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8950发布日期:2019-03-30 10:2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耐磨球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耐磨球是一种用于球磨机中的粉碎介质,用于粉碎磨机中的物料。耐磨球制作一般是将铁加热融化成铁水后,注入到模具中,成型后形成耐磨球;然后将钢球推入冷却池中冷却形成。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刚加工形成的耐磨球,由于热量较大;成堆落入冷却池中,聚集在冷却池中,钢球与钢球之间相互抵触,无法与浸泡液充分接触,钢球冷却不均匀,导致钢球的硬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球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包括进料管和冷却装置,进料管与冷却装置的上部连通,且进料管与冷却装置转动连接;冷却装置内设有加工腔、冷却腔、动力腔和行程通道;加工腔内滑动连接有由动力部带动的活塞,活塞的下方固定有螺杆;加工腔内还转动连接有由螺杆驱动旋转的转动盘,转动盘上设有漏水孔;螺杆可伸入行程通道内;加工腔的腔壁上滑动连接有由活塞控制打开的门板,门板上设有用于其复位的复位件;且门板位于进料管的管口处;进料管上设有齿圈,动力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齿圈啮合的齿条;齿条的下端绕设有水管,且齿条与动力腔的腔壁之间设有用于齿条复位的弹性件;水管伸入冷却腔内;进料管的管壁上设有散热孔。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的活塞向上运动,经过进料管的管口时,能够打开门板,实现进料管内的钢球进入到加工腔内的冷却液中,实现冷却。

活塞向下运动的时候,复位件是的门板复位,进料管内的钢球不再进入加工腔内;因此,通过活塞实现了钢球的分批进料。

活塞继续向下运动,进而挤压加工腔内的冷却液,冷却液会窜到漏水孔处;同时,螺杆使得转动盘转动,此时转动盘上的钢球会滚动;进而使得钢球与冷却液充分接触,钢球被快速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球冷却不均匀的问题。活塞挤压后的冷却液会通过水管进入到冷却腔内进行冷却;活塞向上运动的时候,再将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吸回加工腔内。

综上,活塞的运动实现了钢球的分批进料,转动盘的转动,以及冷却液的循环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球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2、本方案中的水管是缠绕在齿条的下端的;因此冷却液进入水管后会组件使得水管变重,进而使得齿条向下运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进料管转动;进料管转动的过程中,空气会从散热孔进入到进料管内,进而对钢球进行冷却。另外,进料管在转动的过程中,还能够防止钢球因为太热而粘在进料管的管壁上。

水管内的水流出后,弹性件会使得齿条复位,齿条再次带动进料管转动(反转),空气再次从散热孔进入到进料管内,再次实现钢球的吹风冷却。

进一步,进料管的内壁朝着加工腔的方向向下倾斜。便于钢球朝着加工腔内滚动。

进一步,进料管的管壁上设有凹弧的集风耳,且集风耳位于散热孔处。进一步便于进料管旋转的时候,空气能够大批量从散热孔进入到进料管内。

进一步,转动盘包括转动盘本体和驱动环,驱动环固定在转动盘本体的中心;且驱动环由螺杆驱动旋转。非常简单的实现了螺杆在上或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驱动转动盘旋转。

进一步,冷却腔的外壁上设有散热鳍片。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冷却腔内冷却液的散热冷却。

进一步,活塞上设有多段弧形口,且弧形口的两侧侧壁上设有相互接触的橡胶垫;橡胶垫的两侧与弧形口两端的内壁固定,橡胶垫靠近弧形口侧壁的方向上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弧形口的侧壁之间设有弹簧件。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取料功能。弹性件使得弧形口两侧侧壁上的橡胶垫一直处于相互抵紧的状态;加上加工腔内的温度使得橡胶垫受热膨胀,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弧形口两侧侧壁上的橡胶垫会一直处于抵紧状态。而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水会从水管流出;而转盘上的钢球,最后会在活塞的挤压下,对弧形口处的橡胶垫进行挤压,最后弹簧被压缩,钢球从弧形口处挤到活塞的表面。将钢球从活塞表面拿下来即可。

