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的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9619发布日期:2018-07-27 18:4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铸件的冷却机。



背景技术:

铸件是通过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在铸型中浇注了液态金属后,需要将整个铸型进行冷却,使液态金属快速凝固,以提高铸件毛坯的生产效益。现有诸多用于冷却铸件的冷却设备中,输送带为直道设置,即工人将铸型模具放置在输送带的一端,输送带将工件运输到冷却室内完成冷却后从输送带的另一侧送出,所以需要两个工人封闭站在输送带的两端,人力资源利用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铸件冷却设备送料与出料口需要都需要配备操作人员而导致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益低下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铸件的冷却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铸件的冷却机,包括冷却机架、输送带、动力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的输送带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运动,输送带的头尾分别为入料口和出料口,冷却装置设置在输送带的两端之间并能对处于该处下方输送带上的铸件进行冷却功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呈“U”形,入料口和出料口均朝向同一操作方向,冷却装置设置设置在输送带的“U”形底部转向弧度处。

所述输送带上处于出料口与冷却装置之间的一处截去一断,使该处输送带具有空缺,空缺内设有一出料带,该出料带通过一出料驱动装置独立驱动,且该出料带能与空缺两端的输送带对接使铸件送过,所述的出料带旁还平行设有一回料带,该回料带通过一回料驱动装置独立驱动,出料带、出料驱动装置和回料带、回料驱动装置均设置在一滑上,滑板通过一滑板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滑板移动后能使出料带与输送带分离并使回料带与输送带对接,回料带与输送带连接后铸件会被输送到回料带上,冷却机架上还设有一连接带,该连接带通过该一连接驱动装置独立驱动,连接带的一端与输送带上处于入料口与冷却装置的一处对接,连接带的另一端在回料带一端与输送带对接的同时,与回料带的另一端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冷却机的输送带呈“U”形,无论是入料口还是出料口都朝向操作者,使操作者放料、取料更为方便,有效合理地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传输带与冷却装置连接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带;2、冷却装置;3、入料口;4、出料口;5、出料带;6、回料带;7、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铸件的冷却机包括冷却机架、输送带1、动力装置和冷却装置2,输送带1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运动,输送带1的头尾分别为入料口3和出料口4,冷却装置2设置在输送带1的两端之间并能对处于该处下方输送带1上的铸件进行冷却功效,输送带1呈“U”形,入料口3和出料口4均朝向同一操作方向,冷却装置2设置设置在输送带1的“U”形底部转向弧度处。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输送带1的入料口3和出料口4都朝向一个方向,所以操作者只要在这个位置便能完成取料和上料,十分方便。

如图1所示,输送带1上处于出料口4与冷却装置2之间的一处截去一断,使该处输送带1具有空缺,空缺内设有一出料带5,该出料带5通过一出料驱动装置独立驱动,且该出料带5能与空缺两端的输送带1对接使铸件送过,出料带5旁还平行设有一回料带6,该回料带6通过一回料驱动装置独立驱动,出料带5、出料驱动装置和回料带6、回料驱动装置均设置在一滑上,滑板通过一滑板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滑板移动后能使出料带5与输送带1分离并使回料带6与输送带1对接,回料带6与输送带1连接后铸件会被输送到回料带6上,冷却机架上还设有一连接带7,该连接带7通过该一连接驱动装置独立驱动,连接带7的一端与输送带1上处于入料口3与冷却装置2的一处对接,连接带7的另一端在回料带6一端与输送带1对接的同时,与回料带6的另一端对接。

有时候经过一次加工未必能使铸件完成有效的冷却,所以我们将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返回加工功能。平时,出料带5设置在传输带的缺口处,铸件及铸型完成冷却加工后直接从出料口4送出;但是,有些金属铸件的热度较高,进行一次冷却加工未必能使其大幅度冷却,所以,一次移动滑板,出料带5与传输带的缺口分离,而回料带6与传输带缺口完成对接,铸件经过第一次冷却加工后就先会移动到该回料带6,然后此时恰好回料带6的另一端又与连接带7对接,铸件经过回料带6输送后会移动到连接带7上,从图中可以看出连接带7的另一端与输送带1的前半部分一处连接,所以相当于该铸件重新送入传输带中,然后再次经过冷却装置2进行冷却,周而复始知道铸件完成足够的冷却作业后,使滑板回位,铸件便能从出料口4送出了。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