伸的连接板,例如,连接板可以从槽体后端开口的下边缘和左右边缘分别沿垂直于后端开口的方向向外延伸,进一步地,连接板可以与研磨轮护罩8的侧壁形状相匹配,以使研磨轮修复槽的后端贴合于研磨轮护罩8的侧壁。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修复槽上下移动调整位置时连接板底端与研磨轮护罩8互相刮碰干扰,如图2所示,连接板的底端可以形成有避让侧壁开口底端边缘的避让槽7。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