进一步,橡胶垫位于活塞底部的一侧为斜面。便于活塞在挤压钢球的时候,钢球不会滑动,进一步便于钢球从弧形口挤出到活塞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的进料管上集风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活塞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的弧形口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活塞向下运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料管1、齿圈11、散热孔12、集风耳13、冷却装置2、加工腔21、转动盘211、漏水孔212、门板213、复位件214、冷却腔22、齿条221、弹性件222、通气孔223、动力腔23、行程通道24、液压缸3、活塞4、螺杆41、弧形口42、橡胶垫421、支撑板4211、弹簧件4212、水管5。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耐磨球冷却出料装置,包括进料管1和冷却装置2,进料管1与冷却装置2的上部连通,且进料管1与冷却装置2转动连接;冷却装置2内设有加工腔21、冷却腔22、动力腔23和行程通道24;冷却腔22的外壁上设有散热鳍片,冷却腔22的腔壁上设有通气孔223。

加工腔21内滑动连接有由动力部带动的活塞4,活塞4的下方固定有螺杆41;本方案中的螺杆41靠近活塞4的一端是没有螺纹的。

本方案中的动力部位液压缸3。加工腔21内还转动连接有由螺杆41驱动旋转的转动盘211,转动盘211上设有漏水孔212;螺杆41可伸入行程通道24内。加工腔21的腔壁上设有门板213槽,门板213槽内滑动连接有由活塞4控制打开的门板213,门板213的剖面为L形,门板213上与门板213槽的槽壁之间设有复位件214;且门板213位于进料管1的管口处。

进料管1上设有齿圈11,动力腔23内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齿圈11啮合的齿条221;齿条221的下端绕设有水管5,且齿条221与动力腔23的腔壁之间设有用于齿条221复位的弹性件222;水管5伸入冷却腔22内;进料管1的管壁上设有散热孔12。

进料管1的内壁朝着加工腔21的方向向下倾斜。进料管1的管壁上设有凹弧的集风耳13,且集风耳13位于散热孔12处。

转动盘211包括转动盘211本体和驱动环,驱动环固定在转动盘211本体的中心;且驱动环由螺杆41驱动旋转。转动盘211本体的上表面靠近加工腔21的内壁处设有多段凹槽。

活塞4上的外圈处设有多段弧形口42,弧形口42的数量和长度相同。且弧形口42的两侧侧壁上设有相互接触的橡胶垫421;橡胶垫421的两侧与弧形口42两端的内壁固定,橡胶垫421靠近弧形口42侧壁的方向上设有支撑板4211,且支撑板4211与弧形口42的侧壁之间设有弹簧件4212。

如图3和图4所示,橡胶垫421位于活塞4底部的一侧为斜面,使得两个橡胶垫421的底面形成一个八字形。本方案中的弹性件222、复位件214和弹簧件4212均为弹簧。

使用时,如图1所示,活塞4位于加工腔21的上部,活塞4将门板213向上抵,门板213不再堵住进料管1的管口;钢球进入到进料管1内,并落入到加工腔21内的冷却液中。活塞4向下运动,会出现以下几个状态:

第一阶段,活塞4离开门板213,门板213在复位件214(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再次将进料管1的管口堵住。

第二阶段,活塞4下方的螺杆41向下运动,螺杆41带动驱动环转动;进而使得整个转动盘211转动,转动盘211上的钢球转动,使得冷却液和钢球充分接触;保证钢球的冷却效果。

第三阶段,活塞4挤压加工腔21内的冷却液,冷却液进入到水管5内;本方案中的水管5是缠绕在齿条221的下端的;因此冷却液进入水管5后会组件使得水管5变重,进而使得齿条221向下运动,齿条221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进料管1转动;进料管1转动的过程中,空气会从散热孔12进入到进料管1内,进而对钢球进行冷却。另外,进料管1在转动的过程中,还能够防止钢球因为太热而粘在进料管1的管壁上。

水管5内的水全部流入冷却腔22后,弹性件222会使得齿条221复位,齿条221再次带动进料管1转动(反转),空气再次从散热孔12进入到进料管1内,再次实现钢球的吹风冷却。

第四阶段,如图5,转盘上的钢球,最后会在活塞4的挤压下,对弧形口42处的橡胶垫421进行挤压;图4中的弹簧被压缩,钢球从弧形口42处挤到活塞4的表面。将钢球从活塞4表面拿下来即可。

冷却腔22内的冷却液被冷却后;液压缸3带动活塞4向上运动,冷却腔22内的冷却液通过水管5再次回流入加工腔21内。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