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5587发布日期:2018-12-28 19:4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把工件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油或水)淬火。炉子的热源可以用电及燃料,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用电及气体、液体燃料的炉子,可以用仪表自动来控制和调节温度。目前的淬火炉结构简单,内部散热效果十分有限,导致在多批次淬火加工时内部温度无法快速调节,导致加工效率不高,为此人们提出一种用于淬火炉的内循环降温装置,如中国专利CN107653372A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装置的淬火炉,包括炉体,炉体内部开设有顶部开口的淬火腔室,淬火腔室内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弧形导热槽。发明的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装置的淬火炉通过在炉体内部开设内置冷却水箱的底置内腔和内置金属散热板的中置散热口,通过在炉体内侧壁上开设内置中空金属导热管的导热槽,在炉体外侧壁上开设内置外置中空金属导热管的外部散热槽,通过内置中空金属导热管、外置中空金属导热管和冷却水箱中的电动抽液泵形成一个连通炉体内外侧的散热流道,大大提升淬火炉的散热性能,提升多批次淬火加工时的加工效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该装置用于真空气淬炉仍存在不足,如空气在降温的同时湿度通过导热管在腔内大量积聚,这使得用户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且电动抽液泵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空气在降温的同时湿度通过导热管在腔内大量积聚,这使得用户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且电动抽液泵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外壳上靠近两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胆,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内循环机构。

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壳一,所述壳一的上表面与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一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并分别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管一和管二,所述管一的左端开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开设有供进气管固定的通孔,所述管一和管二的相对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管,所述壳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二,所述壳二的左侧开设有供管二固定的通孔,所述壳二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供转轴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与壳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二的上表面开设的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外壳下表面开设有供出气管固定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壳一的下表面开设有两对称设置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排水管和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为圆台形套管,且套管上口径相对较大的一端开口向上。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蜂窝状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表面套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为铜片弯折成的圆环,固定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进气管、出气管以及外壳的表面开设有供导热板固定的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循环机构的设置,使外壳中内循环得以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内循环机构在外壳中的温度可以快速降低,同时避免湿度过大导致装置的损坏。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一使内循环机构与外壳建立连接,通过动力装置接通电源后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转动并通过的转动引起内循环机构内气流的扰动,加快气流的流通速度,外壳中的气流通过进气管进入至管一中,接着进入螺旋管中,螺旋管中的高温气流会受壳一中水流的影响,达到降温效果,经过与降温操作后的气流经管二流至壳二中,最终通过出气管再次流至外壳中,实现风冷循环。

三、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空气在降温的同时湿度通过导热管在腔内大量积聚,这使得用户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且电动抽液泵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一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的俯视图。

图中:1-外壳、2-盖板、3-支撑腿、4-内胆、5-内循环机构、6-壳一、7-管一、8-管二、9-进气管、10-螺旋管、11-壳二、12-转轴、13-扇叶、14-动力装置、15-支撑板、16-出气管、17-排水管、18-进水管、19-套管、20-过滤网、21-固定套、22-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盖板2起到密封作用,外壳1上靠近两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支撑腿3起到支撑作用,外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胆4,内胆4为淬火腔室,待加工材料会在内胆4中进行真空淬火,内胆4的顶部有用于密封的挡板,外壳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内循环机构5,通过内循环机构5的设置,使外壳1中内循环得以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内循环机构5在外壳1中的温度可以快速降低,同时避免了湿度过大导致装置的损坏。

内循环机构5包括壳一6,通过壳一6使内循环机构5与外壳1建立连接,壳一6的上表面与外壳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壳一6的下表面开设有两对称设置的通孔,两个通孔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7和进水管18,通过排水管17和进水管18实现壳一6内水流的循环,以保证降温效果,壳一6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并分别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管一7和管二8,管一7和管二8起到连接作用,管一7的左端开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9,进气管9和出气管1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0,过滤网20为蜂窝状过滤网,通过蜂窝状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将内循环过程中的杂质进行更好的过滤收集,过滤网20的表面套有固定套21,固定套21为铜片弯折成的圆环,固定套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22,进气管9、出气管16以及外壳1的表面开设有供导热板22固定的通槽,通过铜片围绕而成的固定套21以及导热板22能够将内循环中的热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导出,起到辅助降温效果,其中过滤网20的材料优选为石墨烯,石墨烯是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配合铜片混合导热板22实现优异的辅助降温效果,进气管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19,套管19为圆台形套管,且套管19上口径相对较大的一端开口向上,在外壳1中,高温的热空气会被循环后的冷空气挤到外壳1中靠近顶部的位置,通过套管19上口径相对较大的一端朝上能够快速的将较高温空气吸入,提高内循环效率,外壳1的下表面开设有供进气管9固定的通孔,管一7和管二8的相对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管10,壳一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二11,壳二11的左侧开设有供管二8固定的通孔,壳二1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转动连接有转轴12,通过动力装置14接通电源后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扇叶13转动并通过扇叶13的转动引起内循环机构5内气流的扰动,加快气流的流通速度,外壳1中的气流通过进气管9进入至管一7中,接着进入螺旋管10中,螺旋管10中的高温气流会受壳一6中水流的影响,达到降温效果,经过降温操作后的气流经管二8流至壳二11中,最终通过出气管16再次流至外壳1中,实现风冷循环,转轴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13,转轴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供转轴12转动的动力装置14,上述动力装置14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驱动电机,并由外接电源供电,动力装置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左端与壳一6的右侧固定连接,壳二11的上表面开设的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6,外壳1下表面开设有供出气管16固定的通孔。

工作原理:该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动力装置14接通电源后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扇叶13转动并通过扇叶13的转动引起内循环机构5内气流的扰动,加快气流的流通速度,外壳1中的气流通过进气管9进入至管一7中,接着进入螺旋管10中,螺旋管10中的高温气流会受壳一6中水流温度的影响,达到降温效果,经过与降温操作后的气流经管二8流至壳二11中,最终通过出气管16再次流至外壳1中,实现风冷循环,大大提升淬火炉的散热性能,提升多批次淬火加工时的加工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