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0131发布日期:2018-11-20 22:3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镁的冶炼方法主要为硅热还原法和电解法,目前国内的镁冶炼厂家大都采用硅热还原法中的皮江法,在镁冶炼过程中,结晶器需要通过水循环进行降温处理,水循环后水温有了较大的提升,以往均采取自然冷却的方法,使得水温下降的慢,从而使得结晶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包括结晶室,所述结晶室的内部沉浸有结晶管,结晶室的一侧通过水管和第一单向阀连通,第一单向阀通过螺纹固定在冷水箱的一侧,冷水箱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水泵,且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和第一单向阀通过水管连通,结晶室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水管和第二单向阀连通,第二单向阀通过螺纹固定在回收水箱的一侧,收水箱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三水泵,第三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水管和第三单向阀连通,第三单向阀的一端和钢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通,钢管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和冷却管的一侧连通,冷却管的另一侧通过水管和冷水箱的一侧连通,铜管两侧的内壁焊接固定有轴承块,轴承块的中部插设固定有转轴,转轴的中部焊接固定有翻转块。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外侧缠绕固定有铜管,铜管的直径为2cm-3cm。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钢管,转轴穿过钢管的一端和叶片的中部焊接固定,且转轴和钢管的交接处胶合固定有密封块。

优选的,所述翻转块包括转心圆孔和翻转片,转心圆孔的中部垂直插设焊接有转轴,转心圆孔的外侧通过螺钉均匀固定有翻转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循环将结晶室中的水进行循环冷却,使得结晶管进行结晶的效率更加的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流带动叶片转动,从而使得冷却管对水加速冷却,从而使得水循环的效率提高,使得结晶管结晶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的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的翻转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结晶室、2结晶管、3冷水箱、4回收水箱、5冷却管、6铜管、7翻转块、8转轴、9叶片、10密封块、11钢管、71转心圆孔、72翻转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镁冶炼用循环水回收装置,包括结晶室1,结晶室1的内部沉浸有结晶管2,结晶室1的一侧通过水管和第一单向阀连通,第一单向阀通过螺纹固定在冷水箱3的一侧,冷水箱3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水泵,且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和第一单向阀通过水管连通,结晶室1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水管和第二单向阀连通,第二单向阀通过螺纹固定在回收水箱4的一侧,收水箱4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三水泵,第三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水管和第三单向阀连通,第三单向阀的一端和钢管1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通,钢管1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和冷却管5的一侧连通,冷却管5的外侧缠绕固定有铜管6,铜管6的直径为2cm-3cm,冷却管5的另一侧通过水管和冷水箱3的一侧连通,铜管11两侧的内壁焊接固定有轴承块,轴承块的中部插设固定有转轴8,转轴8的中部焊接固定有翻转块7,翻转块7包括转心圆孔71和翻转片72,转心圆孔71的中部垂直插设焊接有转轴,转心圆孔71的外侧通过螺钉均匀固定有翻转板72,转轴8的一端穿过钢管11,转轴8穿过钢管11的一端和叶片9的中部焊接固定,且转轴8和钢管11的交接处胶合固定有密封块10。

本实施例中,在镁冶炼过程中,结晶管2需要通过水循环进行降温处理,将结晶管2浸没在结晶室1中,然后开启冷却箱3中的第一水泵,将冷却箱3中的冷水抽送到结晶室1中,使得结晶室1中的结晶管2冷却,当结晶室1中的水温度升高后,开启第二水泵将结晶室1的温度高的水抽送到回收水箱4,同时冷却箱3中的冷水抽送到结晶室1中,然后开启回收水箱4中的第三水泵,将回收水箱4中从钢管11中抽送的到冷却管5中,冷却管5将水冷却再输送到冷却箱3中,当水泵将水经过铜管11抽送时,水流将翻转块7上的翻转片71转动,使得反转片71带动转心圆孔71中的转轴8转动,转轴8带动叶片9转动,叶片9转动产生气流加速冷却管5进行冷却,使得风将冷却管5外侧的铜管6上的温度吹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