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电机外壳的角向磨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9655发布日期:2019-06-05 22:0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电机外壳的角向磨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向磨光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电机外壳的角向磨光机。



背景技术:

角向磨光机是量大面广的电动工具,由于其内部电机转速较高,电机的换向器与碳刷之间因高速旋转,会产生磨损,导致不断有碳粉析出,该碳粉不但会集附在轴承上,影响轴承使用寿命,还会累积在换向器的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碳膜,影响电机换向器的功能和电机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者往往会在换向器后端设置一防尘圈,利用其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蜗旋,将碳粉带出集聚区,以保证该区的相对清洁。但是,加设防尘圈会因不能与电机轴同步转动,二产生脱落的现象,从而影响角向磨光机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加大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电机外壳的角向磨光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尘圈易脱落、影响极其的运行效率、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有电机外壳的角向磨光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电机,碳刷和换向器,所述电机的外部设置有一外壳,所述电机上套设的轴承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一轴承腔,所述外壳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排尘口。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排尘口设置于所述轴承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排尘口距离所述轴承的距离为2.5-5cm。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排尘口平行设置有两排。

作为优选,上述两排所述排尘口之间的间距为2.5-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角向磨光机,结构简单,通过加设带有排尘口的外壳,使外壳和电机本体之间形成了一定容积的轴承腔,为冷却电机,该轴承腔外部有高速流动的进风气流,由此在轴承腔的内外形成压差,利用虹吸原理,将碳粉集聚区的碳粉通过高速气流经排风口引入大气,从而使机器工作产生的碳粉持续性地通过排尘口排出外壳,改善轴承和换向器的运行环境,减少轴承和换向器的受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机器的有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碳刷;3-换向器;4-轴承;5-轴承腔;6-排尘口;7-高速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有电机外壳的角向磨光机,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电机1,碳刷2和换向器3,电机1的外部设置有一外壳,电机1上套设的轴承4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一轴承腔5,外壳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排尘口6。工作时,随着机器的运行,碳刷2与换向器3会产生磨损,同时产生的碳粉会进入外壳的轴承腔5内,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通过外壳上的排尘口,将碳粉、粉尘带出轴承腔5。本实用新型的角向磨光机,结构简单,通过加设带有排尘口6的外壳,使外壳和电机1之间形成了一定容积的轴承腔5,为冷却电机1,该轴承腔5外部有高速流动的进风气流,由此在轴承腔5的内外形成压差,利用虹吸原理,将碳粉集聚区的碳粉通过高速气流7经排风口引入大气,从而使机器工作产生的碳粉持续性地通过排尘口6排出外壳,改善轴承4和换向器3的运行环境,减少轴承4和换向器3的受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机器的有效运行。

排尘口6设置于轴承4的正上方,排尘口6距离轴承4的距离为2.5-5cm。上述设计,可使轴承腔5内的碳粉更有效地排出。

排尘口6平行设置有两排,两排排尘口6之间的距离为2.5-3cm。上述设计,可使轴承腔5内的碳粉更有效地排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