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万级主轴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7712发布日期:2019-01-08 20:5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万级主轴磨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十万级主轴磨头。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主轴将机床主轴与电机合二为一,形成内装式主轴驱动系统,是机床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滚珠高速主轴由于整体结构复杂且松散,加工难且对称性差,因而存在回转精度低和转速低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十万级主轴磨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体结构复杂且松散,加工难且对称性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了回转精度和加快了转速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十万级主轴磨头,包括:转轴、转子、砂轮、砂轮基体、线圈、轴承、中空基体、润滑液存储装置及压缩气体输出装置;

所述中空基体上有开口;所述转子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从所述开口穿入所述中空基体;所述砂轮基体设置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砂轮设置在所述砂轮基体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中空基体的内壁与所述转子之间;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中空基体的内壁与所述转轴之间;

所述中空基体中有循环水路和润滑液输入通道;所述压缩气体输出装置的气体输出端与所述润滑液存储装置的气体输入端连通;所述润滑液存储装置的介质输出端与所述润滑液输入通道连通,所述润滑液输入通道通向所述轴承。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开口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预压螺母、第二预压螺母和预压弹片;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所述中空基体的内壁有凸台结构;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位于所述转子的两侧;

所述第一预压螺母和所述第二预压螺母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的两端;

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预压螺母接触,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二面与所述凸台结构的第一面接触;所述预压弹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凸台结构的第二面接触,所述预压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一面接触;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预压螺母接触;所述润滑液输入通道通向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

进一步地,还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部,且在所述中空基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基体包括:中空筒、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中空筒的两端;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有所述开口;所述润滑液输入通道和所述循环水路布设在所述中空筒内;所述凸台结构布设在所述中空筒的内壁;所述轴承座在所述中空筒中;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有与所述循环水路连通的进水孔和与所述线圈连接的电源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中空筒通过焊接和/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液存储装置中的润滑液为机械油、齿轮油或润滑脂。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线圈通电带动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砂轮旋转,由于取消了中间传动环节(如齿轮、皮带、联轴节等),因而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噪声,减小了主轴振动,提高了回转精度,而且还消除了齿轮传动误差,运行时更加平稳,加快了转速。

此外,在中空基体中有润滑液输入通道,并通过压缩气体将润滑液带入轴承进行油气润滑。一方面,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强,气体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小,进一步提高了转速,能够达到十万级。另一方面,压缩气体可以实现风冷润滑,减慢了因转动而导致的温度的升高,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中空基体中还有循环水路,实现了水冷降温,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十万级主轴磨头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其中,1-转轴,2-转子,3-砂轮,4-砂轮基体,5-线圈,6-循环水路,7-密封圈,8-第一预压螺母,9-预压弹片,10-第一轴承,11-第二轴承,12-轴承座,13-中空筒,14-第一端盖,15-第二端盖,16-第二预压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十万级主轴磨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体结构复杂且松散,加工难且对称性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了回转精度和加快了转速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线圈通电带动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砂轮旋转,由于取消了中间传动环节(如齿轮、皮带、联轴节等),因而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噪声,减小了主轴振动,提高了回转精度,而且还消除了齿轮传动误差,运行时更加平稳,加快了转速。此外,在中空基体中有润滑液输入通道,并通过压缩气体将润滑液带入轴承进行油气润滑。一方面,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强,气体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小,进一步提高了转速,能够达到十万级。另一方面,压缩气体可以实现风冷润滑,减慢了因转动而导致的温度的升高,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此外,在中空基体中还有循环水路,实现了水冷降温,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十万级主轴磨头,包括:转轴1、转子2、砂轮3、砂轮基体4、线圈5、轴承、中空基体、润滑液存储装置及压缩气体输出装置;

中空基体上有开口;转子2套设在转轴1上;转轴1的第二端从开口穿入中空基体;砂轮基体4设置在转轴1的第一端;砂轮3设置在砂轮基体4上;线圈5设置在中空基体的内壁与转子2之间;轴承设置在中空基体的内壁与转轴1之间;

中空基体中有循环水路6和润滑液输入通道;压缩气体输出装置的气体输出端与润滑液存储装置的气体输入端连通;润滑液存储装置的介质输出端与润滑液输入通道连通,润滑液输入通道通向轴承。

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性,还包括:密封圈7;密封圈7套设在转轴1的第一端,且位于开口处,从而对转轴1的第一端与开口之间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7为橡胶密封圈、石棉密封圈或芳纶密封圈。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还包括:第一预压螺母8、第二预压螺母16和预压弹片9;轴承包括:第一轴承10和第二轴承11;中空基体的内壁有凸台结构;第一轴承10和第二轴承11均套设在转轴1上,且第一轴承10和第二轴承11分别位于转子2的两侧;润滑液注入通道通入第一轴承10和第二轴承11;第一预压螺母8和第二预压螺母16分别套设在转轴1的两端;第一轴承10的第一面与第一预压螺母8接触,第一轴承10的第二面与凸台结构的第一面接触;预压弹片9的第一端与凸台结构的第二面接触,预压弹片9的第二端与第二轴承11的第一面接触;第二轴承11的第二面与第二预压螺母16接触;润滑液输入通道通向第一轴承10和第二轴承11。通过第一预压螺母8与凸台结构将第一轴承10锁紧,实现了对第一轴承10的轴向限位,通过预压弹片9与第二预压螺母16将第二轴承11锁紧,实现了对第二轴承11的轴向限位。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还包括:轴承座12;轴承座12设置在第一轴承10的外部,且在中空基体中。

对中空基体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中空基体包括:中空筒13、第一端盖14及第二端盖15;第一端盖14和第二端盖15分别设置在中空筒13的两端;在第一端盖14上有开口;润滑液输入通道和循环水路6布设在中空筒13内;凸台结构布设在中空筒13的内壁;轴承座12在中空筒13中;在第二端盖15上有与循环水路6连通的进水孔和与线圈5连接的电源接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4、第二端盖15与中空筒13通过焊接和/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具体地,第一端盖14和第二端盖15可以都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中空筒13连接,也可以一个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中空筒13连接,另一个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中空筒13连接。具体哪一个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中空筒13连接,哪一个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中空筒13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润滑液存储装置中的润滑液为机械油、齿轮油或润滑脂。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先对线圈5通电,使转子2带动转轴1旋转,进而带动设置在转轴1上的砂轮3旋转,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打磨作业。

【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线圈5通电带动转轴1旋转,从而带动砂轮3旋转,由于取消了中间传动环节(如齿轮、皮带、联轴节等),因而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噪声,减小了主轴振动,提高了回转精度,而且还消除了齿轮传动误差,运行时更加平稳,加快了转速。此外,在中空基体中有润滑液输入通道,并通过压缩气体将润滑液带入轴承进行油气润滑。一方面,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强,气体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小,进一步提高了转速,能够达到十万级。另一方面,压缩气体可以实现风冷润滑,减慢了因转动而导致的温度的升高,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此外,在中空基体中还有循环水路6,实现了水冷降温,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2、通过对密封圈7的使用,加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性。

3、通过对第一预压螺母8、第二预压螺母16和预压弹片9的使用,对第一轴承10和第二轴承11进行锁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实现了快速响应,将加工时间缩短为只有原来的1/4;而且还提高了回转精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惯性小、振动小、噪音低、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转速高等优点。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