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取向硅钢表面涂层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8830发布日期:2019-03-14 00:0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无取向硅钢表面涂层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涂层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取向硅钢碳表面涂层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电机的铁芯材料,钢板中碳含量多少决定了铁芯材料的时效性,影响铁芯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生产中会进行钢板碳含量的检测,为了真实反映材料的碳含量,需要去掉钢板表面涂层。目前,钢板表面涂层的处理方法为碱泡法,即通过加热炉加热碱液使碱液熬制成饱和碱溶液,钢板试样在饱和碱溶液内浸泡2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刷洗。这种方法对于碱溶液熬制、试样浸泡时间的控制要求较高,同时需要配置碱液,废碱的处理较为繁琐,冲洗的废水容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用于无取向硅钢碳表面涂层处理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无取向硅钢表面涂层处理装置,由机体外壳以及内置于机体外壳的主体结构组成,所述机体外壳上设有电源指示灯和开关控制按钮;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试样固定系统、试样打磨系统和设备控制单元,试样固定系统、试样打磨系统、电源指示灯和开关控制按钮分别与设备控制单元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试样固定系统包括试样固定结构件和气缸a,试样固定结构件的前端开设有用于放置试样的试样槽,试样槽伸出机体外壳,试样槽的上方安设气缸a,气缸a的推杆安装有压头,压头向下正对试样槽。

按上述方案,所述试样打磨系统包括气缸b、砂轮机固定座、砂轮机和滚轮,所述气缸b的推杆与砂轮机固定座的前端相连,砂轮机固定座的前端底面与滚轮接触,砂轮机固定座的后端铰接于支撑架上,支撑架设于机体外壳的底板上;所述滚轮安装于滚轮座的顶部,滚轮座固定于试样固定结构件上;所述砂轮机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砂带,砂带缠绕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所述主动带轮的带轮轴安设于砂轮机固定座的后端,从动带轮上的砂带可与放置于试样槽内的试样上表面接触。

按上述方案,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粉尘收集系统,粉尘收集系统包括粉尘排放管和吸尘器,所述粉尘排放管的前端与试样固定结构件相连,粉尘排放管的后端与吸尘器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试样固定系统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气缸c、滑块和滑轨,所述气缸c位于试样槽的下方,且其固定于机体外壳的内底部;气缸b的推杆与试样固定结构件的外侧相连;所述滑轨固定于试样槽的下方且滑轨的长度方向与试样固定结构件的轴线方向相同,滑块滑动安装于滑轨上,滑块的底部与气缸c相连;当气缸c启动时,气缸c的推杆推动试样固定结构件沿轴线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滑块沿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按上述方案,所述试样打磨系统还包括平移组件,平移组件包括气缸d、移动块和导轨,所述气缸d固定于支撑架上,气缸d的推杆与砂轮机固定座的后端外侧相连;所述移动块设于气缸b的底部,移动块与导轨配合,导轨固定于机体外壳的内底部,且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气缸d的伸缩方向相同。

按上述方案,支撑座上穿过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内端安装于砂带机固定结构件的侧面,连接杆的外端套有压缩弹簧,连接杆的外端端头设有弹簧固定卡套。

按上述方案,所述机体外壳整体呈矩形,机体外壳的外底部四角分别安设有一个地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的涂层处理装置,其包括砂带机并结合多组气缸,利用机械打磨方式打磨试样表面涂层,与现有的利用碱液与涂层反应的化学处理方式相比,本发明可实现自动打磨并停止,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劳动成本;且无需特意调配碱液并控制反应时间,人工干涉少,涂层去除更均匀;

2、本发明设计粉尘收集系统,可自动抽排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减小了环境的污染,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3、本发明制样简便、速度快、可行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的后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图2的俯视图。

其中:1、机体外壳;2、电源指示灯;3、开关按钮;4、试样;5、底板;6、气缸c;7、试样固定结构件;8、滑块;9、滑轨;10、支撑架;11气缸a;12、压头;13、滑轨;14、滑块;15、气缸b;16、万向头连杆;17、滚轮座;18、滚轮;19、气缸支撑座;20、气缸d;21、砂带机固定座;22、砂带机;23、砂带;24、连接杆;25、连接杆;26、压缩弹簧;27、弹簧固定卡套;28、粉尘排放管;29、地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无取向硅钢表面涂层处理装置,由机体外壳1以及内置于机体外壳1的主体结构组成,所述机体外壳1设有电源指示灯2和开关控制按钮3;如图2~5所示,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试样固定系统、试样打磨系统和设备控制单元,试样固定系统、试样打磨系统、电源指示灯2和开关控制按钮3分别与设备控制单元相连,其中,试样固定系统包括试样固定结构件7和气缸a11,试样固定结构件7的前端开设有用于放置试样4的试样槽(试样槽的长度方向与试样固定结构件7的轴线方向相同),试样槽的前端伸出机体外壳1(操作人员可在外部将试样4直接放入试样槽),试样槽的上方安设气缸a11,气缸a11的推杆安装有压头12,压头12向下正对试样槽;所述试样打磨系统包括气缸b15、砂轮机固定座21、砂轮机22(可为气动砂轮机)和滚轮18,所述气缸b15的推杆与连杆16的下端相连,连杆16的上端与连接杆24铰接,连接杆24设于砂轮机固定座21的前端,砂轮机固定座21的前端底面与滚轮18接触,砂轮机固定座21的后端铰接于支撑架10上,支撑架10设于机体外壳的底板5上;所述滚轮18安装于滚轮座17的顶部,滚轮座17固定于试样固定结构件7上;所述砂轮机22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砂带,砂带缠绕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所述主动带轮的带轮轴安设于砂轮机固定座21的后端,从动带轮上的砂带可与放置于试样槽内的试样4上表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粉尘收集系统,粉尘收集系统包括粉尘排放管28和吸尘器,所述粉尘排放管28的前端与试样固定结构件7相连,粉尘排放管28的后端与吸尘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试样固定系统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气缸c6、滑块8和滑轨9,所述气缸c6位于试样槽的下方,且其固定于机体外壳1的内底部;气缸b6的推杆与试样固定结构件7的外侧相连;所述滑轨9固定于试样槽的下方且滑轨9的长度方向与试样固定结构件7的轴线方向相同,滑块9滑动安装于滑轨9上,滑块8的底部与气缸c6相连;当气缸c6启动时,推动试样固定结构件7沿轴线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滑块8沿滑轨9的长度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试样打磨系统还包括平移组件,平移组件包括气缸d20、移动块14和导轨13,所述气缸d20固定于支撑架10上,气缸d20的推杆与砂轮机固定座21的后端外侧相连;所述移动块14设于气缸b15的底部,移动块14与导轨13配合,导轨13固定于机体外壳1的内底部,且导轨13的长度方向与气缸d20的伸缩方向相同。

优选地,支撑座19上穿过一根连接杆25,连接杆25可在气缸支撑座19的孔内转动;连接杆25的内端安装于砂带机固定结构件21的侧面,连接杆25的外端套有压缩弹簧26,连接杆25的外端端头设有弹簧固定卡套27,防止压缩弹簧26脱落。

优选地,所述机体外壳1整体呈矩形,机体外壳1的外底部四角分别安设有一个地脚29。

本发明中,气缸a11、气缸b15、气缸c6、气缸d20均分别与设备控制单元相连,由设备控制单元控制各气缸的动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所示,试样4放置于试样固定结构件7上的试样槽后按下开关按钮3,设备控制单元控制各气缸工作。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试样4沿试样固定结构件7轴线方向上的横向运动

气缸a11启动,气缸a11的推杆带动压头12压紧试样4;气缸c6启动,气缸c6的推杆推动试样固定结构件7使试样固定结构件7配合安装的滑块8沿着滑轨9往返运动。

2、砂带23沿试样固定结构件7轴线方向上的横向运动。

气缸b15的推杆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杆16只做向下拉的动作,连杆16通过连接杆24使砂带机固定结构件21端头向下拉;气缸c6推杆推动试样固定结构件7使滚轮18后移,砂带机固定结构件21底面弧面沿着滚轮18移动;由于连接杆25杆身可在气缸支撑座19上的孔内转动,使砂带机固定座21圆孔安装的砂带机22机头向下;砂带机22机头向下使从动砂轮上的砂带23接触试样4的表面,开始打磨试样4的表面涂层。气缸c6的推杆推动试样固定结构件7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砂带23在试样4表面涂层沿轴线方向往复打磨;当气缸c6推杆使试样固定结构件7往回运动到顶点时,砂带23砂面离开试样4表面停止打磨。

3、砂带23垂直于试样固定结构件7轴线方向上的纵向运动

设备控制单元控制气缸d20推杆向前推动,砂带机固定座21带动砂带机22平行移动(垂直于试样固定结构件7的轴线方向),气缸a15配合安装的移动块14沿着导轨13滑动;气缸d20的推杆回缩时由于压缩弹簧26的作用使砂带机22往回移动,气缸a15沿着移动块13往回平移,从而带动砂带23在试样4的表面纵向打磨(垂直于试样固定结构件7的轴线方向);设备控制单元控制往返打磨次数后,气缸c6往回运动到顶点,砂带23砂面离开试样4表面停止打磨,且砂带机22转动。

试样4的上表面打磨完成后,取出翻面再进行另一面打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